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敕勒川,原名王建军,1967年出生,作品散见《诗刊》《人民文学》《扬子江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北京文学》《草原》《散文》《光明日报》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诗歌年选》《文学精品•诗歌卷》等多种选本,获过《人民文学》《诗刊》、中国诗歌学会、《光明日报》等诗歌大赛奖。现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草原》文学月刊编辑。

钢铁的疼痛
2007年4月18日上午,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件,32人死亡,6人受伤。据目击者称:“一屋子人什么都没有了,融合到冷却了的钢里了。”
从此钢铁有了血肉!从此
钢铁也可以喊痛!从此
你们成了一块真正的钢铁
来不及说一句话,甚至来不及
想一想父母兄弟姐妹,想一想
亲爱的妻子儿女
三十二块钢铁融在了一起!
三十二双手再不分开!
三十二个灵魂凝成了一个!
我也是你们中的一员啊!亲爱的兄弟
从此“热”就成了我心中的
“冷”
从此我再不敢轻易敲打任何一块钢铁,亲爱的兄弟
我知道你们在那里面
正静静的安睡

划旱船
无就是有:他们划得
多么真诚,水
被他们一下一下,奇迹般
划了出来——
划,才是水的源泉
锣鼓的涛声,一次次掀起高潮
他们起伏如一座大海
一次次破碎,又一次次
重归于完好
无论如何,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座大海
人生,只是一个孤独的动词——
划……
他们被虚无围困,又依靠虚无
度过一生……只有疼痛
是真实的,就像此刻的欢乐
像是从一个人的骨头上
敲打出来的

冷慰怀点评:《钢铁的疼痛》写一次惨烈的生产事故,三十二条性命瞬间便“成了一块真正的钢铁”,而“钢铁也可以喊痛”!开头三行,包容了太多的感慨和愤怒,既是为三十二位兄弟深感痛惜,也是对安全隐患的警醒和控诉。继而,“热”就成了我心中的“冷”——三十二个家庭顷刻间就因炽热翻滚的钢水而支离破碎,怎能不令人心寒?诗的结尾,一如朗诵者突然放缓了语调和节奏,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大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划旱船》则是一幅蕴含极为深邃的风情画,看似浅白的句子,却融入了极为复杂的人生体验。诗中以真实的“划”带动虚无的“水”,象征人的一生与各种艰难险阻的顽强抗争,两者间互为依赖和消长的关系,就是人和社会、自然的辩证关系。因此,诗的主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正是生命之桨世世代代前赴后继艰辛地“划”动,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前进?由此推演,“划,才是水的源泉”和最后一节写到的“欢乐”与“疼痛”,也就不难理解了。
点评者简介:冷慰怀,男,汉族,1945年出生于江西宜春,1954年定居洛阳。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5年加入中国作协。发表各类作品350余万字,获得过《光明日报》《诗刊》等报刊文学赛事奖励30余项。退休后前往广东谋职,曾被聘任为《鹤山报》《大亚湾报》《惠阳报》编辑,《惠州日报》总校审。已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和纪实文学等10部,主编民间发起的一至七届“苍生杯”全国征文选集《苍生录》共六辑约200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