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南梁
图文/雪华
初春的清晨,阳光明媚。在徐东升老师的召集下,由好友王金忠驾车,我与陆宏喜、赵凤阁一行五人,要去位于密云区新城子镇的南梁,拜访一位善长画驴的奇人——刘新老师。
8点30分,车辆从怀柔城区出发,沿京承高速往密云方向行驶,至司马台立交桥,下高速驶上镇村公路,过新城子几公里后驶入水泥路面的山间道,路面狭窄,窄的两车相遇都难以避让。9点50分,导航显示距目的地还有2.8公里,崎岖的山路越来越陡峭,急弯一个接连一个,驾车的王哥说“开车这么多年,我还没走过如此险的路。”谨慎慢行,车到山顶。山口处有一护林防疫检查站,臂戴红袖标的三位值班女士挥手示意停车,我们五人下车登记,但见近处山坡松柏翠绿,远处山峰奇石耸立,徐东升老师大声赞道“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又行片刻,遇“南梁”路牌,按其指向左拐,路旁巨石上红色的“歸璞”二字醒眼夺目。车到村头,山石铺就的停车场较为宽畅,早在这里等候的刘新夫妇热情上前,欢迎我们来到南梁。
南梁,海拔830米,是密云境内最高的村落。虽初春的山村冷风习习,四周还是遍地枯草,树枝尚未滋出一丝新芽,但观赏着村里的巨大奇石,眺望远处的群山奇峰,呼吸着山村暗香浮动的清新空气,一种无尚享受之感袭上心头。更让我感觉眼前一亮的是停车场附近的几栋漂亮建筑,刘新老师介绍说“这些漂亮的建筑,是南梁村的民宿项目,开发公司让村民用闲置的宅屋参股,可得到两部分收入,一是房屋租金,二是经营分红,村集体在民宿经营上也占有一定股份,收益将用于改善村民福利。一期的几栋民宿小楼于去年10月建成,今年大年初一已开始接待游客,人员爆满。”
在刘老师夫妇的陪同下,我们首先参观了这里的民宿建筑。停车场旁的那栋接待楼,依地势而建,设计独特。一层外墙由石头垒砌,气势如同城堡,二层墙体为现代建材,简洁而具时代特色的屋顶,南北墙面为深色铝框的宽大玻璃窗。走进屋内,透过大厅宽畅明亮的玻璃窗,远处群峰尽收眼底。室内摆放的沙发、茶几及所有陈设,简洁而不失品味,大方又不失典雅。墙壁所挂“自在”二字的书法,透射出投资人的开发理念。仔细品味这一切,让我逐渐理解了村头那巨石上所刻“璞歸”的含义,“璞歸,返璞歸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这就是南梁民宿项目的开发理念。原本只是为拜访刘新老师而来,可这里的民宿项目,却让我们感到惊奇,真乃意外收获!
南梁,由上窝铺和下窝铺两处相距很近的村落组成。参观完下窝铺的民宿项目,我独自走向上窝铺看看,那久经风雨无人居住的老屋,已是墙歪瓦塌。在上窝铺村头,遇见一位柱棍行走的老人从对面走来,我挥手与他打招呼,老人止步与我热情地交谈起来。交谈得知老汉叫李建华,今年71岁,他告诉我“南梁,因民宿项目开发而又称南山。”他很健谈,拉开了话匣子就滔滔不绝“当年我们村当兵抗日和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就有10多人,我的爷爷李宽就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的粮拨员,那时承德地委的一位领导在与日军交战中受伤,来到我家养伤,在我奶奶两个月的精心护理下,他的伤终于养好,又重返战斗岗位。在爷爷和奶奶的影响下,我的父亲李显清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并于1946年入党。”“人民公社时,我们村有30多户人家,130多口人,130多亩耕地。前些年,政府给村里办了三件事,一是进村公路通起来,二是村里路灯亮起来,三是家中坑灶热起来,这三件好事让我感到很幸福。如今,我是村里的低保户,每年有二万多元的生活费,这些钱足够我的生活开销,是共产党的好政策,是人民政府让我过上了无忧无愁的好生活。”“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山村,现在全村只剩下六七户、十多个老人,南梁基本成了空心村。村里大多房屋常年无人居住,前年北京市里的一位老板在村里开发民宿项目,对村上闲置的老房进行改造利用,随着下窝铺一期民宿的建成,环境得到改善,冷静的小村又热闹了起来。”李建华老人,土生土长的南梁人,他对生活的知足,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心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村朴实的民风。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里,这小小的山村竟有10多人当兵打仗,这更让我深感佩服。
返回下窝铺,走到温德良家院门口,院门右侧挂着共产党员户的标牌。74岁的温德良,身体非常硬朗,他是村里的老党员,当过多年的生产队长。与山下砖瓦结构的村居不同,满山的石块就是村民盖房的基础材料,温德良家房子的地基与外墙用的全是山石,墙体足有四五十公分厚,木格窗棂上贴着窗户纸。今年69岁的女主人相秀丽告诉我“这房子是她1968年嫁来时建造的,由于海拔高,这里的冬季很冷,窗玻璃的保温效果还不如窗纸。孩子们都在密云城里工作居住,有空时会回来看看我们。我俩平时也闲不着,烧坑的柴都是自己到山坡拣,春暖花开时就开始种菜栽瓜。上了岁数我俩都喜欢睡炕,而且有一年四季烧炕的习惯,温热的暖炕可以除去一天的疲乏。”温德良对我讲“下窝铺还有一位叫李景权,今年64岁,是村里的五保户。现在咱下窝铺的村民就剩下我夫妇俩与李景权3人了。”正说着,李景权走到温德良家的院门口,我举起手机,拍下了他们三人的一张照片。
与温德良家相邻的宅院,就是来自辽宁锦州义县的刘新老师夫妇居住的一栋二层小楼。从东侧的大门入院,院子不算宽畅,正房与东厢房为两层,一层是客厅和餐厅,西厢房为平房,用于存放物品。从室外楼梯走上二层,是刘新夫妇的卧室和几间客房,还有刘新老师的一个简易画室。刘新,号关东画驴人、五燕故地、饭牛堂主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锦州美术家协会会员,义县书协理事,义县作协会员,义县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寒来暑往,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国画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展中获金、银、铜奖。其书法追求高古、深穆、稳重、雄浑的艺术风格,深得行家赞许。他热衷公益事业,多次把作品拍卖所得用于慈爱捐赠。
2012年,全球诗意世界公益文化大展中,刘老师的两幅驴图被入选到马来西亚展出。2013年,锦州世园会,一幅30米《驴友兴会图》国画长卷被入选,辽宁日报,锦州日报,锦州电视台等媒体争相报道。201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和谐盛世图》,70头形态各异的毛驴跃然纸上,让人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在社会引起很大影响。这些年来,刘新老师不断追求书画艺术,他的作品被中国农业大学、东阿阿胶集团、中国畜牧协会、英国皇家驴慈善协会等多家中外企业、机构收藏。2004年,他组建辽西首家由农民组成的书画艺术团体“闾山古槐书艺社”,与社会上有识之士共同探讨,研究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创建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2019年2月,刘新老师通过北京书画界朋友,与南梁民宿项目的投资人程大军经理相识,那年8月程经理让他招几名东北老乡到南梁工地干活,他也一同来到这里做工。刘老师说“刚到这里的我,住破房,睡板铺,起早贪黑,所吃辛苦难于言表。”连续干了三个月,程经理对他讲“眼下天气转凉,工人马上放假,工地应有人留守,希望能把你爱人也带过来,帮助做些现场管理工作。”刘老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于是和爱人于宝琴在南梁呆了下来。2020年春,刘老师负责库房管理和人员安排,他爱人主管工地食堂30多人的一日三餐。2020年11月一期工程完工,夫妇俩又转入民宿营业,刘老师负责后勤保障,他爱人负责送餐和打扫卫生,两人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是超强度地劳动,到晚上十点半左右才能休息入睡。有一段时间,他爱人不想干了,刘老师劝道“程老板也不容易,山庄刚开业,人员还没到位,各种设施还不健全,困难是暂时的。再说自从来到这里,南梁人对咱都不错,咱们不能半路放下,挺一下吧!”就这样,刘新夫妇俩直干到现在。
中午刘新老师请我们在小院用餐,他爱人歉意地说“山上没啥菜,凑合吃点吧。”虽然只是一盆小米粥和简单的几个菜,却让我们感到了刘新夫妇的纯朴与热情。我问刘老师“在这里,您的感想是什么?”刘老师说“以前总听朋友说北漂,说心里话我也有过北漂搞艺术的念头,可经济条件的限制,束缚了我北漂的想法。这次到北京密云的南梁,帮朋友的民宿项目做些事儿,这是我头一次远离家乡,也算是在圆北漂之梦吧。”“来到这里,通过大军提供的平台,我接触到了首都书画艺术界的不少上层高人,这对提升自己的书画艺术帮助极大。”“南梁,一年四季景不同,春看百花多艳,夏观雲雾变幻,秋赞枫叶赤魂,冬赏积雪皓白。闲时画上几笔小画,拍几幅四季美景,在朋友圈发一发,也算是苦中寻乐!”“有客人来时,领导会安排我画上几幅,共同学习交流,我把它看作是提高艺术的好机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宣传。”
来到南梁快两年了,刘老师在做好民宿管理之余,潜心专研画驴技艺。胸中若有真情在,水墨毛驴入梦来,他笔下的水墨驴,出神入化、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他的山景民居速写和书法题款都足见其功夫不凡。
在简易的画室,刘新老师兴致勃勃地为我们挥笔画驴,现场欣赏其熟练的画驴技艺,当面领略其深厚的画驴功力,让我们大饱眼福。不到一小时,几幅驴图完成,神态各异跃然纸上,我们每人获得一幅刘老师的水墨驴真迹,高兴地在小院合影留念。
刘老师在他的七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艺海驻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雪,水墨毛驴入梦来。”从他的诗句中,足见其对画驴的痴迷程度有多深,正是他的这种痴迷,才获得了“关东画驴第一人”的美称。
初访南梁,收获彼多。我们不仅近距离目睹了画驴奇人的风采,还欣赏了这里的特色民宿,而这里的自然山景,更让我们感到陶醉。随着春暖花开,前往南梁观光的客人将会越来越多,刘新老师的书画艺术也将迎来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