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顺前行 达观济众
——记和达汽修厂
文/周永素
路上的车,川流不息,飞奔又拥挤;修车的店,多如牛毛,相似却又殊异。说到汽车修理这一行,和达汽车维修服务站也小有名气。提起来,不少人都翘起大拇指。
和达汽车维修站,是重庆市汽车一类维护企业。这个名字叫得响,既是因为他们的维修技术过硬,也因为负责人何小春人品端正,还因为他的经营理念正确。
“和顺前行,达观济众”,一看这企业理念,就知道这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和达的修车技术为什么好?因为老板就是爱学习爱钻研的好师傅,有这样的好老板,好带头人,所以该企业有很好的“传、帮、带”学习氛围。
和达汽车维修站的负责人何小春,浓眉护着的双眼,蓄足长期涵养的智慧。这位从四川邻水县贫苦农家走出来的好儿男,始终不会忘记“男儿不学艺,提个鸢兜系”的俗语,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二十一年后的今天,站在正在扩修的车间,他也依然会清晰的回想起父亲带他去拜师学修车的那个遥远的早晨。

怀揣梦想,何小春在离家三十几公里的汽车修理店当上了学徒,最初干的是扫地、清理工具,冲洗车间的杂活。恩师阳师傅见这个小伙子做事主动,勤快热情,仔细用心,不懂就问;别人不愿意外出救急抢修,何小春总是抢着去,不放弃这争取独立分析、判断练技术的机会。寒冬腊月,他常常被冻得满脸通红,双手颤抖,一修就是几个小时。炎夏酷暑,他常常被晒得黢黑,手臂上、身上被滚烫的引擎、排气管烙上一道道的伤。他流的汗,他受的冻,是他的辛勤付出,是他交的学费;他受的烫,他受的伤,就像是一枚枚奖章。一辆辆修理、一遍遍摸索,他逐渐熟悉了各类汽车的内部构造和机械、电气原理,以及电路、油路、气路走向。
阳师傅看到这小何徒弟做事勤快、手脚灵便、既肯吃苦,也肯动脑筋,非常喜欢,愿意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特别是一些过经过脉的修车秘诀,都一一传授给他。
阳师傅也有一些汽车修理的书,何小春借来认真学习,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再加上阳师傅的指点,何小春的技术提高很快。仅仅短短的两年时间,何小春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汽车修理技术。有时候,阳师傅带着其他徒弟外出帮忙,就安排何小春在店里独当一面。
过了几年,有了高速公路,大量汽车分流高速路,阳师傅店里的修理业务越来越少。阳师傅心情沉重地对何小春说,小何啊,你也看到的,这业务实在不好做了,我想放你出去闯江湖,要不要得?
何小春急得直打转,不想离开师傅。阳师傅情真意切地说,师傅老了,拖家带口的,也无心无力远道去折腾。年轻人单脚利手很好办,这条路走不通了,就换一条路。重庆石桥铺有我的同门师兄,闯荡大重庆十多年了。前些年,一直来找我,要我到他所在的汽修厂提卯子。我介绍你去,他一定会帮助你的。
何小春是外乡人过河——心里没底,又舍不得离开师傅。师傅语重又心长,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到重庆去闯荡闯荡吧。
二十一年过去了,回忆起与师傅依依惜别的情景,何小春禁不住眼里转动着泪花。
何小春来到重庆,进了师伯所在的石桥铺汽车维修厂。以后,又跟着师伯先后到过规模比较大的汽车维修企业。在这些企业里,何小春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修车技术,成了行家,还接触到了企业管理。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当年好多大型集体维修企业转制,小伙因为不是重庆户口,无奈下岗。
何小春啊,何小春,下一步又向哪里去?他迷茫,他彷徨。
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墙角的小小蜘蛛,一次又一次顽强坚持,百折不挠地把粗线加细丝儿变成了一张不怕风吹雨打的铁网。看着,想着,师傅的教导又回响耳边,“这条路走不通了,就换一条路。”也有人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与其每天怨天尤人,不如抱着乐观的心态,寻找上帝为你打开的那扇窗。现实之中,也应该是这样啊。
这天,一位客户的车坏在了南坪五小区加油站门口,小何跑到现场抢修。由于必须要把车举起来,不得不把车推到街背后的一个小修理厂里面去借用举升机。这个修理厂由于老板有其他的事务要做,正想关门停业。小何开玩笑说,能不能把机修业务转让给我做?没想到老板爽快的答应了。就这样,小何有了自己的第一间修理铺。
创业开店,得有个店名。叫什么?这就像是给儿女起名,总得寄予一些企盼。凡是与何小春打过交道的人,都称赞他为人和达。和达?和气、和睦、和善、和谐;通达、顺达、到达、发达。这不就很好吗?那就叫“和达”吧!
由于何小春修车技术好、服务热情、收费合理,老朋友加上新朋友,朋友越来越多,业务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何小春现在是老板,也是汽车维修师傅。他有这段特殊难忘的经历,就用自己的切身经验要求和勉励员工。
何小春给员工们做培训时,反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先打底子,老老实实学习修理发动机、底盘、电路、喷漆、扳金、换胎硬技术,扎实学习汽车的基本结构、零部件的作用、常用问题的判断和解决等软技术,尽可能地全面学习和掌握汽车维修的技能。无论汽修创新技术如何变革,基本的技能丢不得。当年到重庆打拼,首先还是靠基本功过硬站稳脚跟。现在企业要健康发展,也得靠基本功过硬。设计汽车的是人,制造汽车的是人,驾驶汽车的是人,维修汽车的也是人。维修汽车的人,不但技术要过硬,还得人品端正。维修汽车,是为诊断毛病、排除故障。从表面上看,服务对象是汽车;从实质上看,服务对象是人,是车主。做任何事,都必须先学做人,后学做事;都必须站着做人,跪着做事。没有好的人品,技术不能精益求精;没有好的人品,企业不能欣欣向荣。

有些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看似运气,实则机遇。如果怨天尤人,总是怨恨社会不公,老天不佑,一辈子就会在怨恨中度过。如果勇于面对现实,“君子求诸己”,明白了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小总会有所成就。
何小春没有抱怨上不了大学,没有抱怨不能留在以前的企业,没有抱怨工作得好好的却又下了岗。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对了前路。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机会总比困难多。
这一次,机会又来到他的面前,考验也来到他的面前。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一天下班之时,何小春发现门外有个钱包。他打开一看,包里有现金以及银行卡、身份证等许多重要证件。何小春急人所急,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失主。物归原主时,失主邹先生激动地说,丢钱事小,主要是到年底了,补办丢掉的证件很麻烦。一来二去,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位邹先生,恰巧是南岸区私个协会南坪地区党支部书记。何小春拾金不昧,让老邹深深感到他是碾砣砸碾盘——石(实)打石(实)靠谱。于是,安排党支部委员专程加以考察。了解到这是一家建立较早的综合性汽车维修企业。党支部研究,邀请何小春加入个私协会,还请他列席党支部组织的一些学习活动。经过进一步培养教育和政治审查,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何小春被吸收入党。
从此,何小春有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更加严格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何小春有缘,遇到了阳师傅、师伯、邹老师,还有很多好心人、好人。这是运气好,机缘巧合?是,也不是。根本的原因,是何小春自己就是一个好心人、好人。物为类聚,人以群分,历来如此。
何小春懂得了,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还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自然界,有大象、鲸鱼,也有蜜蜂、蚂蚁。在人类社会,有大中企业,也有小微企业。大,固然美;小,也同样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就更美。
何小春的企业为车主服务,也为员工服务。一个员工的父亲在农村劳动受伤,他动员大家积极捐款,企业也捐助三四千元。何小春不把钱放在第一位,不惟利是图。当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企业严重亏损,但公司停业不停薪。企业与员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何小春重视调动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给员工营造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和空间。他把员工的人品、敬业精神和技能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以员工为本,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培养员工,一大批员工成了业内的技术骨干。员工对企业有向心力、创造力,企业对员工有吸引力、凝聚力。这力的方向一致,形成合力,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何小春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何小春多次以个人名义、公司名义为家乡捐资助学,筹资捐款。家乡新建村办公室,他主动为村上购买打印机,添置办公设备。
何小春,靠着对汽车修理业的热爱,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而且还通过“传帮带”,带动家乡多名农村青年稳定就业。经他传帮带培养走出的农村汽修人才一百多人,其中不少人成为业内的技术能手,还有几人创业开办了汽车维修厂,当上了老板。
何小春的梦想,要成为重庆最具特色的汽车维修企业。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南岸起风景——南岸区作协/南岸区私个协联合采风行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