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年二月廿九(2020年3月22日)。
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全国疫情:
一、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截止3月22日07:4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现存确诊6314例,累计确诊81453例,累计治愈71883例,死亡3261例。
二、人民网评:健康码也需"全国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低风险地区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三、人民网评:污名化中国的政治病毒,无耻且无聊。评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美国政客及媒体人自私短视,用歧视和双重标准为疫情火上浇油,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抹黑中国的各种说法,除了制造恐慌、谣言、偏见,损害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努力外,别无它用。昨晚的一场小雨,淅淅沥沥地洗涤小区的树木和花草上的尘埃。
一大早起来,推开窗儿,顿感觉空气格外清新,今天又是阴转晴,下午肯定有阳光普照。
宅家蜗居,利用休闲时光,补充些精神食粮。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读书是一种休闲,也是一种历练。记得,曾经读过一本书,叫《中外各家传世珍品》(散文篇)。
本书收录的作品,均为中外名家的传世珍品。它的主要特点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新巧,体裁多样,情文并茂。这本书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是编者呈现给读者的好文章。我重拾起这本书,开始阅读起来。
我今天选读了鲁迅先生的《五猖会》,其梗概是:孩子们期吩的是过年过节,过年过节中要数迎神赛会了。赛会中出现的金脸、蓝脸、红脸、黑脸的神像,是人们传说中的五猖神。五猖神被十几个人抬起来,游街而过。这些神像,供奉在"五猖庙″,这就是五通神,据说这五猖神,具有降魔除妖,消灾免祸,祛邪除病的本领。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是出于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却被严厉的父亲所斥骂,而要他去背诵《鉴略》,背不了,只有挨罚,不准去看五猖会。长大后的鲁迅,一直在想,诧异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过去读书人是下得狠心,吃得苦头,为读书去拼争。
在我的家乡,东汉时的文学家任末是四川新繁县人(现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就是一个好学之人。任末,字叔本,东汉蜀郡繁县人,他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学识渊博,通晓"五经″,尤对西汉齐郡人,辕固生所传《诗经》有深透研究。
相传,任末自幼勤奋好学,虽家庭贫寒而不忘读书。《左传.宣公十二年》载,任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他年轻时与当时的学者景鸾(字汉伯,四川梓潼人),相约到都城洛阳游学。景鸾当年攻《齐诗》、《施易氏》兼授《河洛》,著有《礼内外记)等书。任末与景鸾情投意和,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己。任末告诉景鸾,由于家庭贫寒,十四岁的他,就负籍从师与他远行。东晋王嘉志著志怪小说集《拾遗记》中记载:"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藉不远险阻。每言人刻树汁为墨。夜侧映星望月,暗侧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者,虽死尤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成语行尸走肉,即源于此。″
此段文言文用现在的文字进行翻译,应是这样:"任末十四岁时,他在多家私塾念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不怕路遥远,不怕风吹日晒。他对伙伴们说,现在不好生学习,凭什么取得今后的成功。他有时背靠大树读书,有时干脆在树下,编白茅草为小屋,削荆制成笔,树汁作为墨,晚上借着星光读书,他绑麻蒿来照明,对要记的好文章,就抄写在自己的衣服上。一同求学的伙伴,十分喜欢他的求学精神,大人们夸讚他勤奋学习的毅力。有的同学还用新衣去换他抄满文章的脏衣服,有的嘲讽他是书痴。以后,任末最经当了大文学家。他在临终时告诫其弟子们:"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活着,也称之为庸碌无能罢了。″以后"行尸走肉一词,便成为了成语。
我感叹到,任末出身贫寒,他却在深究学问上孜孜不倦,勤奋追索,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留下了激励后人的文化遗产。
宅家蜗居,真的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读一本好书。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年二月廿九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