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这个地方五十多年了,原卲阳公社杜庄大队大山里的双江口。
今天我们又来看望这个地方。
当年上山下乡我和弟弟争平来到了这个地方。
每天在这里劳作流汗:砍树烧木炭,剁竹顺山倒,肩树做枕木,放排兼赶羊(顺水赶枕木叫赶羊)。
老屋也有保持完好,吊脚楼石砌磡犹存,但新居如别墅,新旧相映同存。山同旧时青,水亦更清秀,只是当年十多岁的知青与同龄房东,都已老得不成形了。



离开这个地方五十多年了,当年上山下乡时,我来到由杜庄双园淌出的这条小河边,我们公社林业队就驻扎在杜庄的双江口。
冬天的早晨,爬上小尖的顶峰,沿着山沟两边而下,砍下大松树做矿木,砍杉树楠竹准备作筏做排。
在悠长的"顺山倒嘞"的喊山声中,一冬把矿木,杉树,竹子都备好了。来年早春二月底开始,我们冒雨就着山洪顺山沟把矿木往下赶(叫赶羊)。到沟底进入小河,便撑起竹筏和木排沿小河往下赶羊了。
赶羊人生活艰苦,吃的是薯丝饭夹一点点米,菜是捞米汤,住是借居沿途山民的小厅堂,垫盖一把管(稻草)……
而劳作却是非常艰辛,从早到晚三双草鞋(各自打)到不了岸。2月底3月初的山水冻骨,河边还结着冰,冰棱划得脚上血痕条条。年纪大的都准备了一个水壶,里面装满了极其难吃的三分钱一斤的金刚刺篼酒。
我们的领导杜庄大队的老支书杜老子拿着个坑坑洼洼的军用水壶给我,里面装了一壶这种酒对我说:年轻人,到以后老了就知道骨头痛的厉害了,路上喝一口暖暖身子,喝了几口会习惯这个酒味的。于是我们年轻人也都喝上了,每人手抄一根长竹扎钩,撑起木排竹筏,顺着春水往下赶,十来个年轻人趁着酒兴,对着群山大喊起来赶山人的歌:
赶羊汉子不易老啊!
一一不易老!
河风吹得皱纹少!
一一皱纹少!
金刚刺篼酒一壶啊!
一一酒一壶!
我带妹崽上云霄!
一一上云霄!
群山在回应着:上云霄!上云霄!
赶羊汉子云里雾里,金刚刺篼酒上头得正紧……










作者:方多根,系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退休高级工程师

编辑:方展开,系岳阳市造纸厂学校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