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上海浦东作协会员。浦东惠南文学社成员,曾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两本书。


太太客厅
文/夏敏
“太太客厅”是一些志同道合朋友聚会的一个场所。 参加“太太客厅”的人,有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又接触到了五四的民主科学,同时学到西方文化。 他们有林徽因夫妇、徐志摩、金岳霖、胡适、沈从文、朱光潜等,都是各学科有头有脸、响当当的人物。 当年这个“太太客厅”,不受冰心待见,据说还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估计冰心和林徽因不是同道中人,自然走不到一起。 现在想来,“太太客厅”有多牛? 昨天,在惠南文学社社长姚海洪的精心组织、策划下,浦东新区惠南镇《惠南文学》创刊号的首发地点,就选择在美丽庭院唐莉媛老师家中举行。不知由来,第一时间让我想到了“太太客厅”。文化人的沙龙,时尚又应景。
客厅的女主人唐老师,是一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温婉女性,为了这次聚会,倾注了许多心力。 她做着一手好的西式点心、烧了一桌本帮菜,中西合壁、兼容并举。 仔细咀嚼,真正是齿颊流芳。几位无酒不欢的老师,圆润亦微醺,脸上渐渐酡红起来,如搽了香腻的胭脂,话题总是聊不完,人生美丽得无以复加。
他们当中,有中国作协会员倪辉祥、宗廷沼、倪志明三位老师,有上海作协会员姚海洪老师,以及惠南的许多老前辈、文学社会员。二十多位新老朋友,济济一堂,欢声笑语。 在聚会上,大家畅舒欲言,尤其是惠南文学社社长姚海洪,对当今的文学现状和创作,以及文学社以后的发展和提高,谈了对新人的要求和希望等多方面的真知灼见。
像这样的学习形式,就好像是喝了一次下午茶,既深可宽慰自己,又能学到不少知识。所聊的文学话题,既有深度,也有宽度。于是,轻松淡散的形式,也让我在不经意中,对文学具有了一种投石问路的勇气。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也愿意跟着惠南文学社一起成长。向各位大家学习,写出好作品是我努力的方向。
【今音评论】
人物分组的结构含有小说基因
《太太客厅》能够用历史和现实作比较;能够突出以吴越文化的上海南汇为散文的背景。叙述了主人公“我”在从中受益匪浅。像这样的受益程度,它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所怀有的历史知识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另一个是能够和当下的文学气氛结合起来。这两个属于板块式,在结构上和技巧上则是用了拼接手法。
但是文章的最终受益对象则是作品中的“我,”而不是别人。在别人这个层面上,文章所采用的人物比较,也有他们相同的气质。于是“客厅的女主人唐老师,”在文章中也便以主角身份出现。在文章中像这样的处理手法,也可以视同为“点式交叉。”特色是在于纵横相连,其意由点上拓展而成。
首先表现在人物的处理上。在文章的开头则采用了“引申法。”比如叙述一段某个层次的人都熟悉的群体形象,从铺垫的角度予以展开。在展开的度上掌握,也是各占一半。比如历史上的“林徽因夫妇、徐志摩、金岳霖、胡适、沈从文、朱光潜等”为一组。当下的中国作协会员倪辉祥、宗廷沼、倪志明和上海作协会员姚海洪等又为一组人物。
这两组人物使得这篇文章的主题,也由此逐渐显示出来。这是文章在创作过程中的展开效果和收获。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基调定下来了。其次,文章的目标也清晰起来了,就是“我”要“向各位大家学习,写出好作品是我努力的方向。”
作为好的效果来讲,其中与众不同的意义就在于“我。”其所处的环境;所需要的精神渴求;所展望个体的对未来的雄心大略。这其中,作品也都道出了蕴藏在文章中的暗线,那就是,人,该到哪里去!一篇文章的深刻,是经过不同修养的作者,从中能够读出和悟出其中不同的好处与道理。然而,这篇文章的好处,它主要表现在启蒙和点拨上。
启蒙是指境界在上升空间中所遇到的混沌沉淀,如拨开迷雾一般。然而在拨开的过程中,不是拨一层,而是无数层。如此的一层一层,则是每个层次上的迷惘。这是讲为文的好处。至于道理是能够指导前行的目标,和到达目标的具体做法。
而在这篇文章当中,能够对这些好处和道理,已经讲了一些。这是文章的品质。因为,有些人几乎不明白文学修养与人生涵养之间的关系和通道。这些属于致命伤。容易给生命的质量带来消极因素,因而在盲目和空虚中如此渡过余生。
一个渡字,其中学问无数。至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说法和效果,并不被每个人所拥有。首先拥有它和利用它的人,都是一些具有睿智的文人而不是文痞。再看这篇文章在前面所提及的历史与现实各占一半的说法,它不是以形式为主,而是以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重量为基准。
比如在历史人物这一组里面,这些人的重量,已经不能够用结构形式来予以表达,而是以所富有的内涵与质量来称重。无论是历史的“太太客厅”也好,还是现实中的“太太客厅”也罢。能够为其称重的,应该都是一些善良、机智、富有意志表现力的文人。因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有些事情就这么简单。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中国知青作家杯”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