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智勇敢的侦察兵
文/朱孔启
西塘子村属临沭县蛟龙镇,位于鲁东南苏鲁交界处,坐落在凤凰山前。一条发源于凤凰山上流下来的小河,静静地向东南流淌,然后汇入江苏省石梁河水库。在村庄东北角河湾旁,约有6亩芦苇塘和近20亩竹园,青葱翠绿,连成一片,成为保护村庄的天然屏障。竹园和芦苇塘一侧,分别住着袁春茂、袁堂学两家农户,一条小路穿竹园而过。在这片热土地上,曾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抗日故事。
那是1943年春天,江苏欢墩埠属敌占区,驻有日本鬼子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西塘子村西北10余华里处,便是八路军驻地东盘村。西塘子村处在解放区和敌占区中间,是敌我双方活动的游击区,日伪军时常下乡扫荡。于是,滨海军区陈士榘司令员决定拔掉欢墩埠这个据点。
3月下旬一天早饭后,有两名八路军侦察兵骑马来到西塘子村,年轻的侦察员找到村武工队长朱崇佃,说道:“我和班长一起去欢墩埠侦察敌情,战马拴在竹园,由你负责看管,让儿童团长朱时友在附近剜莱放哨,配合你的工作,大约天晌我们就可回来。”二人听说八路军要打鬼子,高兴地说道:“请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然后,侦察员打扮成农民,以赶集为名,徒步前往日伪据点欢墩埠侦察敌情。通过在集市周边查看,老班长绘制了敌人炮楼位置、据点内火力部署、驻军人数等。临近中午,侦察任务完成,在回归期间,伪军突然增设了哨卡,实行进松出紧的方法,严格检查违禁品带入解放区。伪军检查后,发现他俩买的是两袋地瓜干,并未发现什么破绽,便让二人同行。突然,伪军队长发现老班长说话不像本地口音,大喊:“你们两个是外地的,必须重新检查。”两名侦察员沉着镇定,不理喊声,头也不回,继续前行。伪军队长又喊:“快,快抓住前面那两人,准了,他俩是八路军。”随即派出小队伪军追击,二人看到敌人追来,迅速掏出藏在瓜干袋里的手枪,放弃袋子,边开枪还击,边向西塘子村撤退。伪军疯狂地开枪射击,并高喊“快,捉活的,别让他们跑了!”。
侦察员一口气跑到西塘子村竹园前,老侦察员立即卧倒在地,边阻击敌军边对战友说:“快,快撤,你年轻,跑得快,快拿上图纸交给首长,并汇报敌情,我掩护你立即撤退。”年轻侦察员不忍心,说道:“班长,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你是班长,我掩护,你先撤!”班长说:“不行,这是命令,是为了完成任务,你不能死,要活着把情报带回去,立即执行命令。”年轻侦察员擦擦眼泪,接过班长递给他的图纸,飞身上马,与班长告别,扬鞭催马,战马蹬开四蹄,驰离竹园,向西北方向狂奔,子弹在他头顶上呼啸,他将身体贴在马肚子侧面,并回头举枪还击,瞬间进入河圈树林,三拐两拐,不见了踪影。
这时,隐藏在竹园里的武工队长朱祟佃,看到只有班长一人在战斗,为了支援班长,从隐蔽处向敌人扔去了两块石头,“嘭嘭”两声,日伪军误以为是手榴弹来了,吓得迅速卧倒在地。趁此机会,班长撤回竹园,飞身上马,向北飞驰。日伪军边追边开枪,不幸,班长胸部中弹,知道自己已无法突围,在即将掉落马背时,他将缰绳抛向马脖子,拼尽最后的力气将马鞭掷向马尾。战马似有灵性,低头亲吻了一下掉落在地的班长,仰头嘶鸣,泪水涟涟,好像与班长告别,然后独自往西北方向飞驰。
伪军看到八路军牺牲一人,仍有一人逃脱,继续向北追击,追到半路,突然传来一阵枪声,伪军立即停止追击,看到是八路军救援队伍来了,抱头鼠窜,慌忙逃回据点。原来,侦察兵胜利到达驻地,搬来了救兵,吓跑了敌伪军。武工队长朱崇佃、儿童团长朱时友和乡村们一起,用担架将牺牲的侦察班长送到八路军驻地,部队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遗体安葬在苍马山。
侦察班长牺牲后不久,滨海军区老四团拔掉了敌伪军欢墩埠据点,为牺牲的战友报了仇,使苏北抗日根据地与山东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时至今日,西塘子村老人们还在传颂着:八路军侦察员机智勇敢,胆识过人,骑技精湛,侦察班长掩护战友,不怕牺牲,令人敬佩!那位牺牲的班长,至今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令人遗憾。但他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保护战友,不惜代价,坚决完成战斗任务的壮举,浴血奋战,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令人惊叹。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朱孔启,1952年生,中共党员,临沭县西塘子村人,高中毕业,1972年参军,先后任工程兵建筑第一0二团安装连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技师等职。获得营嘉奖一次、连嘉奖三次,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转业,先后任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临沭县分公司职员、部门经理等职。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国风社沂蒙分社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