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城
文/刘芳军
我本出生于农村,在徒骇河下游入海口附近,也是古黄河入海口地。后经求学,工作后,到了市里居住。十年前,因把父母接到“县城”来居住,我又弃市区到县城,陪伴父母。“县城”就是我现在居住的沾化区区政府驻地。因自小称这里为“县城”,虽她已改为沾化区快十年了,但也未曾改变我对她的称呼,我称之为故乡小城。

她在我幼年、少年的脑海中,是村南遥远的一个大地方,那里商贾云集,“红房子”整齐高大,巍峨庄重,如同皇宫一样。有医院、有高大的行道树、有好几个学校(师范和高中)、还有电影院,我梦想生活在哪里。成年后,我又有些嫌弃她,觉得比不上东营富有,更不用说青岛的美貌和醇厚的啤酒,也不如济南的繁华和大明湖的秀丽。行道树是换了一茬又一茬,较老的树也就十几年的历史,破旧的小区,拥挤的集市,街道两旁的拖拉机也是任意蛮横的停在那里。但四十岁以后,我却喜欢上了她。熟悉的乡音、朴素的衣着、小豆腐的豆香,还有虾酱挥之不去的诱惑。还有同学们的小聚,与父母一起共餐的温馨。徒骇河西岸的崛起,那高楼大厦及宽敞的街道,已可与青岛的香港路相比。城东工业园的厂房,白墙绿瓦一片片在那盐碱地上耸立,海蓝大厦的楼就像一座丰碑,记录着开发区工业园的历史。我已深深的爱上了我的故乡,一个在渤海南岸、黄河故道上、徒骇河边的海滨小城。
我深爱这座小城,他的晨光灿烂如金,他的晚霞恢宏壮丽。他的一草一木,都在向我微笑,他的一楼一房,都张开臂膀,给我拥抱。我给她找了十个美景,起了十个名字,我叫她“小城十景”。

01 金秋枣香
我们先从西城冬枣博物馆说起。沾化冬枣全国知名水果,中国地理标志水果。因其“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色泽光亮”已全国闻名,同烟台苹果、莱阳梨、寿光蔬菜齐名。为了展示和宣传沾化冬枣的种植历史、科技改良过程、产品深加工工艺等,更为了沾化冬枣推销会的举办有一个固定场所。十年前筹建了沾化冬枣博物馆,主馆及周围配套小区、商铺均采用南方徽派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高高的女儿墙和墙面的浮雕配饰,充满了浓浓的江南水乡的韵味,仿佛到了江南园林,又比江南园林宽阔和敞亮,别具一格,十分的高大上。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从外看是单层,实为四层,气势恢宏。门前是宽阔的舞台,舞台前是大广场,整个广场约有二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广场周围是长长的回廊环绕。深秋国庆节前后,一年一度的冬枣节开幕,此时广场上人头攒动,商贩云集,人们脸上都是灿烂的收获的笑容,展摊上的冬枣圆润、鲜亮,青翠带黄的果实上,有点点的赫红,就像美丽的藏族女孩的脸,俏丽、纯洁。捡一颗食之,果汁爆满口腔,香甜之气沁人心脾。此景谓之—金秋枣香,为小城十景之一。

02 冬荷金光
自冬枣城沿金海六路向东,就到了炜烨公园,此公园开阔,北侧是行政服务中心广场,东侧是文体中心和市民健身广场,面积达近万平米,西边是商业区渤海明珠。如果三者相加,面积不小于泉城广场的面积。公园中间是一人工湖,湖水波光涟漪,伴之西侧曲折回转桥廊上漫步的情侣,北侧广场舞美妙的舞曲,南岸紫藤架下悠扬的萨克斯,让人流连忘返,好一副幸福市民生活画面。我独爱东南角的藕湾,在东南角是与大湖相连葫芦状的大小不同的两个小湖,湖东有假山在侧,湖中有弯曲廊桥相连。夏日娇艳荷花与翠绿的荷叶,如同亭亭玉立的美女,鬓边别着或白或粉的花朵。月光之下,又让我记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觉得像极了西湖的“曲院风荷”。我最喜欢的还不是这夏荷,等到进入腊月,湖面冰封残荷孤影,白雪尚在,你选择下午有暖阳时来到这里,你自西岸向东观看,阳光撒在残荷之上,残荷此时像一个个冰上的舞者,正在低首吟唱着什么,满身都是金光,如果不亲临此境,你是想象不到的。白雪点缀下的一棵棵金色的冬荷,亭亭玉立在冰面之上,富丽堂皇,满湖流金,漂亮。此景谓之--冬荷金光,为小城十景之一。

03 玉带横波
在湖的东北角,有一汉白玉石拱桥,远眺此桥时,其与湖面映衬,显得并不高大,反而觉得她舒展、秀丽,如江南女子。她横卧在湖的东北一隅,桥下绿水绕绕,水中的倒影与桥,在蓝天或晚上金色灯带的装饰下,形成一个圆,如玉玦和壁,美轮美奂。近观她又多了一些高大和倜傥,桥边石岸之下的碧水中,小鱼成群,与你嬉戏,调皮的一会伸出头,一会儿又摇着屁股游走了,你想抓一条,妄想。这汉白玉桥已成了人们的打卡地,可以说在所有沾化人的手机里,都有一张她的靓照,甚至很多人用她做微信头像,此景谓之--玉带横波,为小城十景之一。

04 大禹霞光
玉带横波的东面,过了水岸龙居,就是徒骇河公园。原来老城的西侧徒骇河东堤上没有公路,成了老城的西围墙。河道内芦苇丛生,没有道路,河滩里一些地方有农田,除打渔捕虾种庄稼的,无闲人到此,无人问津。十几年前,沾化提出了拥河发展蓝图,把徒骇河西侧开辟成西区新城,徒骇河成了城市的内河,建成连接东西城的南北两座大桥,兴修水利,解决雨季水患,并顺势建起了水利风景区--徒骇河公园。现在的徒骇河两岸,绿树成荫,鲜花满园,三季有花,四季见绿。人行道、自行车道已贯通二十余里,园区划分功能性齐全,公园城区部分南北长约四五千米,大理石铺地,汉白玉桥拦,北方各种绿化树木花草,可以说应有尽有。且楼、台、亭、榭、桥、廊建设巧夺天工,既有小径通幽数百米的紫藤回廊,又有宽阔的广场,既有江南园林的细腻,又有北方园林的大气,三步一景,十步一园。
公园的核心建筑在北桥的南侧,曰大禹广场,在广阔广场临河部分,立台之上,建有一尊大禹青钢像,高约二十米,大禹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左手执铁锹,右手抬臂指向前方,似在雨中,指挥千军万马,治理河道。徒骇河相传是大禹治水十三年的成果之一,徒骇河也是中国少有的向北入海的河道之一,体现了大禹治水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公园建设者感于其“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艰苦卓越的作风,十分敬佩,故立此大禹像。每日早晨,晨光初升,洒落在大禹像身上,霞光点点生辉,更衬托出其坚毅、高大的形象。晨练者观之倍受鼓舞,工作信心满满。此景谓之--大禹霞光,为沾化十景之一。

05 渔鼓唱晚
大禹霞光的北面,有一影壁墙式建筑,红墙青瓦宫廷建筑样式,墙上篆书四个金字,“渔鼓唱晚”。墙东侧相连平台,似古时戏台。在此戏台东有一组青铜雕塑,七人载歌载舞,中间是一面大鼓,挥槌击鼓槌者,双臂抡圆,肌肉紧绷,鼓声震天。吹唢呐的腮帮子鼓着,弯着腰,唢呐冲着天,眼睛憋的溜圆,欢快的唢呐声响彻云空。舞者长袖善舞,彩带飘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们已被鼓声、唢呐声所陶醉。此组美景与周围甬路、紫藤、草地、银杏、青松相互动,情景交融,天地人合一。也反映出了沾化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和渔鼓戏在群众心中的地位。此景谓之--渔鼓唱晚,为沾化十景之一。

06 彩霞霓裳

自渔鼓唱晚向北眺望,就是连接东西城的北大桥“彩虹桥”,是近几年新建的。此址原有一桥,已拆除,因此也有老人对此桥叫老桥的,实指老桥的地址,为了防止混肴,我一般称之为北桥,更好分辨。此桥中部两侧建有一对高大的橄榄球形桥索塔,每个桥索塔有桥索与大桥连接,他们就像鸟的两个翅膀,又像是两道彩虹,所以市民大都称此北桥为彩虹桥。无论塔身还是拉索,都装有霓虹灯,晚上五彩缤纷,璀璨闪烁,特别是远观,如天宫幻影一般,又如霓裳仙子下凡,晚上散步的人,每每远望,必定驻足拍照,也成为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地,他成了夏日徒骇河上最靓的仔。此景谓之--彩虹霓裳,为沾化十景之一。

07 烟波风雨
自此处向南远眺,徒骇河上一高大的跨河建筑,色彩艳丽,如南方风雨桥。桥、塔、亭组合,飞檐斗栱,檐角飞翘,红柱紫窗,白墙、灰瓦,三塔六亭,塔四层亭三层,气势磅礴,此乃坝上闸,是徒骇河上拦潮、蓄水、防洪的节制闸。其造福一方,既为两岸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又防止海水上溯,同时他还有桥的用途,为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更是徒骇河上的一道风景,是徒骇河水利风景区一靓丽名片。夏日河水蒸腾,周围树木较多,形成小气候,云蒸霞蔚,紫气缭绕。此景谓之--烟波风雨,为沾化十景之一。

08 海天大道
北桥东首连接徒骇河东侧护堤,东护堤修成了柏油路,大道由于北连渤海,南接大高航空城,取其北连海南通天(航空城)之意,又名“海天大道”。海天大道自城区徒骇河东岸向北向南,借原有堤坝之便利修建,南达205国道,到大高航空城,北抵滨州港到渤海南岸。连接北部临港产业园和南部滨州高新区两个工业园,也使县城到南北的交通大大的便利,为向海洋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是一道美丽的乡村美景,两侧绿树成荫,良田盐田万顷,玉带般的徒骇河婉转曲折相伴,风景绝佳。海天大道到港口时,已是海天一色,向远望去,港口、公路仿佛建在海面上,远处大货轮笛声悠远,近处几百亿投资的魏桥工业园一片生机。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如巨大的风车,洁白修长骄傲的站立在开阔无垠的大地上,既有童话的浪漫,又有科技的震撼。城市里来的人啊,都停下车,拍照留念。我开车过去,自豪已写满了脸。风车下的盐田,更是一幅在大地上做的巨型彩画,盐池整齐划一,道路纵横交错,阡陌纵横,池壁是红色(红砖砌成),盐池间作业的小路潮湿呈黑色,盐池的水是碧绿到墨绿,盐垛是白色的巨大的梯形体,远观此景,颜色五彩斑斓,养眼、好看。与“山镇红桃阡陌,烟迷绿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滨州港沿海天大道往南,大道之左,遇第一个村落,村庄整洁,绿树成荫,红瓦白墙,良田环绕。村西口建有三门四柱三楼青石牌坊,牌坊古香古色,上有行书金字“垛O村”、“幸福家园”。牌坊东有健身广场、荷花池塘、千年甜水井等。打听可知此村已有600余年历史,比县城早三百余年,古有渔、盐、农、商共存,耕海牧渔,农商并存,村西尚有几百年前的古盐池,村风淳朴,人杰地灵。此村所在的滨海镇能成为中国渔盐小镇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此垛O村是海天大道北起第一个村,人们又送雅名“海天第一村”。海天大道,以县城为中心,贯穿沾化南北,此景谓之--海天大道,为沾化十景之一。

09 听涛观宇
海天大道北首与第二防潮堤坝相连,此防潮堤沿套儿河(徒骇河入海口段因与秦口河入海口段重合,又叫套儿河)西岸向北,又折向东,再自北向南沿顺江沟西岸接沾化一期防潮堤,形成一个闭环状,总长近四十里。此坝建设相当困难,企业自筹资金,是在海潮间带上建坝,海里的沙多为黄河冲积的泥沙,不易滤水,遇大潮三天筑坝一天冲平。俗话说水火无情,在建设到六、七公里时,一场罕见暴风潮,已建成的西段大半冲毁,东段投入的几千万不见了踪影。采取不同工艺,更换数支队伍,历经两年多,投资数亿才建设成功。在一九年的特大风暴潮中,得到了考验,虽有部分毁坏,但没有使潮水影响到一期防潮坝,更没有影响到魏桥工业园和几十万亩养虾池,保护了企业和沿海群众的财产人身安全。如不然,九八年风暴潮的历史就会重演,全部盐田虾都会归入渤海,工业设备泡水的损失自不待言。此大坝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沿海企业和群众的海上长城。风平浪静时,她如一串项链,镶在渤海边上,成为海边的靓丽风景。大坝外侧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向北远观海水碧波海天一色,渔船与大型货船比翼双飞,在轻纱般薄雾中做伴。近观小渔船撒网收货,夫妻俩夫唱妇和,一片祥和。护坡外的石头上,落潮时是剥海蛎子的绝佳之处,比青岛栈桥海滩的礁石上还多。此堤坝改变了沾化区泥质海岸的境况,能亲海而不踩泥了。面对渤海的大堤十余里,成了优质海岸线。海钓者、城市里的看海人,都来此观海游玩,此是沾化一新的景点。大高航空城是原滨州市委书记孙德汉书记一抓起来的项目,现在具备生产通用飞机和培养通用航空驾驶员等能力,并开通了到北京和青岛的通用航线,不但经济上具有强大的增强潜力,在旅游方面更是新引擎。此海南大道两端的风景,合二为一,此景谓之--“听涛观宇”,为沾化十景之一。

10 腾飞沾化

沾化在山东地图上,北与河北接壤,在渤海南岸,徒骇河自南向北横贯全县,状如雄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既有海洋产品如盐田虾、梭子蟹,又有农业产品如冬枣、棉花,近几年工业发展迅猛,有大高高新技术工业区、城东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园、城北皮革城等园区,有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有本土炜烨集团企业,工业产值连年增长速度居本市前列。文化背景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地大物博,是山东北部的沿海城市。沾化大地现在发展势头迅猛,双招双引出色,全区上下斗志昂扬,精神焕发,对幸福生活充满追求和信心。整个沾化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此景谓之--腾飞沾化,为沾化十景之一。

爱由心生,我爱我的故乡,所以我觉得她美,和杭州人爱杭州,苏州人爱苏州没有什么区别。也希望你来小城做客,也爱上她,爱上这小城十景。
刘芳军二0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晨于和园

【作者简介】:刘芳军,山东省优秀律师,山东芳军律师事务所主任,滨州市律师协会
常务理事,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主任,沾化区十七、十八届人大代表,区委
区政府一至四届党政一体法律顾问,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散文学会
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诗歌网蓝 V V 会员,在以上网刊上发表散文诗歌
多篇 , 上海芳菲诗社副社长 、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 《 胶东散文年选》 》 ( 2022 )
副主编 。 散文诗歌作品六十余篇散见于 《 胶东散文十二家 》 三辑 、 七辑, , 《 清
泉录》、《胶东散文年选》、烟台日报、滨州日报、滨州网、大平原微刊、
中国乡村杂志、欧洲时报等国内外杂志报刊。现已与他人合作出版散文集三
册,同时其作品被收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胶东散文年选、黄河散文选等
多个版本中,个人散文诗歌集《流淌在岁月里的记忆》现已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