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好干部
父亲离世已经4周年。年前碰到父亲生前的一个同事,一起聊起父亲,他说,你父亲是毛泽东时代的好干部。
父亲生前也有人这样评价他,他认可这个评价,并以此为自豪。
父亲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那一代人,对翻身解放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旧社会父亲家境贫寒,幼年失怙,他的小脚母亲担心养不活这个小儿子,还曾将他过继给同村的一个富农。解放后,是人民政府的工作队,让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是人民解放军的巡回医疗队,免费为他治好了天生的“唇裂”;是部队复员的一位教师,反复上门做工作,才把已经十四岁的他拉进课堂,从此改变了命运。强烈的新旧社会对比,激发了父亲对共产党、对毛主席无比深厚的感情。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父亲对我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父亲唱得最好、最动情的一首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由于小时候的磨难,父亲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和工作的机会。读书的时候,父亲格外认真,读了三年书,已经是村里有名的秀才,由于毛笔字写得好、珠算打得熟,提前被抽到生产队当会计。工作的时候,父亲也特别卖力,迅速脱颖而出,从生产队会计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国家干部。父亲时常告诉我们,组织给你工作的机会,不是你有何德何能,而是领导关心你,你必须努力工作来报答。父亲说,在单位上,工作要认真,要多动手,勤动脑,做任何事情不要落人下风;待人要诚恳,要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切忌耍奸使滑。记得我们姐弟几个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他对我们提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上班要提前到岗,主动灌好开水,打扫好办公室。之后,总是不厌其烦地把这些话交代很多遍。
父亲非常遵守工作纪律。在乡镇工作期间,乡镇离家里不是很远,但父亲很少有空回家。父亲包村挂片下乡蹲点,时常吃在百姓家,住在百姓家,农忙时与百姓一起下田劳动。“只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他才会觉得你是他的同路人。”父亲总是这样说。晚年,我跟父亲谈起精准扶贫,说我们学校也要挂贫困村,帮贫困户。父亲非常感兴趣,反复叮嘱我:“到了老乡家里,一定不要嫌脏,也不要嫌乱。老乡递来的茶碗,要双手接;搬来的凳子,不能当面擦。你但凡有些脸色,老百姓就会把你拒于心门之外。”晚年病重时,正好碰上我县退出贫困县的关键时刻,我们兄弟妯娌全部有下乡扶贫的任务,回家看望父亲的时间少了一些,父亲反倒安慰我们,“慢性病拖拖就好,一下子死不了,你们要坚守岗位,不要影响工作。”以至于父亲去世的时候,没有一个子女来得及赶回来为老人家送终,这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父亲对子女的教育一向严格。小时候,他要求我们兄弟姐妹一定要互帮互让,相互之间不能直呼其名,要以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相称。读书的时候,他说家里再苦再累也会供我们姐弟四人读书,读到不能再读为止,但谁都不要指望他开后门帮忙安排工作。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那时在县里还算有点人脉,有时我们也会想叫父亲出个面、打个招呼,以便当个干部什么的,父亲总是一口回绝,“只要好好工作,做出了成绩,领导自然看得见,不需要打招呼;不好好工作,做不出成绩,领导看不起,打招呼也没用。打招呼就是走后门,搞歪门斜道,我不能做。”父亲说到做到,从来没有为我们打过任何招呼,或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在当时,我们真的不太理解父亲的做法,常常会抱怨父亲对我们不关心,认为他胆小、懦弱,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偶尔父亲也会听见,他只是一笑了之。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他的言行举止,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影响着我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我时常还会想起他讲的一些简单的话语、朴实的道理。随着年龄的长大和阅历的增加,我们慢慢地理解了父亲,原来父亲坚守的,是穷苦孩子对共产党的一种赤诚,是普通党员对事业的一种责任担当,是负责任的父亲对孩子一种期许。父亲坚守的,也正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坚守的。(来源:廉洁余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