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余干讯 史俊“确保粮食安全和丰收,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协会的义务和责任,明年我们250亩育种面积一分一犁也不能少”。4月19日,在江西省余干县三塘乡后湖村田野上,一位年近花甲的人与几十个农友来到来到水稻良种示范基地投入春耕备耕工作。他便是余干县三塘乡水稻良种专业技术协会会长朱炼章。继2012年被中国科协 、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带头人”之后,今年朱炼章又被上饶市委宣传部上饶市科学技术协会 、上饶市科技局等部门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农友们誉为“余干的袁隆平”。
三塘乡水稻良种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民育种家朱炼章牵头于1986年成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农民种田技术落后,耕作管理千年以来亘古不变,水稻品种是长期使用退化了的老品种:早稻6044,二晚是高秆易倒伏的南昌号,这些老品种抗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很差,因此,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面对这种情况,孤儿出身的农民育种家朱炼章忧心如焚,向县科协主动请缨,挑起了水稻良种选育的重担,联合后湖村六户种田能手,成立了全县唯一的由农民组成的村级专业技术研究协会——三塘水稻良种专业技术协会。作为农民产业协会,其成员文化水平、科研能力先天不足,因此,长期以来,协会成员通过函授、刊授等形式不断提高文化水平,更新知识结构,如1989年6户种田能手都参加了省农大函授学习班。会长朱炼章每年都自掏腰包订购十多种杂志,给会员充电。
与此同时,协会还特别重视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建起了余干县第一个农村科普阅览室,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养殖的理论指导和帮助,朱炼章每年都要拿出几千元购买科普书籍添加到书架上去。阅览室现有各类种植、养殖书籍五千多种,成为我县乡村文化建设和科技脱贫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协会每年都与县科协、老科协一道组织向农民捐书送科技活动。如今年10月29日就组织了到后湖朱家送书活动,送出水稻病虫害预防、红薯、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各类科普书籍150多册,70多位农民参与了活动从中受益。
30多年来,协会克服重重困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苦心孤诣地进行良种优选试验。2000年后,国家免了农业税后,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大,技术管理得到进一步提高,本县和全国一样,粮食连年获得了大丰收,但农民却出现了卖粮难现象。协会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积极开展优质稻选育科研创新工作,加大优质稻的引进与选育工作力度,强化植播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示范引领工作,良种试验示范田面积逐年扩大到现在250多亩,并试验筛选出适合全县农民种植的优势稻:特籼占13号、特籼占25、粤香占、特丝占、茉莉香占、籼小占等一批高产特优质稻种推广,这些特优质稻在市场上很畅销而且价格高,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显示出很强的抗病力抗逆性,繁育的1万多斤良种被全县的农民抢购一空。经过两年的提纯扩繁和农民自己串换,迅速在全县扩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目前,朱炼章选育的丰银占、矮特油占因其产量高,抗倒伏和病虫害能力强,米质香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深受农友们的喜爱,协会创建的示范基地从最初20多亩,发展到今天的250多亩,先后从1000多个水稻品种中选育优良品种200多个,累计为全国各地繁育推广优良稻种200万斤以上;其中为本县农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品种就达100多个,共引进与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100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