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保安老吴
文/赵式
3月上旬,本地政府宣布控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应急响应由一级调为二级后,企业和单位陆续复产复工,住宅小区取消了每户居民准予两天一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的限制……虽然还没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但毕竟比前段时间要宽松得多了。
黄桷小区的居民十分高兴,不少人建议小区业主委员会对保安老吴进行奖励。如果缺少资金,本着自愿的原则来“凑份子”(本地土话凑钱之意)也行。街道宣传干事听闻此事,赶紧来到小区采访。甭说了,老吴的事迹的确感人——
小区有一千五百多户近五千人。老吴大名吴世国,今年刚满五十,在本小区干了十年保安工作,前年开始担任保安班长,小区里的绝大多数人他面熟,其中不少人叫得出来姓氏。人熟地熟是他的优势,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以前的事不赘述,专门聊聊在控防疫情期间的事吧。
小区1栋有户王姓人家,住的是年过七旬且体弱多病的老俩口,儿子小俩口在外地工作。家里雇佣了一个乡下的全职保姆,平时负责外出购物和做家务。按照约定,腊月二十八日保姆回乡过春节,正月初六返顾主家;儿子小俩口腊月二十八日当晚到家接手,正月初七离开。在正常情况下,这样安排十分合理。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离开的回来的均按计划顺利实施,但腊月三十日(除夕)那天,本地就开始实行外地返乡人员必须登记且居家隔离十四天、定时测量体温的规定。儿子小俩口在家,居家隔离期间家务事不愁没人做,但就是无法外出购物。老吴听说后,主动承担了为他们购物的事。每两天老吴看他家贴在房门外的购物清单,抽时间买好后放在他家房门口,用微信将购物明细发给他们。代购之事办了几次后,老吴多少摸着了他家的一些饮食习惯。有时他感觉单子上所列物品配搭得不太合理,还主动发微信提出调整建议。
隔离期刚过,王家儿子单位给其发来复工通知。王家儿子小俩口临出发前,专门到小区保安室找到老吴,一边感谢一边掏腰包,说老爸要送他300元作为代购跑路费,另外保姆来后也可能要居家隔离观察,在此期间还请老吴费费心。老吴婉言谢绝了跑路费,说保姆回来需要居家隔离观察,一如既往代为采购就是了。原来小区还有几户与1栋王家的情况一样,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协调下,老吴和业委会主任牵头组织志愿者,为这些家庭在代购物资。
还有更精彩的哦,由于老吴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圆满处理了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的一个疏忽,避免了一个可能出现的防控漏洞。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应急响应由一级调为二级后,小区对住户每天的出行次数不再限制,但进出需要戴口罩和测体温,对生人进出小区继续实行管控,以防病毒传入。
3月初的一天由老吴和同事小张小李值晚班,七点多钟时,老吴看见2栋住户大汪姑娘回来了,大汪姑娘接受体温检测后,礼节性的给老吴点点头,然后就摸出门禁刷开门夹进了小区。
当晚十点多钟时,老吴在小区内巡查完快到大门时,远远看到一个穿长风衣、戴帽子和口罩的姑娘从对面公路走到小区大门口,接受体温检测后,摸出门禁刷开门夹进了小区。
在昏暗的路灯下,老吴睁大眼睛瞧了一会,发现那身影与当晚七点多钟进去的大汪姑娘十分相似。老吴认识汪家的人。汪大爷退休有十多年了,四季的晴天清晨在小区花园打拳,下午爱到娱乐室搓麻将。老吴不当班时,偶尔也去娱乐室玩玩。汪大爷有对双胞胎女儿,大汪姑娘在本地某小学当教师,小汪姑娘去年夏天由在本地的公司调到离家两百多公里远的一座城市的分公司上班。开始防控疫情后,一直没回过家。如果是小汪姑娘,按规定应算外地返乡人员。
老吴对工作认真负责就体现在这些地方,发现了问题不会得过且过,更不会熟视无睹,他立刻掏出手机将情况告诉了社区值班人员。
老吴和社区值班人员、医生一起敲开了汪家的门。此时汪家的人都在客厅里。汪大爷老俩口和小汪姑娘没吭声,大汪姑娘给老吴说:“妹妹春节值班,紧接着防控疫情,一直没回家。她很想念家人,今天搭顺风车回来看看。我告诉妹妹,你这么远回来,如果身上带有病毒咋办?妹妹说没有问题,不要这么大惊小怪的,家里人不出去说谁知道?”
“天知地知,汪家人知,老吴也知!”老吴诙谐地这么一说,在场上都笑了,气氛顿时轻松起来。老吴接着严肃地说道:“小汪姑娘算离家返乡人员,要按规定办。年轻人免疫能力强,身上带的病毒可能抗得住,老年人的免疫能力差,属于易感染群体,很不容易抗住哦。小的要为老的着想才行。”
作了登记、测量体温后,医生说:“小汪姑娘要严格实行居家隔离,隔离期间和家里人要分开吃饭,不要和家人坐在一起闲聊,有事交谈尽量隔远一些。我们每天要定时来测量体温......”
这事第二天就在小区传开了,大家纷纷给老吴点赞,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生人身上带的病毒在小区、乃至整个地区扩散了,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