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行(之一)一墙诗韵筑古城
文/刘瑞成
早听说这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陶渊明的笔下,一个在湖南的常德。 1600年前,陶老先生以常德这片土地为背景,写下一篇旷世名作---《桃花源记》。一样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样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史书记载:“为天下溪、常德不离。”曰之:“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常德也。”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也。”

去年5月,有幸率队到常德参访了“全国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让我认真体会了这座梦幻中的桃源城市。“沅澧汤汤,多 屈子怀乡去国之恨;云水浩浩,扬 文正先忧后乐之仁。江流如梦,何曾山河依旧;武陵阁上,凌虚送目,吴楚呼前,青山无数。巫峡猿啼,声播沅水秋风……”

机场前往酒店的路上,从中巴的窗口向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浩浩汤汤的沅澧两水和峰峦起伏的武陵山;常德郊外松竹青翠、清溪蜿蜒、泉水潺潺。可谓是城、江、湖、山、洲、溪一体,组成了一幅天然造化的生态湘北盆景。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了古有“堤柳渔歌、松风水带”,今有“湖南一宝、常德一绝”之赞叹诗作。

参访当日,我们在朋友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考察了常德市区。“师傅,停车!”不远处就是柳叶湖公园,本不在行程中的安排,大家却迫不及待要求下车进行拍照。 园子的地上满是灿烂的油菜花,犹如一片片金毯缓缓地向前铺开。好炫目好养眼啊,多想抓一把回家呀!清清的湖水像个大玉镜,倒映着树、花、鸟和人们的身影,小蜜蜂的“嗡嗡”声如古弦乐在耳旁伴奏着,戏耍的小朋友们在池边垂钓着,顿感一幅“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的水墨画,真实地呈现在了你的眼前……
悠悠沅酆水,沐浴着湘楚文化的千年馨香。

随行人员介绍说,春秋时期“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曾多次到这里讲学。他的“智忠信,宽厚爱人”的学说被广为流传;“礼贤下士、鞠躬治国”的功德闻名于世。春申君死后被葬于古黔中郡开元寺(常德),民众奉之为城隍,为之立神主,每年都定期举行祭祀活动。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常德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60多年前,被称为抗战史上“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大会战”,国军的八千抗日将士血染孤城,这种民族魂、英雄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常德人砥砺前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沅江河畔的“文化长城”——诗墙。

在武陵路的起点处,武陵阁旁耸立的那道气势恢宏的笔架城垛一直沿江而去。 这里干净、整洁、雄伟、庄严,彰显着江南古城典雅古朴的文化风韵。一块块精美的石头浮雕上雕刻着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图案,收录了1213位名人故事和1530位名人的诗词,飘逸着悠悠古常德几千年震古烁今的翰墨芳香。诗墙是一条常德的“文化长城”,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更是一段不容抹杀的历史见证。

登临笔架城上极目眺望,滔滔沅水从脚下流过,广袤的绿色常德尽收眼底,使人不禁浮想联翩。 听说诗墙里面有一块石头还有着灵魂呢!哈哈,神奇吧?不信你可以过来看一看…………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天津市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工作者。业余爱好诵读,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多家平台签约主播。

作者简介:刘瑞成:笔名柳一,北交大研究生学历。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诗词学会会员、天津电视台评播员、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ACI注册高级营养师。出版诗集《回首故乡是远方》、《韧柳迎风》;长篇小说《潮白水长》上下部、《潮白小八路》;中篇小说《成功》、《与老鼠决斗》、历史小说《契丹那些事》、《济川王之后》;专集《文萃》、《脚下》、《主旋律》,获著作权证书。
电话:18622038868
邮箱:152222792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