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叹青岩
初入黔境,我怀着膜拜的心情,从森林之城、避暑胜地、休闲之都的贵阳市乘车望南疾驶而行,假寐片刻就悄然投入了青岩古镇怀抱。近距离的触摸“古镇之王”,在感叹她的历史之悠、建筑之美、石头之魂、人杰之秀、小吃之诱、民俗之淳时,也感叹我辈“入黔之驴”的偏见与卑微。

传说明皇朱元璋为实现统一中国之梦想,用兵云南取道贵州,1371年就以屯田驻军的形式,在青岩设立了屯堡,历经多次演变,直到1914年设镇。最早居住在屯堡的先民,通过渐次构筑土城、补葺城垣、重修楼阁,使青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事要塞、交通要道、商贸发达的古镇。太平义军饮恨青岩望而却步,苗徒反明围困青岩反遭擒首,无数次战火洗礼,传颂着“南鄙要害”石头之城攻不破的美誉。站在古镇开阔的场坝,手抚方石垒砌的城墙,仰望高高耸立的城楼,放眼四面辐射的街道,让人感到了她的大气恢弘。

古镇建筑精美的九寺八庙五阁二堂一院一府历史遗址,吸引着四方八面的游客,真是美不胜收。漫步穿行在古镇街巷,保存完好的古寺庙、古牌坊目不暇接,或分布在通衢要道关口,或散落在古朴民居院落,富有明清建筑特色。百寿坊上道光皇帝钦赐的“七叶衍祥”题额熠熠生辉,梁柱上的花草浮雕栩栩生,“升平人瑞”环绕空雕龙鳌图,仿佛述说着古镇寿星恩宠的荣耀。
迎祥寺香火鼎盛,袅袅青烟飘过誉为“黔山祖庙”排列有序、建筑对称、受力均匀的穿斗歇山顶翘檐,凸显佛门香客的虔诚;万寿宫大门挑檐飞扬,赣徽砖雕展现了“江西会馆”的风采;青瓦石墙的民居,虽被钢筋水泥侵袭了些许领地,但双重檐的风韵犹存;宁静温馨的木屋,虽门雕渐次斑斓腐朽,但仍可清晰目睹先民工匠传承的精美图案。 
顺着石街,走进石屋,座在石凳,手触石磨,眼看石墙,仿佛进入了石头的世界。青岩人就地取材,把坚硬的石灰石玩弄于股掌,或用来铺修一条条大道,或砌筑一堵堵高墙,或雕琢一件件生活用品,用石头构筑起了美好家园。我在惊叹青岩人用石智慧和绝妙工艺时,也分明感受到了那石破天惊和卓尔不群的风骨。

“金殿夺状元,青岩毓灵秀”。青岩处于西南交通要道,屯军屯田屯商之路,成就了青岩商贸繁荣的辉煌;“代办信局”沟通外界联系,让青岩人看到了世界的精彩;在交流碰撞磨合中形成的屯堡文化、石文化和傩文化,丰富了“黔文化大宅苑”的内涵;崇尚自然的道教,讲究修行的佛教。
相信上帝的天主教及基督教,先后传入青岩而相安并存,更加彰显了青岩人的包容境界和心态平和,积淀了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文化底蕴,使古镇走出了《康熙字典》纂修官周渔璜,名震朝野的周钟瑄,红顶状元赵以炯等等一代又一代名人;也让人好似寻找到了周恩来总理夫妇及李克农等革命家在抗战期间把家属安置在青岩的理由。 
穿行街巷袭人异香扑面而来,从不爱在外大快朵颐的我,也与其他游客一样经不住诱惑,痛快地品尝起了青岩独特的风味小吃。吃一碗糕粑稀饭让人感到清香爽口,含一颗玫瑰糖感觉回味悠长,啜一点鸡辣角倍觉沁人心脾,尝一口化渣豆腐真是爽滑细嫩。虽没来得及啃一只卤猪脚,摆一桌青岩宴席,但至今想起还让人口舌生津。

游走在青岩幽深的街巷,望着她厚重的城墙,俯视她广袤的田野,体验她淳朴的民风,顿觉未读懂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反省徒有其表、虚有其能的心态,再也不敢夜郎自大下去了。

主播简介:铃儿响叮当,山东淄博市人。江山传媒主播,喜欢音乐文学;朗诵是从小的挚爱!在电台做过新闻播音员;山东省普通话大赛中获奖;多家知名网络传媒平台主播。愿用好声音演绎诗意生活。

作者简介:琰川,业余词者。迄今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词、杂文、论文等数百余篇。近年致力歌词创作,与多位作曲家合作创作了百余首原创歌曲,代表作《邻家小丫丫》、《土家阿妹》、《雨中桃花》、《故乡关田》、《美丽文昌》等流传于网络和各大音乐网站。《梦想集合》、《神韵万州》、《美丽黄水》、《诗城奉节美》等在全国征歌中斩获各类奖项,公益歌曲《的姐的哥》2014年7月始在贵阳交通广播台滚动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