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中措.初入少林寺
莲儿
少林一入沐嵩山。春色四周环。
几树梨花飞白,散枝裙舞翩翩。
慧光接力,禅音落迹,山谷流传。
今日步行禅道,来听惠可禅宽。
来到少林寺就想去看一看达摩洞。路上与两位海员结伴一起登上五乳峰。你别说,这一路上还真的是不容易,台阶就有上百阶,下来的人,长长鼓励上去的人说:不远了,再走十分钟。其实来回要两个小时。
达摩洞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峰顶下十余米处。这是一个天然的石洞。“禅宗初祖”达摩曾在此洞中面壁九年,因称“达摩洞”或“达摩面壁洞”
达摩到来之前,少林寺的开山始祖跋陀所传教法为小乘佛教。
达摩的到来,使当时小乘佛教盛行的中国佛教对他的禅法无法接受,又由于语言不通,达摩便只身来到嵩山五乳峰前的石洞内,面对石壁,两腿曲盘,双手合十,双目下视,心平如镜,入定从禅,日复一日地修行,达摩自称为坐禅。
当时的佛教徒称这种修行的方法为“壁观”,称达摩为“壁观婆罗门”。每天定后,达摩便站起身来,作一些活动,以舒筋骨的方法,达到强身健体、舒筋活络的效果,因而成为流传至今的“八段锦”和“达摩易筋经”。
达摩每日坐禅入定、开定,年复一年度过了九年,九年中人们对达摩也有更多的猜测,他也度化了无数有缘人。
他的大乘佛教思想一步一步被人接受,而经过这九年的面壁过程,达摩的身影印入了面壁石上,就连衣褶皱纹也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人们把这块石头称“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达摩曾经面壁的天然石洞叫做“达摩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