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试玉》嘉宾卢冷夫点评15首
(2021年)
(一)
除夕夜忆娘亲
王成甲(大连)
白屋围炉坐,欢声未觉贫。
珍馐今满案,少个最亲人。
卢冷夫评:一首小诗,浑朴无华,却不同凡响。其表现手法高明,诗句干净,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感其情。先是回忆当年全家人其乐融融、贫中作乐的难忘时刻,后笔势一转,如今面对满桌珍馐,竟有些迷茫、俙然含伤——因其最爱的娘亲已不在矣!全诗前后映衬,对比强烈,高度概括,语浅意深,有着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二)
辛丑春节三绝句
杨逸明(上海)
雨后庭园喜嫩晴,欣欣草木正潜萌。
枝头挤满春消息,花蕾何曾忌疫情。
卢冷夫评:辛丑牛年来临之际,诗人心有所感便信笔写出。回首过去一年的极不平凡,人们经历的痛苦和磨难自不必说,然诗人笔下却未见沉重,各种春的意象如约而至,春色撩人,满心欢喜。正所谓“境由心造”,我们应该始终以淡定从容对待人生,以积极乐观越过苦难,去迎接生命中一个个美好春天。“花蕾何曾忌疫情”,诗人用轻松达观之笔触写出深刻的生命感悟,与“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属同一机杼。转句中妙用“挤”字,更可感受春的蓬勃和生机无限。
(三)
父亲的火车
独孤食肉兽(武汉)
乡关旋望水云非,隧出丛山一鸟麾。
车曳长烟冲雨去,灯昏小站下人稀。
遥村睡月应深梦,销假行囊有夏衣。
平旦厂房仍迓客,野花披汜柳依依。
注:旧时春节假三日。先父以客职随州得探亲假倍之,今亦行。正月初六改旧作。
卢冷夫评:初读“兽体”,实感特点鲜明,与众不同。标题已不传统,像小说或散文,抑或新诗。然兽诗兄的“后现代叙事诗”这种时空交错、意识流动、虚实互衬的艺术表现,却仍能从容释放情感,体验畅快无比。全诗撷取记忆深处之画面,或动或静,交错铺陈,触心感人。在这列“父亲的火车”上,有记忆有现实,有伤痕有憧憬,有酣梦有你我……这样的诗可以反复读,可以走入内心。古人云:“海产明珠,所在为宝;楚虽有才,晋实用之。”信夫!
(四)
浣溪沙·无题
邵红霞(吉林)
病作相思已结痂,鬓边霜雪替芳华。巫山沧海两无涯。
怕惹情多常拒酒,贪看月白故添茶。案头笔下有梅花。
卢冷夫评:相思是一种病,“已结痂”说明病了很久,斯人已痴。小词虽曰无题,却抒情达意,浑融含蓄,运思巧妙,节奏明快,艺术表现力很强。不知为什么,由此我想到最近很火的一首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想到当代诗词的出路问题。不可否认,如今诗词的影响力大都是在小圈子里打转,很难为更多的人们传诵。我相信,如果把诗词写得更加简单、凝练、通俗、感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向歌词学习借鉴,向大众生活靠近贴近,或许能够避免一些孤芳自赏,使传统诗词走入更多人的内心。因为,词在古代是有谱能唱的,对于包括这首词在内的许多优秀作品,相信各位诗人和读者心中自有旋律。
(五)
秋 蝉
高海生(山西)
断续不成调,清标意转空。
一枝寒色里,抱叶怯秋风。
卢冷夫评:小诗婉转真切,天然浑成,一个“怯”字寄慨尤深。古人言:“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此诗可为之证。
(六)
乡 望
张明新(山东)
客中多旧梦,望处又新秋。
云海难穷目,乡关不入楼。
逝波自东去,归思向西流。
莫近阳台久,苍烟起暮愁。
卢冷夫评:诗重在抒写情怀。首联重拾旧梦,牵挂乡愁;中二联在乡望中挣扎,有几多无奈;尾联一句“莫近阳台久”,则游子意绪,愁更愁也。
(七)
仙人洞遇雨
苏俊(广东)
修到神仙未得闲,云旗风马往来间。
天公却厚诗人眼,看过晴山又雨山。
卢冷夫评:仙人洞遇雨,仿佛无数裹着真理的雨点悠然落下,诗心便于此同化或开悟。最喜这后一句,颇有几分禅意,令人生羡。
(八)
午夜乘凉
项小华(江西)
风倚疏栏心自凉,溪声带入旧时光。
满天星斗儿时梦,都在门前小竹床。
卢冷夫评:时光交替,缘随缘分,唯有故乡的回忆清凉如梦。此刻,无论是疏栏、溪声,还是满天星斗、小竹床,都在一瞬间得到永恒。
(九)
辛丑七夕
张桂兴(北京)
风险小区瘟疫生,同城限足困相逢。
长街恰似银河系,亮点犹如织女星。
思念聊凭微信寄,别离常忆月光明。
年年七夕少新句,说去说来都是情。
卢冷夫评:全诗情味隽永,别具一格。其对句新颖巧妙、生动自然,用语朴实洗练、意脉通畅,较好展现诗人之豁达胸襟,高远境界。尾联“年年七夕少新句,说去说来都是情。”既生感慨,又富哲理,更蕴真情。
(十)
月 晕
黄泽良(湖北)
今夕中天月,金圈护玉盘。
心圆犹有悸,无处不新冠。
卢冷夫评:起承句皆平,而之后想象突兀,愈发奇特,结句更是一语双关,笼罩在新冠阴影下的人们大抵都会感同身受吧。庆幸的是我国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惟愿天下平安,心月长圆。

(十一)
山 行
郭友琴(河南)
白露秋方盛,浮荣早已删。
风清诗景美,果硕树腰弯。
越野知时异,攀岩忘鬓斑。
晚归霞蔚我,更炫一身闲。
卢冷夫评:秋日山行,作者以一连串情景交融的物象、意象,表达着向往自然、鲜活流动的生命体验,更有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的人生理趣。全诗精巧圆通、语句凝练,举重若轻,功力纯熟老道。
(十二)
湖岸有石,石有细孔竟生小花,因赋
张明新(山东)
何处飞来也?嶙嶙卧水涯。
三生承雨露,五彩想云霞。
灵窍含情种,痴心发丽芽。
因怀补天梦,顽石竟开花。
卢冷夫评:作者观察细,赋得巧,寄情高,为这丛石孔中的小花赋予了旺盛生命力。最后一句颇为大胆,小花竟有补天之梦想,不由让人想起那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十三)
吟 月
方瑜泉(湖北)
海上谁言是故居,东山犹忆鸟惊初。
清辉泻地盈盈水,夜梦今宵可化鱼。
卢冷夫评:咏月思乡,尽显游子真情。作者运笔奇妙,寄慨深长,一句“夜梦今宵可化鱼”,爱、憾、悲、叹,尽在其中。天上月圆月缺,人间思念如水,而乡情如早晚潮汐,始终信守不渝。
(十四)
老树自嘲
李树喜(北京)
流连山水又民间,老树当秋花叶繁。
年齿已然超李杜,诗名混入小青年。
卢冷夫评:敢题“自嘲”者多系老手、高手。品诗品人,树喜老师俨然一通透人也,从无忧时,信因初志使然。当看到这句“年齿已然超李杜,诗名混入小青年”,不禁莞尔再三。
(十五)
悼 母
卢象贤(江西)
西风乍紧又重阳,碧水伤悲落叶狂。
手握新书无醉眼,心怀故母有愁肠。
孤鸿叫罢青天黑,丛菊开时白面黄。
瓜熟藤枯终两断,从今不再共炎凉。
卢冷夫评:这首悼母诗幽语含淡,忆念深挚,读来催人泪下,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憾。诗中古意、新句叠出,灵思、妙喻相随,每每低回沉吟,物我浑然,将人带入“淡而愈浓,近而愈远”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