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行(之二)
一江清流祛凡尘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有一个梦幻的桃花源,铸就一块任你放飞心灵的美丽乐土。 在常德参访的日子,我心心想念的就是早日见到梦中的那个桃花源。千百年来,陶渊明老先生和桃花源的故事口口相传,《桃花源记》如同山涧清泉缓缓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的地方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终于盼到了去桃花源的日子了。心中桃花源便是此间的桃花源啊,车子还没有开进景区,大家就不由得激动起来了,寻找着记忆中的那片遐想,素描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幻想着或许会有一场浪漫的邂逅吧!
进了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蝴蝶的舞动,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舞动了桃花源、舞动了常德城、也仿佛舞动了整个大自然。紧接着便是漫山遍野的桃花了,远看就像一片片的红云,近看像一个个小姑娘的脸蛋儿,粉嘟嘟地绽放着笑脸,令人心迷神怡,人们立即沉醉这大片的粉色之中了。

竹笛轻奏,弦月幽幽;沅澧有幸,湘楚多情。陶公的一句“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把这个镜头放在了沅水河畔的桃花源,引得无数墨客骚人前来找寻意念中的世外桃源。“桃花源”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一种情结,宛如西方人梦想中的“香格里拉”,在岁月的轮回中,积淀着属于自己的馨香。
此时并非是桃花源最艳丽的时节,桃林的新叶有的尚未长出,桃花则是最娇嫩的,一碰,便会落下一阵纷纷扬扬的花雨,遮掩了大地,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层薄薄的花毯。
“桃花屋里桃花魇,桃花魇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沿着渔人走过的路径,我们驾着小舟顺水而行,静静的,听着水流拍打舟舱的声音,舟子轻松地滑动着手中的船橹。在这片未被“科技”了地方,一切就像千年之前,民风淳朴、夜不闭户,如此奇妙的地方,连小船都有了仙人指路的感觉了。
弃船登岸,到了桃花源中心,陆地有间布满青苔的小屋。门上了锁,门前有一口古井,一旁有一个木桶,井中水,供游人取用。这是种林人的屋子。呵!这不就是桃花仙人嘛?想必也如千百年前的陶老先生一样,这里的主人虽然也想做桃源中的仙子,傲立于尘凡,却也是与世俗无法割舍的。

上山却是另外一种境遇了。脚下是一级级的石阶,石阶上苔藓斑驳,又陡又滑。一路上,大家需要互相搀扶而行,石阶的周围全是竹子,向导让我们都来摸一摸这里的竹子,并嘱咐我们一定要小心。因为它的竹身和普通的竹子完全不一样,非常珍贵。我凑上去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真奇怪,原来竹子竟然是方的。
这桃花源果真是不同寻常啊!我们又向上爬了一会儿,眼前的路突然给山顶截断了,我们有些纳闷,难道这么快就到桃花源的尽头了吗?不想一转身,又出现了一个山洞,洞里黑洞洞的,伸手不见五指,石子路也是坑洼不平,头顶上还不停地滴着水,煞是有点瘆人。
这大概就是渔人当年划船走过的地方吧? 我们继续往前寻觅着,洞里慢慢就有了亮光,并很快就豁然开朗起来。出了山洞站稳了脚跟,下面就是一望无际的五柳湖了。“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好一派碧水蓝天、波澜壮阔的景象啊,看得大家一个个目瞪口呆。
揽一轮明月,寻一季幽香,将相思婉约在唐诗宋词之中,用岁月做笺,谱一曲不离不弃的诗行;灯火阑珊处,是清风的低吟,是花开的呓语,是花笺里渲染的一怀情思;这一程山水,将一颗纤尘不染的心,与桃花相遇相知、相依相暖,随着水墨氤氲的情怀流淌……

五柳湖位于桃花山与桃源山两山之间,湖水将两山连为一体,青山老树、垂柳婀娜、古桥渔舟、交相辉映。走上观湖台,开阔的湖面,宛如一面大圆镜,映照着蓝天、青山、绿树,简直就是一幅彩色的水墨画,更像一首热情洋溢的抒情诗。
听说,一日四时的湖景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所有的景致都倒映在湖水里,静影湖色,一江清流祛凡尘。是啊,晋初至今也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吧?桃花源的景致保留的依然如此,让我们真的不虚此行。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天津市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工作者。业余爱好诵读,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多家平台签约主播。

作者简介:刘瑞成,笔名柳一,北交大研究生学历。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诗词学会会员、天津电视台评播员、ACI国际注册高级营养师。出版诗集《回首故乡是远方》、《韧柳迎风》;长篇小说《潮白水长》上下部、《潮白小八路》;中篇小说《成功》、《与老鼠决斗》、中篇历史小说《契丹那些事》、《济川王之后》;专集《脚下》、《主旋律》、《文萃》等,相关文稿入选《当代哲学文库》并获著作权证书。
电话:18622038868
邮箱:152222792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