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带我下基层
作者:李天学
诵读:馨园小主
一九七O年,我在公社任不脱产的农业技术员,每天和领导们亲密接触。他们有的是抗日解放转业老兵,有的是地方土改斗争骨干,耳濡目染了他们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农民群众的滿腔热情。
党委书记李勤,由林亭口公社调至南仁垺公社任书记。他大高个,长就一副国字脸,浓眉大眼,逢人不笑不说话。和他在一起,很有亲近感。
一九七三年夏季,党委部署机关人员分片下乡,我有幸和李书记一起到东寨村蹲点。
我们号房住在小台 马大娘家,马大娘慈眉善目,虽然扭着一双小脚,但也浑身透着干净利索。儿子四十余岁,腿有残疾,在生产队干些轻劳动。
清晨不足五点,我睡意正浓,猛听外屋水声哗啦,我翻身而起,一看,原来是李书记已起床挑水,马大娘正在烧火做饭。我忙去院里抄起扫帚清扫院落。李书记往返三趟将水缸挑满,见我地已扫完,满意地笑了笑。
正在这时,一位大爷院外喊道:“李书记在吗?”边走边进来,我们迎上前,大爷说:“您二位到我家吃饭吧!”我们边走边聊,街里的人们不时的和我们打着招呼,我们一一回应着。
早饭中得知,李大爷一家九口四女三儿,仅靠老汉和长子女三人务农维持生计,老伴又体弱多病,五个小孩在校读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这时大队广播喇叭响起,"各队队长,饭后马上到大队开会",我们辞别李大爷去大队开会。
会上各队队长汇报了公粮交售和大田管理情况。随后村支部,革委会决定今天上午去各队地里联查,支部革委成员,各队队长全都参加。
节令已近小暑,天气干燥炎热,只见女社员们头顶草帽俯身在棉田整枝打杈。有的肩背喷雾器消灭害虫。
走过棉田看麦地,新出土的玉米苗已有三四个叶片,在黄灿灿的麦茬陪衬下,更显充满生机。一群壮劳力,赤膊戴草帽,正在片麦茬,只见后背晒得黑紫,汗珠在太阳的映照下泛着亮光。不时有人从腰带上拽下毛巾擦汗,又紧耪几锄追了上去。
我们走到地头,他们也正好该休息。有几个小伙打趣说:“李书记,您不耪几下试试吗?"村支书忙说:“胡闹,李书记,甭听他们的!”李书记莞尔一笑"没关系,我试试”!只见他拿锄在手,迈步扔锄,前腿弓,后腿绷,右手在前,左手在后,轻轻一带,随着锄刃进地,一溜麦茬被翻了起来。如此反复,麦茬被翻了一片。小青年们惊得目瞪口呆。我心里也惊叹不已!以前只知道李书记写材料笔锋犀利,做报告滔滔不绝,没想到他干庄稼活更是一把好手。
各地块转完,大家在路旁大杨树下席地而坐,有的拿毛巾擦汗,有的拿草帽搧凉,村支书总结了联查情况,对各队指出了优点和不足,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部署,并询问李书记对村里工作有何要求。
李书记首先对各队工作予以肯定,指出不光关注生产还要关心群众生活,使人们无后顾之忧,询问各队长,象李大爷那样人多劳力少的户有多少,怎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各队长各自说了本队情况后决定了两点意见:
一.对困难户给予社会救济,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让困难户的成年劳力到大队副业厂上班,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会议结束,日已正午,李书记带着满意的微笑和我回到了住处。
这正是:
我和书记下基层,
百姓家中吃住行。
群众呼声听仔细,
民间疾苦问详情。
抄锄耪地农家本,
缸满院清八路风。
目染耳濡得教益,
干群鱼水意深浓。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汉族,天津人,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教育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全国诵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酷爱诵读和歌唱,主持人,多家平台签约主播。
作者简介:李天学,天津人,1949年出生,退休工人,文学爱好者,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在多家平台多次刊发。愿以文字温暖世界,以性情赞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