
无意笔触,《修行》同途
——读嘎玛丹增
文/侯成梅
门在门的背后,梦在路的远方。
深谙佛旨的旅者,行踪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字,清醒深眇之见可以惊世,炼达厚重之笔足以震俗。脚下的路,是灵魂流转的心灵长途。身后的风尘,向世界传播着至高无上的精神。
疏离,是一种境界;行走,是一种姿态;信仰,是一种践行;舍下,是一种智慧。且行且吟,抑扬顿挫孜孜不倦的修行之歌;寻幽探古,灵魂峻毅罗曼飞天的高蹈。
悠悠旷古,贴近邈远。“我独自站在能看清乌孜大殿全貌的地方,安享着心灵的震撼。”
特立独行,天马行空。“在阳光普照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走进藏王的羊群,用一只羊的眼睛和蓝天白云交谈,用一匹马的耳朵听雪山草原说话。河水静静地流,草青青地长,用歌声和舞蹈记忆祖先,在信仰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信马由缰跨越“天途、地途、人途”,穿越一道道河流、一座座村落,造访一重重人迹罕至的山脉,“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幽径。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山水在瓶。”
我的惊奇,暂先搁浅在这里。
“唵 嘛 呢 叭 咪 吽”,毫无疑问,这绝不是一个缺少信仰的人。
“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星云大师如是说。
诚然所在:嘎玛丹增的宗教里,一条河流可以成为圣经,一座山即一尊佛。“人的一生所要做的就是正信、正知、正行,出离形的假象,了悟空的真理”。如此反求诸己,足迹自然遍步生莲花。
寺庙里陈列着斑驳的历史,经文里诵扬的是不朽的精神。举世瞩目,望前思贤,恰原来,宗教信仰源远流长……
往事越千年,“花在花香之外”,“神在云的上面”。
镌刻的壁垒中伏藏着美妙、传奇、抑或某种神谕。
嘎玛以他的睿智、思惟、辨识,用一颗善感的心灵,敏锐的触焦、浪漫的笔调,卓逸不群为我们刻画出一幅超尘拔俗的幸福模板。
“灰睡在灰上水关在水里!”
沉伦于物世中的我,纯属愚昧颇难费解?
困顿时,偶尔也想着关顾一下精神的来路与去向。有一些日子了,只要时间允许,就喜欢跟随在嘎玛的时间后面,穿行于他浩瀚的文字,仰望蓝天白云,静聆山河大地,远眺独自空旷。
文字,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嘎玛丹增俨然一位放浪游牧的太极诗人,扛着月光追赶太阳羁旅举重若轻。从容的步履,铿锵的足音,拓展着信仰精神辙印在古老的“城堡”,远涉在1231年前藏传佛教的精神源地,甚或渐渐颓败的陈旧之上。腾挪的空间,可谓上下五千年今古齐佛。
循雍布拉康城堡清润的诵经声,一道仰望,你会看到一个堂堂正正的川巴汉子,本真着刚毅的脸膛,英俊着军人的风采,潇洒着矫健的步伐,卓越超群的身影列年游走在高山峡谷、大漠荒野,飘逸若仙直抵雪岳、高原之巅玉树临风。飞翔不需要姿势,山高人为峰,泰然自若。
暗暗恻隐寻思:莫不是秉承宗佛的旨意慈航引渡,如何能身似般若心盈菩提,撒下一路清晖,一路菩提的种子,引领你我抵达神仙的圣境。
行走,为了寻找,寻找的过程就是修行,修行即修心。
嘎玛以豪迈踏着粗砺抒写着优雅,丹增用质朴一个华美的转身,规划出炫燃的人生图谱。那一串串闪光的脚印,盛开一朵朵天山雪莲,“在道路之外看格桑花开”,仿佛诗经上锦绣出一树树菩提,诗化了悲伤,照耀着苍凉的世界。侧耳倾听,无论是独语思识,还是兀自思辨,不管是继续门的寻找,还是“分开修行”,那神谕般的字符,都放射出晶莹剔透、清澈的光芒,彻照灵魂,触目醒世。
文字也是一种观照,大象无形,大美无言。
漫步在嘎玛先生的行文与行走,隐约觉察:生命的旺盛,就是要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进取,与不停止的探寻和修善。幸福该是:对生命中的过往,哪怕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均心存感恩牢记泽普。任时光匆匆,所有的苦难,经过岁月的沉淀,均得美好。
阿弥陀佛!感谢嘎玛的文字,循循善诱指导我精神。手足无措的我被一次次带到群山连绵白雪皑皑高原人生的无限风光里,承沐明净的阳光,涤荡沉腐的灵魂。
夜海茫茫,繁星点点。我一遍一遍地仰望,又一遍一遍地回顾,偶然又遇见“我的老师”,眼眸深处的时光摇曳起来——
唐诗三百首,篇篇为情愁。花非花、梦非梦,情缘已过微风轻吹走。
而一个有着爱尔兰血统的美国人杰克伦敦竟伙同他的名字占据了嘎玛的一生,并成为其生命的主导,精神的图腾。雪乡我心,同样一个叫嘎玛丹增的名字,拥戴他荡气回肠的文篇,将是我寒夜里取暖虔诚诵读的经文。
请不要觉得匪夷所思,一直固执处女的洁净。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游览在嘎玛先生的行文走字中,你会闻见到处花香妙语梵音袅袅,你会看见到处祥云缭绕佛呗阵阵。每一组画面,每一行字迹,都始终弥漫着一种非凡大气,令你正襟危坐肃然起敬!总是在想:能够聆听上帝的耳语,那得有多大的福分?
上官人文言:人类活在物质社会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但终究还是需要空气。信仰跟呼吸同在,《分开修行》,一位智者的思索,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往灵魂高处的捷径——听神说话,城市和天空之间隔着一段打满补丁的路程。惊鸿一瞥,我的意向自感动出发,迈步吕梁,通过京东商城,恣意“站在过去城堡的门口”。
我绝对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心中顿时被湿润。老实话:信仰佛教,于我只是一种虚妄的精神依托。人在旅途,拥趸欲念,皈依仅仅是流于形式上的名义或曰心灵的装饰。对于佛教信仰,嘎玛丹增早已了悟生命的真谛,解得真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乃等闲之辈,岂敢诳言?
依皈《修行》,恭敬、虔心沉浸在这等安静如佛的文字里,品赏一种独特的人生,愚我岂能轻而易举勘破成舟?索性放逐心灵,乘嘎玛的法度船海阔天空畅所欲言:其人清高不乏和善,其文深邃不失幽趣。遒劲的文笔依附着饱满的热情、鲜活的精神,魅力非凡。字里行间,不仅仅渗透温暖、悲悯的人文情怀,同时闪烁着神性迷彩的光芒,并播放出儒释之智慧闪亮人生。意欲再深入,无耐天性愚钝,即使匍匐在地亦很困难。
耀一法师讲:迷智者所悟,悟凡人所迷。这大概就是佛性与凡俗的距离。
嘎玛与上帝耳语:生命都会疼痛的。
是啊!有的文字也有生命。我乐意蛰伏在这样一种文字中消受不一般的疼痛。情满天涯,爱在空无,“可见疼痛不是简单的语词和形容,而是痛在深处,疼在心上”。
真的不敢说文。可有一些美好,总在看不见的深处荡漾着汹涌的微澜……
到底经不住文字的蛊,无意随笔,权且作为对自己的一份鞭策。
黑夜寂静在窗外,我在静寂里辗转,足步仅逗留在华严寺到义居寺。高山仰止,且把心寄放在这里,倾听一个人信仰的证词,“落在甘南的羽毛”就是通途令箭。嘎玛说:“神在远方等我”。非凡憧憬与兴致,这又是一场怎样的心灵盛会?
远方的足步妙音梵呗,耀一法师的一曲天籁由远而近,回旋响彻在静谧的夜空——连绵起伏的拉雅雪山/环抱着无垠的草原/羊群象天上的白云/欢跑在黄花绿草间/耳边传来牧羊女的歌声/嗡嘛呢呗美吽/就象尊贵至上的白度母/赞美着故乡播散着吉祥/给人们送来了美好的祝愿啊/嗡嘛呢呗美吽/尊贵至上的白度母/我日夜将你呼唤/您是诸佛的使者 宣讲无上的妙法/啊/嗡嘛呢呗美吽……
夜色冥蒙,我独自倥偬。
“伸手长天的一瞬,愿揽你一瓣心香”。
诸佛拈花伽蓝微笑。
我跌落尘埃,仰望着一种高度,羞怯地低下头喃喃自语:法雨濛濛,修行同途!
【注】嘎玛丹增:原名唐旭,四川富顺人,业余写作者、旅行家、摄影师、旅游规划师,著有《在时间后面》、《分开修行》和《神在远方喊我》,与人合著《寻美中国》系列丛书。获奖若干。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