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国粹文化丰富多彩。是唐風先生,为海内外爱好中华传统文化同仁打开一扇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趣的事,欢迎师友同仁热情参与,探讨切磋!
冰心文化传媒站长 冰心

【 奇文共欣赏 】
纽约唐風
【 翁 婿 问 答 】
闲翻宋人李昉的《太平广记》,内记一事颇觉有趣,文章是这样写的:
晋女嫁鲁男,成婚数月,女家疑婿不慧。妇翁置酒,盛会亲戚,欲以试之。问曰:「郎居鲁就读,识见必多。鸿鹤能鸣,何意?」答:「天使其然!」又曰:「松柏冬青,何意?」答:「天使其然!」又曰:「道边树骨黜,何意?」答:「天使其然!」
妇翁曰:「郎不识理矣,枉居齐鲁!」因以戏之:「鸿鹤能鸣者,颈项长;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旁树骨黜者,车马伤。岂是天使其然!」
婿曰:「欲以所闻见酬,不知可否?」曰:「可言之!」婿曰:「蝦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子冬青,岂是心中強;岳母脖瘿许大,岂是车马伤?」
妇翁羞愧,无言以对。

用时文白话,意思是这么说的:有位山西姑娘嫁给了一位山东小伙。结婚几个月见女婿总是沉默寡言,女家因怀疑女婿是个愚钝的人。岳父心里着急,便准备了筵席,请来三亲六戚共同见证,利用这个机会考察考察这个女婿。
酒过三巡,岳父开口问女婿:你家住山东,在那里学业,应该见多识广。今天座上都是自己至亲,你能跟大家讲些奇闻趣事吗?见女婿只是点头而不语,便问:「鸿鹤为什么能叫得那么响亮,是什么原因呢?」女婿回答道:「哦,那是天生自然的!」岳父又问:「树木皆秋冬落叶,可是松柏为什么冬天还青葱翠绿呢?」女婿又答道:「那也是天生自然的!」岳父再问:「路边的树木为什么与林中不同,会生出节瘤呢?」女婿还是回答:「这都是天生自然的!」
在场的人同时停下碗筷,发出了「噎⋯⋯」的声音!

岳父对这样的回答显然很不满意,于是拉长腔调,拿出私牍先生教训冥顽弟子的姿态说:「女婿啊,你实在是不聪明,枉费你生活在齐鲁之地,从小接受诗礼教育,连这些普通生活常识都不懂。告诉你吧!鸿鹤能叫得响,是因为它的脖子生得长;松柏树到了寒冬腊月仍然保持长青不落叶,是因为它的树心结实而坚强;道路边的树木会长节瘤,是因为受到来往的车辆擦撞所伤。这怎么都是天生自然,天生自然呢!」在场众亲友也都悄声议论:看来这小子真是孤陋寡闻,木讷无趣,少了根筋!

这时只见女婿从容站起身来,对岳父岳母恭身作辑,然后抱拳360度施礼,淡定问道:小婿近有所闻,些许不解,可否求教岳父大人?岳父摆手示意当然可以,请说吧!女婿用诙谐而狡黠的神态说道:「蝦蟆善叫,声比鸿鹤还响,难道是因为脖子长吗?竹子在冬天里也一样翠绿长青,难道也是因为竹心结实坚强吗?再说岳母大人脖子上长了那么大的瘤,难道也是被来往的车辆所擦撞伤到的吗?」岳父听后,一片红晕从脸上扩大到脖子额角,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场上顿时鸦雀无声,人们心内在滴沽:这小子嘴上不说,肚内心水可清着呢。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文言文的容量不可思议,一篇百多字的短文读罢感慨良多。作者谐笑讽剌法的行文寓意,想传达什么讯息,又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华夏自黄帝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到周公制礼 垂拱平章,再到孔子提倡道统 推行儒家思想。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与道德认知,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即使社会开放发展,中西文化碰撞,时代潮流变化,这种观念与认知永远不会过时。这篇富有人性哲理的谐文,透过人物对话产生的矛盾效应,似乎在向世人提示以下问题:

(一)考察一个人,最好是近距离观察,多渠道了解,私下里交流。用人勿疑疑人勿用,既成事实就要精诚合作。公开场合给人脸色,出题为难,往往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二)尊重别人,待人以礼是基本常识。倚老卖老,居高临下;自以为位高权重,学博资深。就随便看轻人,仗势欺负人,都是低招。只能激发矛盾,使人反感。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三)满罐不响,半罐叮咚;实干兴家,空谈误事。有真才实学的人,大多安于平淡,低调行事,不擅张扬。古今成大事,多是那些深藏不露大智若愚者,故自古就有高手在民间说法。
(四)好人受气,坏人得意是常态,不必沮丧,也无须在意。沉默是金,忍让是智慧,也是美德。但忍让是有度的,当触及底线,伤及尊严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舆论同情弱者,正义永远在得道者一边。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这对翁婿席上问答时的情景,形象逼真地影入脑海中。我忽然有了摄取画面,立此存照的念头,于是一首打油诗应声而出:


诗人,诗评家,兼修文史,涵泳国学。纽约华文作家协会,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冰心文学网站特邀顾问兼撰稿,上海格律诗词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无邪诗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喜探索辨微,求古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