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数字电视《法制与经济》栏目,以弘扬法制精神,宣传中国法制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法制为宗旨,成为“依法治国的舆论先导、市场经济的法律顾问、全民普法的良师益友、法制理论的研讨园地”,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已任,致力于打造“最具有权威性的法律指南和最有影响力的网络互动平台”。

近年来,《法制与经济》栏目把全民普法教育作为栏目的首要任务,在广西、福建、河南等省筹建了法制教育培训基地作为试点,在全国全民铺开,为全国30多个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法制教育培训,到目前举办法制培训班300余期,效果明显,受到好评。从“八五”普法规划全面总结吸收了以往普法规划的经验,指导思想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措施更得力,效果必定会更加明显。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战略性、保障性、长期性工程。自1986年起,我国已完成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当前,“八五”普法规划全面总结吸收了以往普法规划的经验,指导思想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措施更得力,效果必定会更加明显。
引领普法工作,就是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促进人民高品质生活,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就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标,努力捍卫公平正义,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坚持用法的思维和法治办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突出宣传民法典,广泛开展民事法律普法工作。民法典颁布一年来,全国上下迅速形成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的热潮,产生了广泛积极影响。“八五”普法规划对宣传民法典作出重点安排,就是要进一步阐释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要不断推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对民法典的了解。要持续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组织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坚持效果导向,创新普法方法手段。好的目标需要好的方法去实现。“八五”普法规划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提出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以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针对国家工作人员,要落实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教育新格局;针对基层组织,要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同时,规划强调推动实践养成,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多年来,《法制与经济》栏目在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随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民普法,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日益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逐渐改善,现代化法治国家正在加速形成和完善。通过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培训,《法制与经济》栏目取得积累了很多经验,拟在全国各省建立法制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全国开展法制教育培训,必将成为开展宣传、培训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