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至6月17日,“旧园新绘——纸上景观作品展”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1号楼展出。本次展览是第十一届ACLA(Asian Culture Landscape Association,亚洲文化景观协会)国际学术交流会的一个环节。
6月12日,南航艺术学院“访金陵 传文化 展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启动。当日,同学们行走愚园(胡家花园)、凤凰台遗址、古瓦官寺、阮籍衣冠冢,了解了胡家花园的前生今世,体会了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豪情与惆怅,知晓了顾恺之、杜甫等古代大画家大诗人的历史故事,在“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里感受了乱世下读书人的无奈……
2021年春天,“秣陵拍拍bot”、“南京那些地儿”“行摄故乡”三个拍摄团队组建。
鸡鸣寺、朝天宫、玄武湖、老门东、颐和路……南京眼、奥体、大剧院、1912……古老而现代的南京吸引着年轻的学子。他们行走其间,品读、拍摄、绘制城市的沧桑,记录他们眼中的南京。
2020年参加高考的学子殊为不易,她们经历了新冠疫情与高考的双重洗礼。对去年金秋时节入学的南航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来说,初来南京,一切都是新鲜的。十几位女生自愿组成“秣陵拍拍bot”、“南京那些地儿”“行摄故乡”三个拍摄团队,记录她们在南京的生活,向大家“安利”南京这座城市。“行摄故乡”团队的“胃口”更大,她们的目标是观察自己以及周围同学们的故乡”。第二故乡南京,自然也是她们的观察点。
3个团队的记录始于2021年春天。
颐和路、3号地铁线、南京博物院、老门东……都留下了他们探索的脚步。在行走、拍摄和记录过程中,她们与南京的联结更紧密了。
清明限定 | 老门东的四月烟雨里住着另一个江南
秣陵拍拍bot 第一期
故乡:记忆南京
南京那些地儿
红色
“南京那些地儿”团队
(徐珂 王一君 冯蕾)
刚刚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的大一新生,不仅仅对校园十分陌生,对南京这座城市也知之甚少。这种身处异乡的陌生感裹挟着独身一人外出闯荡的惊奇感,贯穿了大一上的一整个学期。在这一学期里,我们或三两组队,或一人前行,打卡游玩了南京不少知名的、小众的、猎奇的地方。
我们想向同学们介绍南京值得一游或者just so so的地方,让大家在周末也有一个不错的去处;还会加入自己的思考、融合南京的人文情怀,向全国人民乃至国际友人“安利”南京这座城市。
“秣陵拍拍bot”团队
(王添知、刘毅科、刘雅文、饶信、孙雨萌、许金)
在上大学之前,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只留给了一座城市,甚至仅仅是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之间。在此期间,我们或许连自己生活十几年的城市都不曾深入了解,更不用说是另一座陌生的城市了。
构思过程中,我们想的是将多元视角下的南京呈现给大家;同时在呈现过程中,我们自己也能够更深入地去认识这座城市。
我们希望——
通过不同类型的元素展现南京全貌
城市是一个集合体,其中有人、街道以及建筑等的排列组合,同时它还包含着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文化的传承。而这些东西是能够通过城市内一些简单的元素展现出来的。
我们想通过设定每期主题的形式,根据主题持续地去城市各处寻找、拍摄记录相应元素。主题明确会给后期的实际执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便利,同时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元素也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其变化。
结合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大一下学期恰好有摄影课,可以通过此次实践,将课堂中学到的内容具体运用在实际拍摄中,也能更好地巩固我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行摄故乡”团队
(张宇昕、任玉晴、周芸萱)
首先是城市的介绍与推荐内容,主要是想向读者推荐中国的大好河山和风格各异的城市。
其次,通过“同学们的故乡”这一主题,借同学们的视角观察自己的家乡,我们希望做到“新奇且独特”的感觉。我们将选择小切口去发掘一座城市的美,也将更多地融合一座城市的人、历史和习俗。
再次,我们将以人的感受作为重要的线索与环节,通过故乡推荐者的回忆故事,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
03
6月11日,第十一届ACLA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幕。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亚洲文化景观中的艺术、美学和象征意义”。在题为“以手绘之名激活人文景观”的主题演讲中,我校艺术学院美术系张春华副教授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她在所担任的《素描》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实践。

△ 张春华老师发表演讲
城市景观一向是受欢迎的绘画题材。近年来,张春华老师将课堂开到南京的博物馆、美术馆,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南京的风景名胜、大街小巷、手绘南京的历史人文景观。有的学生就近取材,将南航的代表性景观作为绘画对象。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作品在校内展出。
“将军大道29号”的读者应该记得,本号曾报道过2020年岁末南航学生的课程作品展。
手绘南京之美,领略古今之情
他们画出了南航的力与美
展览吸引了校内师生前来观展。熟悉的风景落于纸上,竟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观众参观画展
观众甲
画展中那棵绿色的树给我带来的冲击力较强,虽然只有一种颜色,但是看起来很有层次。那幅《鹤》的色彩比较浓烈,红色的墙和白色的鹤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些画,我发现自己眼中的南京和绘画者看到的南京很不一样,我以后也会多多发现生活中的美。
观众乙
南大这幅画带给我的冲击力最强。高等学府,让人肃然起敬。同时,《南京眼》系列画作让我印象深刻,色彩鲜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相对现实中看到的更让人目酣神醉,‘此景只应天上有’。参观完画展后,我发现南京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既充满了现代都市的繁华,又不乏充满年代感的建筑与风景。

△观众参观画展
家园和城市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源泉,是寄托艺术家情感的载体。通过在景观手绘中融入本土风格元素和当地特色,可以实现新颖的设计。
此次活动借手绘之名,让大家能够跟金陵景观面对面,体悟历史、文化、信仰的综合体,从而追问存在的本质,重建对景观的人文关怀,抒写个体生命的节奏感。回归金陵古代文人所崇尚的充满诗意、史意和画意的环境,于此中修身养性、怡情悦性,温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和生命观。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陈子璇
对城市而言,只有当你沉浸其中,四时景物与你的生活有了关联,你才脱离了游客、观光客的身份,成为城市的主人。对《素描》课的大学生而言,或许,画下南京的一物一景,是他们表达热爱南京的方式之一。
这次外出采风,丰富了我的经历,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南京城的文化与魅力。这是大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宝贵经历,也能使我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李祥玥
张老师带我们出去观看学习了很多。让我不仅感受到了切实的风土人情,也看到了很多艺术与生活结合的产物,知道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述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舒晨雨
这次采风活动让我了解了南京的很多风景。文化古都名不虚传!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孙璐
这次采风我去到了很多地方,也看到了很多我们平时看不见的美景。例如,之前我去老门东,都是抱着游玩的心情,而这次去,则是以观赏与创作为出发点,因此也注意到了很多平常未曾发现的景观,有趣且丰富。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并更好地传播南京地域文化,共青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委员会与金陵图书馆共同开展“百名少年文化寻访活动”。活动团将用半年时间,对南京愚园、明故宫、玄武湖等12个自然人文景观展开调研。每期活动将选择其中一个历史文化遗迹,通过现场探寻、访查、学习、调研,了解自然历史文化遗迹的现状,寻访金陵、触摸城市文脉。
百名少年再读金陵,寻访活动等你来!
为此,艺术学院学生申报了“访金陵 传文化 展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项目组将以文字、视频、绘画等多种形式记录文化寻访活动。9月开学时,将把考察成果介绍给新生,以使其更快地了解南京、爱上第二故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访金陵,传文化,展担当”暑假社会实践特别报道(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