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高凯,当代知名乡土诗人,男性,汉族,1963年出生。现任甘肃省文学院副院长,为国家二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2003年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五批“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我的目光
和一副眼镜的光亮
碰在一起 那是十多年前
母亲走时的遗物啊
一副老花镜竟然
深含着一种慈祥
兄妹八个 都是
母亲那样个个仔细地看着
一天天长大成人
(不 兄妹本来一共十个
另外两个出生不久
夭折了)
母亲 目不识丁
但因为鼻梁上常年压着一副眼镜
看生活 比我们八个读书人
哪一个看得都深
都远

缝缝补补的母亲
两眼昏花 但身后那些
密密麻麻的针脚
比八个儿女哪一个的作业
都要整洁
走了这么久母亲
还时常这样不放心似的回过头来
一副老花镜
瞅得我很久都抬不起头
我这个老七已经很老了
胡子拉碴的老 但是
在一副老花镜深情的注视下
我居然控制不住自己
哭成了一个孩子
(载《人民文学》2006年第8期)
冷慰怀点评:作者以一副老花镜为切入点,读来既倍感温暖又令人心酸,这件不寻常的遗物,为何“深含着一种慈祥”?只因穿透镜片的目光,充盈着浓浓的母爱和无所不在的呵护。目不识丁的母亲,看生活“比我们八个读书人/哪一个看得都深/都远”;尽管母亲两眼昏花,但身后那些“密密麻麻的针脚”,“比八个儿女哪一个的作业/都要整洁”。
古时孟郊有诗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为母爱奉上了一曲流传千古的深情赞歌;今日高凯再出新意,将母亲生前一丝不苟的“针脚”和儿女们的“作业”进行比对,愈加彰显了母爱的细微和专心。思前想后,作者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哭成了一个孩子”,而诗中流露的羞惭和自责,也与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