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第一樟(散文)
白国安
人们大概都知道:“鄱阳湖航船,依康山为岸”。然而,人们未必都知道,康山金钗谷那三万多平方米的宋樟群是如何演泽,“山川扰扰战争时,浑似英雄一局棋”的昨天和今天。
原来,始植于八百年前的36棵宋樟,是康山王姓始祖王大中,祖孙三代精心栽培营造成林。当然,同时还栽种了其他乔木和花卉。然而由于历经战火摧毁,至今尚幸存宋樟26棵。非常巧合的是“金钗谷”三个字繁体正好是26笔。这些参天大龄樟树仍充满青春的活力,枝繁叶茂,婆娑多姿,四季常青,保护水土,藏风聚气,别有洞天。当地政府已经把它们改造成“古钗园”文化公园。成为富起来的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真是无巧不成书。历史无独有偶的是,前有宋人栽培宋樟36棵,后有明太祖朱元璋又在康山建庙供奉忠臣36位。南宋元帅岳飞奉旨亲率大军来康郎山征剿,岳飞曾说:“我观康郎山前靠鄱阳湖,山势险峻,虽有百万之众,一时难以破他,况且余化龙武艺高强,本帅久闻其名。待我收伏了他,方能破得此山”。最后岳飞充分利用了“金钗谷”这片樟树林的有利地形,巧施妙计,采用“惊马术”和“苦肉计”,终于一举收伏了虎将余化龙凯旋。
元末,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期间,特从南京调军师刘基到康郎山巧设战局,又充分利用“金钗谷”宋樟群做足了文章,终于扭转战局、一鼓作气击败了陈军。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后,不忘鄱阳湖战役中捐躯的杰出将领,让刘基在康郎山选址督建忠臣庙供奉忠臣36位。可令人称奇的是“槐柳将军”是一株老槐树。在康郎山之战中,短兵相接的时候情况非常紧急,说时迟,那时快,陈军中有一弓箭手的箭瞄准了朱元璋的脑袋,却一箭射中老槐树的肢干,老槐树让朱元璋逃过一劫。因此被册封为将军槐而进入庙堂。
康山位于鄱阳湖东南岸,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有袁、王、涂、吴、邹12个姓氏共1万多人,依山傍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围垦水田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由于有绿化的传统,康山人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他们保持常态化的生态环境,绿化养殖,半农半渔和谐发展,虽然历经改朝换代的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可是保护宋樟的历史时间之长,植活数量之多,状态之好,都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所以这宋樟群无愧为“鄱湖第一樟”。
值得称赞的是,余干人民从上世纪就自觉实行了:“生活垃圾处理清洁工程”。800年来,他们保护宋樟的精神是对确保鄱阳湖一湖青水的最好诠释。
正是:
草木皆兵追忠魂,
槐树有幸封将军。
茂林康山载史册,
金钗“设局”尤可钦。
沧海桑田隔圩堤,
环保大势情愫珍。
宋樟挺秀鄱湖美,
仰看白鹤羽毛新。

作家简介:白国安,江西省作协会员,余干作协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