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平,60后,荆州人,高中辍学后外出建筑工地打工,热爱生活,喜欢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释放在文字里……


清明时节
--王国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千古流传,情景交融、余韵邈然,可以说是代表清明时节的最佳诗句;而我恰恰看好其中的一个“酒”字,至于杏花村的远近并不重要。
从陵园上坟回来,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去年的除夕是1月24日,今年的除夕是2月11日,时间相差甚远。那每年的清明节为什么几乎都在4月5日左右呢?我也懒得千百度去寻它,或许这就是天意,便于后人记住吧,到了4月5日这几天该是祭祀亡灵的日子。
那年父亲去逝后,墓坟葬在家乡清水口河畔家族的陵地。陵地向东百来米有一座清佛寺,这是乡里的小庙宇,在本镇是唯一的一座,因为是办过许可证的合法寺庙。我一台上的家族兄长在寺庙里打理事务,自然对五行法术、地理风水颇有领数。
每年的上坟祭祀都是在两个时节,一个是年关时节,一个是清明时节。一年的时间,特别是老坟都会长出荒草,需要铲出荒草培上新土。有些礼数是一定要记得的,开春以后不能随便动土,于是,兄长就会经常教导我们哪些规矩和避讳。
后来实行殡葬改革,土坟统一迁移陵园。据说农田资源不够,要把清水口这条清水河填平造田,我很愤然。兄长去陵园方位观看了地理貌相说:“东有流水西有道,南有高阜北有岗,这也是个好选址。”
于是族人择日迁坟。“先人大寒迁新居,后人跪拜齐相聚。古来春江东流水,谁人欲把清水平。一纸一香声声泣,却喜迁择宝之地。龙旺穴真发富贵,砂青水秀子孙兴。”
清明时节扫墓祭祀,各有各地的风俗,我们这里大多是前三后四,清明当天不上坟的规矩,新清明可前,老清明可后。按照我看都是活人做给死人看的,也是做给后人看的。挂清明吊、上香烛、烧纸钱,这是五常之礼必须做的事情,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高翥也有一首“清明”:“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有“酒”就有好诗,其中的道理告诉我们,人生苦短,活着的时候,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善待自己,善待家人,更要善待父母,莫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春光正好清明时,柳絮青冢寄哀思。”天底下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后人祭拜祖宗祈求祖宗保佑,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大凡上坟祭祀,一种是不忘祖先的养育恩情,缅怀纪念祖先,体现了人文的孝道、仁义、礼信、品德和一种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另有一种是开着宝马雕车香满路,威威赫赫之人,实则内负愧疚亏心之人;祭拜之时倒是一副虔诚的样子,烟熏火燎、遮天蔽日、叽哩裹哩,念念有词,无非就是在祈求男人的三运、女人的四福,云云类类。
其实,哪有什么你的祖宗显灵,无非心理作祟,生前不善待父母,且有大逆不道之事,九泉之下的祖宗又怎能保佑得住不肖子孙呢。庄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说到底,你有什么样的德行,就有什么样的风水,你只管好好做人,上天自有安排。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有几人能清,几人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