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开展市域社会治理基层工作,崂山区委政法委坚持问题导向,以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为着力点,把建立信息化平台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基工程,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为“枫桥经验”注入现代元素,探索打造了符合崂山区域特色、快捷高效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的“1151”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平台”,让社会治理进入“智能时代”。
目前,崂山区“1151”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平台线上与区司法局24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67个社会专业调委会、区信访局、区“三建联动”、区“12345”热线、区法院等部门对接案件10000余件,构建起了党建引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该平台被《法治日报》社评为“2021年智慧治理创新案例”。
“1个入口”受理群众诉求
崂山区通过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平台,开辟线上受理渠道,面向群众打造服务诉求统一入口,把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网格员排查发现问题、“12345”接收矛盾问题等入口统一起来,聚合目前崂山区在线平台、网格排查、可视终端、服务大厅、移动小程序、线下回馈等多端诉求服务入口,解决了多头受理、分头受理、重复受理的问题,实现了公众诉求入口、数据的全汇聚,满足纠纷、诉求“一窗受理”需求。

“1个中心”统一指挥调度!
记者了解到,崂山区已建立起覆盖区、街道、小区、网格的四级指挥调度体系,“一张大屏”对本辖区范围内人、地、事、物、组织进行立体化多维度分析,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全要素接入、全工具调度、全力量触达、全流程记录能力体系,实现对各类群众服务诉求的“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同时掌握全区事件情况、分布情况、考核情况、各区域高发事件种类等,协调区内各方力量,建立覆盖全区的风险感知、风险分析预警、风险任务下发、风险应急预案、风险处置的指挥调度“一网”联动工作机制,并提供远程的音视频应急指挥等内容,为重大风险事件的处置提供指挥便利,增强治理资源的战略统筹能力。
“5项抓手”支撑工作开展!
崂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马作祥表示,崂山区通过多方治理主体抓协同、群众诉求处置抓标准、部门责任考评抓落地、社会风险态势抓感知、数据资源整合抓共享“5项抓手”支撑工作开展。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多方治理主体抓协同。整合区政府办、区司法局、区法院、区信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民政局、崂山公安分局等部门以及各街道、小区、网格员等资源,并将社会组织、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行业专家、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纳入平台统一管理。通过平台的建设,打通区、街道、社区三级线上、线下“接-收-处置”管道,实行分级受理、分类处置、按责交办,实现在线事在线办、在线事线下办、线下事在线办三大诉求服务场景有机融合。
群众诉求处置抓标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制定诉求的分流、交办、协同、退回等规范,依据诉求分类标准进行事项派发,建立统一调度派件、统一办件规范、统一效能监督、统一数据应用4大业务标准以及结构化、流程化的标准管理体系,实现群众诉求处置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将二维码与诉求分级分类、流转分派机制相结合,针对全类别群众服务诉求生成“N色二维码”,融入诉求处置全过程,实现诉求处置过程全监督。 部门责任考评抓落地。将督导考评作为全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推进的一项长效制度设计,确定“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评化”的管理原则,在任务落地前做到定主体、定目标、定进度,避免工作部署以后找不到具体责任单位、掌握不了进度、追究不了责任等问题。

社会风险态势抓感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平台汇集全区诉求数据,基于大数据分析能力,指挥中心能够及时发现居民诉求中涌现出的新苗头、新趋势,并通过内置算法计算呈现出相应时段的热词,便于指挥中心重点关注、及时跟进不同阶段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业务逻辑建立诉求间关联,对针对某一前置问题发生导致的关联诉求或因环境影响产生的关联诉求进行规律预判升级预警,同时对最有可能发生诉求的区域进行重点预警,构建全区重点人、重点区域、重点事件、重点场所、重点物、重点工程的风险预警模型,提升社会风险的预警预防感知能力。
数据资源整合抓共享。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平台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推动了社会风险排查资料融合和资源整合,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全面、融合的资料来源支撑,能够有效提升政府针对重大矛盾风险的防范化解能力,为妥善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
“1张网”实现横纵贯通据悉,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平台围绕信访接待、多元调解、诉调对接、法律服务、应急处置五项核心工作,建立健全大采集、大受理、大分析、大分流、大协调、大联动等工作机制。马作祥表示,下一步,崂山区委政法委将着力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平台提升工程,提高案件流转智能化水平,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前发现、主动受理,有效预防风险隐患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