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荣善,笔名、萧潇,大专、会计师。因喜欢文学,又自修了中文专业。与张利人、石淼合出诗集(城市三重奏),作品一般发表于民间诗刊,偶有几次见之于《上海诗人》。
把春天留下
文 / 萧潇
她就像皇上的宠妃
婀娜多姿、惊艳绝世
朦胧中刚享了一下眼福
就被一个叫季节的太监
强横催走
在渐渐变热的日子里
她一直在我心里逗留徘徊
想象中的倩影真美
留下她
陪我走天涯海角
【今音评论】
诗歌的时空感是这样拉开的
《把春天留下》和第二段第一行的“渐渐变”在时空上拉开的距离,则给读者增加了不少想象力,比如,一个过去时的“春天”,一个处在正在进时状态的“渐渐变。”这两者之间有个衔接和串联的特征在其中起加深内涵的作用。作用于留恋和失去之间的如何平衡,作用于方向感的把握与调整,调整是指在第二段第二行尾的“逗留徘徊。”
调整的结果是第二段第四行的“留下她。”这是诗歌的有效意义和取得的结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想达到这样的结果的这条路不是很通畅的。问题是出在了识别上的差异。比如在这首诗歌当中的识别差异则表现在第一段第四行尾的“太监”和该段第五行的“强横催走。”
相比之下,第一段在处理上的硬性,和第二段的相对柔性而言,正好形成的对比关系,是带着一种启发和引导,然而,引导并不是刻意的,而是在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过程,比如以第一段第一行至第三行就是如此的一个先柔后刚的关系。
这个刚是指主客观之前的不可替代与抗拒。又于是在人和自然各行其道的意义上表现出的是残酷和严峻。比如季节和其暗喻实指的无法挽留等。同时又体现了人物主观色彩也存在着的不可抗拒性在内。一个是强走,一个是挽留。这时候诗歌的引申义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发挥是指它多义的无限与广阔,这也被称为诗意的想象和创造。欣赏。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