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著名诗人郭廓老师
张 燕
认识郭廓老师,缘于吴承远教授的热心推荐。
我师从于全国知名的疼痛专家吴教授,学习过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技术。工作之余,曾为吴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在省报上发表。吴教授鼓励我走出去,多向名家学习。我知道恩师好意,欣然接受,专程拜访了郭廓老师。
郭廓夫妇均已是八旬老人,却一点也不像,身体挺硬朗。他们亲切地接待了我,就像对自家的闺女一样,使我感觉不到一点的拘束。他女儿也是同样的热忱,言语中总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由于是第一次拜访,担心影响二老休息,就在一阵轻松的交谈中早早结束了。我多少有点恋恋不舍。临走,郭老送我几本他写的书,我如获至宝,满载而归。
回家认真研读郭老的诗文集,如饮甘露。他的诗豪迈大气,意境深远,没有所谓的无病呻吟。凝练的诗句,看似无意却闪烁出诗境的妙趣,他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创作方法,使他的诗作越来越贴近自然。我为能读到如此美妙的佳作,而欣喜不已。
郭老,早已是位知名的诗人,在诗坛上活跃了近半个世纪,且诗作还在港、澳以及日本的刊物、诗集上发表,出版诗文集八部。
全国著名作家张炜曾为书作序时曾说,“人生不仅是艰苦的拼搏,还是一场低吟,是诗意的向往和寻找。郭廊老师的诗文,就给了我这样美好的想像。他给人永远年轻的感觉最好的诗篇,还会源源不断地从他的心中涌流……”
我最喜欢读郭老的文集《心有灵犀》,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写拜访艾青、藏克家、贺敬之等诗坛泰斗,写曾为公刘丶雁翼等诗界前辈撰文写信,写曾陪着陈荒煤、丁力等文学大家浏览泉城、青岛,更写他与德高望重的武中奇、洛夫、刘宝纯等诸家名宿结成的忘年之谊。
他的文友、诗友遍及海内外,大洋彼岸的大诗人洛夫曾为此书亲笔题字,著名艺术家刘宝纯也为此书的封面作画,封底提诗书新作,更有文学评论家多年好友赵鹤翔为之作跋。
郭老,他到底有何种魅力才能集结如此众多的名家名宿?郭老,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渴望能进一步了解郭老,更想得到郭老的再次教诲,于是有了第二次的拜访。
终于又见到郭老,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对他更加钦佩了。我谈到了采访计划,郭老爽快答应了,随后拿出省内几位大家曾写他的文章让我翻阅,我有点汗颜了。
的确,郭老是个知名的诗人,身边自然不乏为他作传之人。可能是郭老看出了我的窘迫,也可能是郭老为我的诚心打动。郭老竟把我请到他的书房,进行参观。
我这才知道,原来郭老住的是宽大的四室两厅的房子。
走进书房,我猛然惊呆了。这间硕大的书房里,东墙和南墙都摆着满满的书橱,共有四个。他首先打开最南边的橱子,我看到了许多书籍、报刊、杂志整齐地排列着。其中有许多的书刊报纸都内嵌着纸条做了标识,那是郭老经年积攒的一部分发表文章的出处,我震惊了,郭老真不愧对多产的省内著名诗人的称呼啊!
在书橱最显眼的位置,摆着好多本著名诗人洛夫赠书。他饶有兴趣地和我谈了他和洛夫先生的深厚友谊,说他2002年策划并主持了诗人洛夫的诗画展,很为洛夫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出众才气所折服,更为他“小我暗示大我,有限暗示无限”的诗观叫绝。把他的“透过诗来解除生命的悲苦,给人生命带来启迪”,变成了自己不懈的追求。
2000年,他请洛夫到济南参加了“谈洛夫,洛夫”诗歌恳谈会。洛夫先生挥毫赠书,“相见恨晚,有缘不迟”的条幅送给他。在随后而来的春节之际,又遥寄一幅新诗对联送郭老,“深秋时伊曾托染霜的落叶寄情,春醒后我将以融雪的速度奔回”,令郭老激动不已。
之后他们一直鸿雁传书,洛夫诗人曾多次从海外亲笔签名寄书给他。他们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的深厚友谊,令人羡慕,赞叹不已。
郭老长长的书橱里,有许多纪念章和荣誉证书,郭老却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当我看到一册精美的画册,拿来细瞧,原来是2008年郭老参加“情系汶川”诗歌朗诵会时的纪念册,内页有郭老的诗作,封面是他挥臂激情诵读的照片。我仿佛看到当年的他,站在一片废墟之上,正挥动着手臂,用他的诗有力地传递着力量,用爱心传播温暖的一幕幕场景。
郭老把书房起名叫"补拙阁"。他笔耕不辍。2019年《济南日报》发表他的文章《驻足 回顾一一八十岁的感怀》。文章中写道:“我曾屹立泰山之巅 /看东海日出 黄河奔流 /如今 驻足在大明湖畔 /回顾 人生之旅 /青丝变白发 乡愁浓似酒……”同年,济南市文联专门为他举办了“郭廊诗歌创作60年座谈会”,其中参会的记者有30多名,中国诗歌学会发来贺信,全国著名作家张炜也发来了贺信。
今年二月,在第六届山东诗歌春晚上,被评为“十大荣誉诗人”,上台领奖,搏得观众席上一阵阵掌声。
郭老是重情重义之人,听吴老介绍,郭老每年都会亲自书写一个大大的“寿”字,拜年时送给他。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吴老上台领奖时,郭老曾作为好友高兴地就坐于现场观众席上,为他做了很好的见证......
他们是济南11中的同窗旧友,近70年的友情了,随着时间的沉淀,友谊之酒却愈来愈香愈久。
著名画家刘杰,也曾是他济南11中的同窗好友,63岁时不幸突然离世,刘杰是一位从泉城走向世界的著名画家。郭老曾含泪写出“永远的骆驼”悼诗吟诵,并在德国刘杰画廊开幕之前,遥相致电,郭老之重情重义又见一班。
在济南11中的校庆印刷书册中,我看到了许多郭老的文章。透过校友赞誉他的文章,才知道他是校友会四大策划人之一,热心公益,每次都为校友会奔波劳碌,出谋划策。
郭老中学毕业后,去了工厂,从50年代就开始不断在《大众日报》、《山东文学》上,发表诗作。
1963年,在国内诗歌界最知名的《诗刊》杂志上发表了《岱岳放歌》。由于出色,于1980年初,被调到《泉城文艺》作编辑。随后就去济南市文联工作。
他像是一个文学摆渡人,不断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慢慢地丶一批批地送达诗人、作家的彼岸。在那些堆积如山的稿件中,曾留下他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曾参编诗集及其他文学作品20余部,也经常去基层传经送宝,说诗解惑。他是国家一级作家,后任济南市作协秘书长兼副主席。
他用正直和本真,用他那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不断酿造,不断升华,不断去诉说着世间的一切美好,写出许多令人赞不绝口的丶有品味的诗文。
2006年,他创造的岱岳组诗荣获首届泰山诗歌奖金奖。
1985年,他有幸参与了一代书坛名家武中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的筹备工作。馆址就建在济南五龙潭公园内。
武老是一位心胸坦荡、慈祥可亲、值得敬佩的知名艺术家,“还种子于土地,还种子于母亲”,他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无私奉献了珍藏一生的墨宝,并把政府颁发的奖金30万元,无偿转交给了济南市园林局。1988年,时年888岁的他,又献书了166幅作品。其中,我最欢他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在战争年代,武老曾是转战南北丶屡立奇功的战将,他又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民喜爱的书法家。当年,山东省的省委地下机关就设在武中奇的家中,“心底无私天地宽”,是武老一生不懈的追求。 我曾到展馆参观过武老的墨宝,他那浑然大气丶形似行云流水般的书法真迹,令我耳目一新丶一饱眼福,武老真不愧是一代书法大家。2006年,这位百岁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我抬头望去,著名画家韦辛夷画的“李白饮酒图”,就挂在郭老的书房西墙上。“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就像是郭老精神的一种写照。
我曾询问郭老健康的养生秘诀,他笑答:“多参加活动”。
是的,郭老从未服过老,也从未掉过队。他总有年轻人的心态,总有旺盛的精力,穿梭于各种的公益活动,赋予他的创作蓬勃的生机,不断地求真探索,心中流淌出越来越多、朗朗上口的诗歌,从而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和喜欢。
衷心祝愿郭老的诗文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衷心祝愿郭老的生命之树四季常青!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