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转变观念的?
原创 任志刚 子任书院
1979年到清华上学的时候,我的同学平均年龄十六岁半,基本上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差异不大。不过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黑的、白的,俊的、丑的,各色人等都有,家境差异也很大。除了年龄接近,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大家都是聪明人,都是高考的胜出者。
当时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可以说就是青春叛逆期遭遇了全盘西化之风,大家脑补一下,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中小学时期被灌输的大公无私和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很轻易的就被西方自利和自由主义大范围深层次替代了。记得当时学生会选举的时候,有人在台上高声宣布,自己家祖宗三代没有一个gcd党员,引发台下一片尖叫,那尖叫声最大的就是我们这些打酱油的。
所以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能保持上一辈儿传承给我们的价值观,是需要莫大的意志力的。很惭愧的说,至少我是没有做到的。好在清华当时的定位是工程师的摇篮,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放在科技领域。所以价值观的位移和下沉只表现出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说有人出国留学就不再回来了,大概就是一种显性的作用。
1985年我到北大读经济学硕士的时候,西化之风已经颇为强劲。经济学界已经在力图证明自私不光是有理,而且很多人已经开始高调为富人代言。已经在宣示富豪们是李太白式的嫡仙人,是下凡到俗世之中来指引普通人如何工作的天使。连研究了一辈子政治经济学的老师,多数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我之所以没有进入这个领域,一个是发现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的帝王学术,失去了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自己没有研究和写作能力,所以没有入门。不过从价值倾向上讲,我并没有意识到全盘西化有什么不对。这一价值观的显性作用大概是有些同学在政治上走上了全盘西化的道路。
出了校门之后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下海经商了。按照后来的话说,就是试图在坏人堆里头冒尖儿。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以为可以靠自己的能耐获得超额的财富。现在想想,这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和多么的可笑。。
我是在四十岁的时候听力出了问题,才算是上了岸。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早早被拍到沙滩上的前浪。不能动弹了,才静下心来检讨自己。
再后来就是有一个长达10年的闭关期。一直到2013年《为什么是毛泽东》这本书的出版,才算是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才重返社会,算是比较清楚的开始新生活。之后,我曾经回清华参加同学聚会,聚会的时候有同学问我这些年干什么去了?有同学知道我在研究党史和近代史,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我就郑重其事地告诉同学,其实我们小时候接受的那些教育是对的。结果引发同学的惊呼,说任志刚你怎么被人洗脑了?我倒是没有什么惊讶!因为我的回归并不是被人强迫,也不是别人引诱,只是接受自己心灵的指引,是一种自觉和自愿。

回过头来看看就会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70年里,人们在思想领域经历了翻云覆雨反反复复的颠覆,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最初的时候,连皇帝和战犯们都接受了思想改造,堪称是奇观。但是,后来很多参加革命和建设的老人们又否定了自己的信仰,甚至移民到西方,这颠覆不也是够邪性的?
今日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左右之争,就像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看似针锋相对,其实又互相不挨着。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其实不明白对方阵营的人们,为什么会坚守那样与自己相反的价值观?总是试图批倒对方,自然是没有结果。
我之所以不参与左右之争,是因为我自己经历过这两种观念的纠结和冲突。所以稍稍明白一点,那就是其实我们无法要求别人认同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能做到不让别人影响我们自己的价值倾向就可以了。
比如说我现在并不能说服我的同学接受我的观念,不过我倒是知道和了解一些,他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原因是,我就是从那个立场上转变过来的。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选项问题,问题就是智力上有优势的人,到底应该把这种优势用在哪里?
大方向上头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定式,那就是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的前辈曾经倡导过的,通过为大众服务,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两下里做个对比就会发现,西方价值观显然是基于人性之私的,更为直接了当简单粗暴,更容易被智力上有优势的人们所接受。而大公无私的精神世界则需要更高层次的觉悟,大多数人进入不到这种境界也是正常态。这里头甚至也不存在高低正误,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
一个最大的可能是,这种争斗将伴随着人性之争而恒久存在着,不过这种扭曲式的纠结大概率会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结束。未来的年轻人将比我们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见识更多,眼界更高,范围更广,故而可以更从容的选择。比如说当官不发财,发财别当官这样的理念现在刚刚提出,但是在未来将会更加普遍被年轻人接受。愿意接受或者已经确认人活着应该无私的人们,应该尽可能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工作中,为社会作出贡献。

选择高尚的人们只需要加强修养,不要做伪君子,不用自欺欺人。而认定人就是要自私的,那就只管去逐利,也没必要整天宣布自己是真小人,因为毕竟这世上毕竟还是有高尚者的。
现在我们认识到,人类世界就是被自私和无私两种力量作用着,螺旋式翻滚着向前走的。某个阶段可能高尚者占据上风,就有可能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上限,某个阶段可能自私者占据上风,也可能会引发人类集体的驱利癫狂。我们中国人可能更容易做到制衡,毕竟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可以想象,高尚者和自私者最终的精神归宿是不同的。
毕竟我们尊崇的和信仰的那些伟大的人物在天上看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走向他们的精神大世界。
🇨🇳子任书院💕任志刚💞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小编简介💞

微联:15901772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