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瑛(Ying deng_Klein),笔名和曾用名:毛毛、樱子。资深文化名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现为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研究员,香港诗人联盟理事,香港国际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荣誉副主席,国际联合报社执行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常务主席、作协会员、欧洲华文诗会会员,国际田园诗会副会长、栖心晓筑文学社荣誉社长、凤凰诗社欧洲总社会员等。长期从事文化艺术领域和驻外机构工作。为人谦和,文字优美,其作品和人品皆深受大家喜爱!现居德国。
红舞鞋
作者:Ying deng_Klein
红舞鞋
在我的梦里
摇曳
织成点点花朵
风掠过
点缀了莱茵河永不停息的
波澜
一首瑰丽而壮美的
诗篇
仰首云端
期待着你的手
伸出千万里的空濛
牵我走进
诗林
踏过柔软的芳草地
远离数不清的
喧嚣与责难
在清澈的月光里
让我们一起
尽情呢喃
翻开你前世的红尘
一定是我
拥抱在鸳鸯湖岸
栖息于梧桐的宫殿
裁落着诗的叶子
一片又一片
聆听你
溪水般的蜜语甜言
更渴望磐石落地的
铮铮豪迈
敲响你隆隆的战鼓吧
激励我向前
浩渺的天
是红舞鞋编织的芭蕾
优雅地扎根我心田
岁月
将写满你的名字
千遍万遍
生命
将烙印你的微笑
装饰我的日日年年
世界
终将老去
诗
却捧着你的红舞鞋
在霓虹的舞台
旋转
直到银河谢幕
红尘里又一个阑珊
2017.10.27.夜
今音评论:
评诗歌的结构随舞步成形
《红舞鞋》这首诗比较长,分六段四十九行。创作环境是处在一个异国他乡。因为地域文化风情不同,能够重视在“异”中对诗题独辟出新意,是在“舞”中。这是在审题之后作出这样的赏析判断,其理由就在于诗歌的结构,是随着“舞”步而动。包括诗歌的动作,分别是以自然段落而所分,分出了诗歌线索发展和情怀的若干个阶段。
在六段当中,假如按照层次来划分的话,第一段和第二段属于第一个层次;第三段和第四段是第二个层次;第五段和第六段属于第三个层次。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划分与区别,就是要从不同的环境和语境当中,去善于发现和生命质量直接有关的东西,比如,第二段第一行的“仰首云端”;第三段第一行的“翻开你前世的红尘”;第五段第一行“浩渺的天”;以及最后一段最后一行的“红尘里又一个阑珊”等,都是对生命的思考。
思考它的根和它的源头;思考它发展的过程和必须历经的几个阶段;还思考它富有规律的一面。思考的结果也表现在诗歌当中,那就是第五段的第八行和第九行,“将烙印你的微笑/装饰我的日日年年。”
在众多的四十九行里面,至所以要把这两行看作是这首诗歌的“眼睛,”其中有一个根本的立场和态度在内,这是一个对待别人的宗旨,是以“你的微笑”来“装饰我,”而且是处于一个“日日年年”的过程当中,是需要付出耐心与恒心;谈到这个品位,也就是为人处于豁达和崇高的一面,并以此来定位和实践的。
这时候,就赋予了诗题《红舞鞋》以生命和价值。从宏观上讲,是这么一个道理。再从微观上来进行赏析的话,那就是诗歌当中的“眼睛,”由第二段第一行的“仰首”为证。
因为从诗歌的内涵上去考量的话,已经找准了目标。这是从该段视角的深度来认识的,并且到最后,达到的效果是“在清澈的月光里/让我们一起/尽情呢喃 。”这是由清澈的眼神所带来的良性效果。
这时候,才比较合适讲,眼睛是心灵之窗这句话。那么,这里面还有一个变数,那就是这条道所行当中,它所配的德,与这条道相一致。这是属于诗歌内在的东西,需要去悟。悟什么呢?悟诗歌当中所发展的这一路上的风景,说明了道是行的,而德是做的。
由此,再回观这首诗歌里面的内容,从认知上,要比刚开始又获得了新的感悟。感悟“铮铮豪迈,”在“红舞鞋编织的芭蕾”中,“优雅”和“扎根。”这个“根”就是心。诗歌的精神层面始终是处于一个“心通”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