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寺 涤我心尘
文∥微风·吴丽平
梅港应天古寺,和我们隔信江而望,其名早已远播。其与梅王——梅鋗传说,更是传遍干越,乃至江南。今日有幸与余干县作协的老师一起去到梅鋗故里——梅港乡进行文学采风,历游应天寺。该是佛赐的缘分吧,与文学结缘,与梵净菩提结缘。
应天寺坐落梅港的一个梅港村。临江而立,藏深林之中,隐毓秀之间。香火旺盛,来往信众如织。这佛家的道场,是当地人们心中的“普陀山”,是众多信徒的礼佛之地、朝圣之地。
应天古寺,朱门黄墙,院内建筑呈斗拱结构,钟楼、鼓楼飞檐翘角,庭院中“浮屠”耸立,桂枝茂盛。虽不能与名寺古刹相比,却也气势宏伟,古香古色,庄严肃穆。是佛的国度,朝觐胜地。
应天寺住持真耀禅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身披橘色僧服,慈眉善目,和颜悦色;举止随和大方,谈吐自然脱俗。从前堂到后殿,他一路娓娓而谈。给我们讲西汉时期,十万户侯梅鋗是如何率百越雄兵与沛公一起伐秦的故事,“太子库”的故事,应天寺的由来。让我们对梅王,对应天寺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梅港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时间流逝,但这令梅港人民骄傲的梅文化却在江南与民间传承。
在“天王殿”,四大天王分布左右。真耀禅师逐一介绍。我们知道了,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 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 ;南方增长天王 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 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 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这可能也是表达了当时农耕社会人们对丰收之年的渴望吧!这是佛愿,也是凡心。
此时内殿佛堂传来诵经声。
木鱼轻响,经文婉转,松声阵阵,随风应和。“南无阿弥陀佛……”空灵环绕,回音舒缓,显得庄严肃穆而慈悲满怀。
在轻烟弥漫,梵音清唱中,此刻,心特别的安静,特别的舒畅。远隔尘世的喧嚣,浸入一种宏大的洗礼。放下生活中的爱恨别离、贪嗔痴妄、悲哀怨憎。
我双手合十虔诚祈祷,希望佛祖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得平安喜乐,也希望佛祖佑我们华夏国太平、人安康。
满殿虔诚的香客,他们默念、祈祷。佛说人生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可能这些来到神佛面前磕头长跪的信徒,诵经敲钟、剃度出家的僧侣,或许他们都是经历了、经历着这些困苦,才来到神佛的身边求救赎、求原谅,得圆满吧!
梵唱还在继续,木鱼声还在继续,人间的悲欢离合还在继续,千年古庙普渡众生也在继续。当你面对生老病死时,可以在佛祖面前寻一份慰藉;当你爱而不得怨别离时,可以在佛祖面前求一份安宁;当你求不得放不下时,在佛祖面前你能放下执念、放过自己。
朝觐完应天寺,诵经声还萦绕耳际。佛的慈悲为怀,佛的博大精深,其实,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领悟,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的怜悯与救赎,才能让自己不再烦闷愁苦,放下心中的执念,感受生活的快乐。你会发现原来人生要笑着面对,不去埋怨,要悠然、随心、随性、随缘。这样的人生岂不快哉?这样的生命不也是一尊行走的活佛吗?
求佛是一种修行,与老师们一起文学采风也是一种修行。在小我的修行中,文字与自己一同成长,抵达素净与繁华。在生命的漫漫中,我们共建幸福的国与家。
应天古寺,这“佛国”一词,可否新解成:我有涤尘之心,佛有普渡之境,国有安乐之界。

★作者简介☆
吴丽平,网名微风,五雷中心小学教师,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