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宴知多少
苟平刚(甘肃)

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中,风风雨雨在我们的眼中就是一首跌宕起伏的人生史册。四季的景色总会在不经意间打开亦或虚掩上岁月的门扉,每每在时光中回眸,重温那一段走远的故事时,就会多了些许沧桑,些许荒芜,些许悲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生而为人,终身为了衣食住行,奔波,劳碌一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不得而知。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北京猿人茹毛饮血,以树叶树皮御寒,以草根山泉野果果腹,从而进化成以狩猎为生,以山洞草庐为家。这个过程极其漫长……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泱泱华夏历经磨难,数千年的朝代更迭终成礼仪之邦!文之璀璨,衣之锦绣,食之精致,世界无不臣服且心向往之。

宴,安也,晴朗。《汉书▪杨雄传》:“于是天清日晏”,和悦的样子。古有曹植在平乐观大摆宴席尽情欢乐,《名都篇》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极尽奢华;和宴有关的诗词浩如烟海。如唐代的柳宗元:“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顾况的《桃花曲》“君王夜醉春眠宴,不觉桃花逐水流‘’;孟郊的《秋怀十五首》“幽幽岁晏言,零落不可操”等等不枚胜举。
古有”鸿门宴”暗藏杀机;每逢新皇登基,重大节日必将大宴群臣,恩泽天下成为美谈;状元及第,金榜题名,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跨马游街风光无限,亦是宴请乡邻的大好吉日;洞房花烛夜乃天作之合,良辰吉时怎无宴请之理?花好月圆之际,邀约三五知己、推杯换盏、酒至三巡、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或委婉如歌亦或慷慨激昂,多少诗词歌赋流芳百世!
时至今日,从呱呱坠地时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场酒宴。初为人父(母),那份欣喜红光满面,笑逐颜开宴席如流水,不醉不休;儿子成婚、女儿出阁,郎才女貌、共结连理、琴瑟共鸣,唢呐声声拜天敬地,高堂上坐喜上眉梢,多少心酸皆成云烟;仕途中平步青云,酒宴之上风风光光。
曾经的我,应酬着一次又一次的宴请,当然也无数次的回敬着,酒宴上你兄我弟,你朋我友,极尽奉承,当然不乏好事之徒,装疯卖傻,肆意搅局,好好的宴请竟然成了某些人泄愤的平台,令人尴尬至极。每当人去楼空时却感到了难以排遣的寂寞和伤感,就决定不再深陷其中,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饭局盛情邀约时,忘了初衷欣然赴约,乐此不疲。随着时光的流逝,人至中年的我不再热衷于所谓的“礼尚往来”了。
冬日漫长,雪花隐没了寂静,放飞了漫天飞舞的白蝶,落在尘世之上。徜徉在雪野之中,回首着孤独的脚印,深深浅浅平平仄仄,仿佛记忆的碎片飘飘荡荡。
夜深人静的时候,围炉静坐。用雪花煮一杯酒,和流年共话桑麻,听久违的故事在心底轻轻吟唱,那越走越远的人和事在雪夜中轮回不息。
滚滚红尘中,人情纷繁嘈杂。今天张家“贺车”,明天李家“乔迁新居”、后天“寿宴”,大后天王家“满月宴”、“谢师宴”、等等等等烦烦扰扰不止不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能敷衍了事。
匆匆忙忙中走过山水、见过江湖、甄别着真假美丑,尝过人生五味,却忽略却了自己,忘了自己,丢了自己。

落寞的日子里,迎来送往。当父母的背影越走越远,走的这一生再也看不见的时候;当最后的宴席在落日的余晖中散尽时,当乡邻们酒足饭饱,扬长而去时;当深夜的孤独吞噬着无尽的悲伤时,我才蓦然惊醒人这一辈子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不过是为了一日三餐;不过是为了一辈又一辈的希望而活着,而延续着。
长长的日子里,失败着、成功着、得意着、失意着、该有的不该有的;哭过、笑过,都已经习惯了。当年锋芒的棱角磨成了圆滑,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在淡然一笑中也随风逝去。日升月落里,偏安一隅。做着自己的事,不惊不扰,安然随意。
夜深了,心仍在悸动。矛盾永远对峙着,就像此刻的我坐在星空下郁郁寡欢,怅然若失,不知道想要什么却又什么也得不到,只能仍思绪信马由缰,时而翻山越岭,时而依河而卧。
一日一夕,一茶一坐、一日三餐、一书一笔,对于种种宴请已不置可否。

作者简介:苟平刚,甘肃省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小酷爱文学,虽然碌碌无为,依然在坚持写作,现在从事林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