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军(2012/2/19)
(一)
我不爱参加聚会,迄今为止还没参加过笔会,也没加入过协会。在我看来,写作是很个人的事,别人很难帮到你,不是参加几次笔会,加入几个协会写作水平就可以突飞猛进的。大凡聚会,无非是吃吃喝喝,嘻嘻哈哈,吹吹拍拍。散场之后,一人独立,或许会倍觉无聊。过去我是这样想。
今次前来与各位前辈相聚,从文友聚会角度讲,这是我的第一次。面且还很高调。当冷先生发电邮,问我是否前来领奖时,我爽快地回复说,有这等好事,当然要来。
我出现在这里 ,即表示对“苍生杯”的支持,认可,加油。
也表示我正享用着“苍生杯”对我,对天下写手的关爱。
“苍生杯”是一个纯净的奖。在我眼里,它的价值不逊于春晚大奖。
记录苍生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可持续的题材。
回想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么几件事深深地印在人们脑子里。比如六七十年代,天天可以喊毛主席万岁,但不能说他活不到一万岁,谁若说出毛主席不能万岁,就有很大的风险。现在言论自由多了,可以拿毛主席涮坛子了。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为什么就没有公开的文章反映这个侧面,批评这种状态,记录这种荒唐?这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文人的遗憾。
现在,民生艰难,社会怪异,依然很多,有些超出我们想象之外。我们做不了什么,于预不了,但我们可以记录下来,立此存照,我们可以描述出来,示于天下。在历史上,只要我们的笔不缺席,苍生疾苦一一在案,便是做了有意义的事情。后面的人或许会循着这些镜头,情节,笔迹,来解剖这个时代,优化他们的社会架构。
在网上,我看到一些清代、民国底层百姓生活的相片。有些是洋人拍的。那些是真实的记录。与宫廷生活不同,与我们以前宣传描绘的样子也多有不同。那可以算是苍生杯的前身,是非常可贵的苍生录。如果没有他们对准寻常巷陌、普通百姓拍照记录,我们心中的那时的样子,就只能是洗脑教育后的样子。
歪曲历史,歪曲民生,倾力描绘歌舞升平,历朝历代莫不如此。真实的民生状态,往往得不到反映。
“苍生杯”,在我看来,它可以是这样一个平台,为百姓鼓与呼,为百姓记与录。记录那些正史上难找着的人与事,给当代人,后来人以震撼、启迪,引人思考。则善莫大焉。
如果做到这样,这个文学奖项必能持续下去,必能受到追捧,必能让投资者掏了钱了无遗撼。
我们正在往这个方向走。我相信,还会走得更贴近民生。
(二)
我出现在这里,还因为我被“苍生杯”的组织者们感动了。我参加了两届“苍生杯”征文,见证了冷慰怀先生、各评委、出资赞助人刘海先生、参赛写手们的热忱,执着。无利可图的事业,大家做得这么认真,这么纯净,这么唯美。这个纯粹的民间组织的征文活动,细细品来,全程除了“纯净”二字,似乎找不到更恰当的字眼来表述。
谢谢冷慰怀先生。全程组织这项工作,在校对、打印、联络等事项方面的枯燥可以想象。虽然我知道他乐在其中。细节展现人品,我由衷敬佩冷先生。如果要评道德奖,我认为冷先生可以上榜。
不管我得奖与否,内心都感谢出钱的刘海先生,没有钱,再好的事业也玩不转。时间会说话,这一善举,会成为他人生好的丰碑。我衷心希望刘先生的产品畅销,企业兴旺。也希望有更多的赞助商加入进来,再加一码资金,给更多的参与者润笔。
(三)
我出现在这里,是想给完美的“苍生杯”再添完美的一笔,我若缺席,在我看来,那不是“苍生杯”缺了一点什么,是我自己出了瑕疵。我不能缺席。我愿成为一个中转点,一个接力,让后面的人踩上我的节点,年年都有新人出现在这里,让“苍生杯”保持完美的姿势,滑翔。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我知道,冷先生在想什么,刘先生在想什么,大家在想什么。我们的执着,我们的热忱,我们能聚拢来搞这个活动,动力或许正在这里。
素昩平生的我们,明天又将各奔西东。民生艰难。民生艰难。我将继续背负生存的压力,怀瑞鸟托邦式的情结,一边气喘吁吁,一边书画愿景。愿大家得偿所愿,扑鼻都是花香,所遇都是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