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古韵话石村(组诗)
文/青松
一、文脉流長
大汉王朝庄兴旺,盛唐明清名远扬。
耕读传统耀山村,文脉流長书华章。①
二、先祖摇藍
华夏文明伍仠年,仰韶文化根基奠。
八面窑前现遗迹,孕育先祖是摇藍。②。

三、天降祥瑞
火石沟旁陨石坠,天赐吉利降祥瑞。
东征抗日挥战旗,造福軍民泽恩惠。③
四、北塬古墓
龙山北塬汉墓群,气势恢宏葬鬼雄。
古人功过谁评说,千亩果园景迷人。④

五、虎山宝刹
黑鹰宝刹踞虎山,鸟瞰川河雄姿展。
晨钟响亮迎旭日,暮鼓声送夕阳园。⑤
六、楼台庙会
老爷庙会佳节临,演艺国粹赞关公。
商贾云集客如潮,世代敬仰千古颂。⑥

七、陵园碑林
风水宝地古塚园,鸟语花香蜂蝶恋。
碣石书道古香浓,碑楼高耸细雕镌。⑦
八、葛同书院
唐人葛同状元郎,含寃贬职返故乡。
呕心沥血办书院,美名流传永頌扬。⑧

九、烽火狼烟
丈余高墩山梁建,烽火台上起狼烟。
传送消息防灾祸,守望百姓长宁安。⑨
十、庵堂琴音
安谧清静尼姑庵,幽禁修女在深院。
怨恨情仇断红尘,夜半琴声伴愁眠。⑩
注释:
①石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是“人民曰报”赞譽的“秀才村”。这个汉代兴盛,唐、明、清朝享譽美名的古村落,得天独厚,物阜民熙。崇尚文化教育,耕读兴国利民,文脉流長,人杰地灵。是名符其实的文化村。在习近平振兴乡村战略方针指引下,必将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②虎山(也叫寺台山)下的八面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挖出了石刀、石斧等石器和化石,经国家权威部门详实考证,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这里曾经是红一方面军驻扎临真休整时,林、聂部队的临时总指挥部。山下的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九龙泉,流经“陕北江南”一南泥湾、三五九旅旅部所在地金盆湾村和蓝花花故里千年古镇临真等村镇,而入黄河。是母亲河一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寺台山下,八面窑前的部分士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平调给临真管理。
③石村对面的火石沟,因有含磷极高,可做火种的陨石而得名。传说陨石乃天降吉祥之物。红一方面軍一军团,驻扎临真休整时,曾收集大量陨石,解决部队火种紧缺的燃眉之急。
④龙山指村后窑背山,在山后北塬,千余亩大的地域内,(包括塬、岇、坡地)遍布古墓,墓中有很多珍贵文物。经国家权威部门详实考证属汉古墓群遗址。十多年前被盗毁。现已育成千亩果园。
⑤在石村对面的寺台山顶(也叫虎头山),建有汉代名刹黑鹰寺,古寺建筑雄伟壮观,寺院内的钟鼓楼,闻名遐迩,晨钟暮鼓,声荡山川!
⑥在村前公路下,靠近汾川河边的庙咀,原有一座关帝庙,也叫老爷庙,雄伟壮观。庙内塑有关公坐像,对面建有戏台。逢年过节,有戏曲和杂耍演出,商贾云集,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热闹非凡。其遗址基座上的大石条(一丈有余)及石台阶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修水利,扩大灌漑面积时,才被彻底挖掘和清除。
⑦在石村前后陵台及下陵三处,一百多亩墓园内,有碣石墓碑,百余座之多,陵园内,荆灌丛生,(当地人称荆条)紫兰花香。还生长有不少的山桃、山杏、杜梨树。春季盎然,花开之时,馨香芬芳,蜂恋蝶舞,鳥雀唱鸣,环境优雅,乃风水宝地。清朝道光皇帝欽拨专款为武探花牛乃光修建的碑楼,两米多见方,高丈八有余,庄严肃穆。碣石碑林,书道精湛,瀚墨古香,行、草、隶、楷、篆镌工精细,真乃文物精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陵园碣石碑林,文革中被毁。保畄无几,令人遗憾!
⑧唐朝状元葛同,曾官居节度史,因为人刚直不阿,得罪朝庭,被贬职后,不願做官,返回故里,兴办葛同书院,名扬四海,至今美名流传。书院遗址,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做过红军东征誓师大会的分会场和红軍及三五九旅驻村部队的练兵场。断壁残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清除,平整为耕地。
⑨村后墩山梁,有丈余高士石结构筑成的烽火台,为战乱时给当地百姓传报消息而用。山下有石人石马,台下有栓马石桩、石橙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平为土地。
⑩石村前陵台的尼姑庵,传说是唐朝时期,从延安和延長交界处的,山桃村北边的虎寺湾搬到石村的,尼姑庵的石门墩、丈余高的石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清除。尼姑庵遗址区,曾做为红一方面軍的烈士陵园保畄至解放后,才被平整为耕地。其土地权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九七五年)划归临真苗圃管理。
石村的古建筑物:黑鹰寺、关帝庙、葛同书院、尼姑庵、祖师爷庙、山神庙、罗汉园、亭房、祠堂等,皆在清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因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乱中,毁于一旦。有些遗址,今仍畄痕迹。
不忘乡愁,抒发情怀。
谨以此组诗的形式,展现千年古村落,今日的“中国传统村落”和“秀才村”一石村,古时的神韵与辉煌。送给喜乘新时代,振兴乡村战略东风,建设美丽山村,团结奋进的石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