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贤妻良母
刘水清(湖北汉川)
今年五四青年节,是我和老伴走过48个春秋冬夏的结婚纪念日。说句掏心窝的话,还是幸福美满的。
1974年春节,外婆听见一个家庭出身为富农的中年妇女嚎啕大哭,是因为媒妁之言的婚约不复存在了,女方将订婚时的八字和聘礼退到男方家里了。于是,外婆托熟人当媒婆。我出身贫农家庭,又在教书,正合女方家里人的政治需要。媒婆是远房的伯母,她向母亲和我介绍了女方家庭情况,11姊妹,排行老六的是男丁,且15岁那年,即1968年,被接兵首长从公社宣传队文艺演出翘中了。全家人既高兴也舍不得将他送到公社武装部。后来,当上了卫生员,不久,入了党,提了干,中校职称转业。安置到县计生委就任副主任,升迁为卫生局长。
1974年,正值反潮流。我听伯母介绍后,第二天,借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和上海牌手表,背着时尚的军人挎包,十分精神。本身皮肤白里透红,我骑车带着当介绍人的伯母,到了女方家里。刚好开早工回家吃早饭。她头戴一顶银麦草帽,还有劳动模范的红字哩,两个辫子48公分飘逸,上身白底蓝色条纹衬衫,下着秋色的确良,脚穿一双网球鞋,哎呀,像七仙女下凡,真漂亮。俺俩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每到周末,我都迫不及待到她家过一夜。2个月后,洋鼓洋号的娶亲队伍,将心爱的人娶回了家。次年喜得千金,尔后,喜得两个放牛娃。1979年到1984年,幺儿子成了黑市人口,村里不分田。好不容易,从教育战线转型到社会,和老伴和几亩薄田,卖点小菜,从杨林到西江,江集,侏儒,永安,汉口火车站,将长子送上湖北医科大学,次子送到丁字桥廚师学校,多亏岳父家支援,方将三个子女成家立业。外孙子武汉学院今年夏天毕业,孙女马上高考,孙子上了汉川市仙女山二小六年级。两个儿子在城里搞银行按揭,住上了小洋楼。

半个世纪过去了,72个春秋冬夏,夫妻相濡以沫,过得很幸福。可惜,病魔缠身,老伴患上了久治难愈的糖尿病,胆结石,骨资增生,跛子一样步履蹒跚。我也患上了白内瘴与难以治好的前列腺炎,慢性支气管炎。
政策好,形势好,坐公交,乘地铁都是免费的。从新汉都坐上到柏林的车,转地铁到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100分即可。
不能种田了,只能与文为友,与病搏弈,写点新闻稿子,诗联书画,打点官司,北上广,川陕桂,成了浪迹天涯的神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刘水清这个大家庭的幸福生活的今天!
我和老伴稍有身体不舒服,一个电话一挂,当医生的儿子调好班,开着小车送到市级医院……
小棉袄常回家看看,女婿开小车,从杨林到汉川,到武汉三镇玩个够。
有时,老伴发点牢骚,发生口角,我还情绪待之,开着电动三轮车,当了甩手掌柜……
但愿,夫妻本是同林鸟,相濡以沫活到老。清水煮斜阳,相伴喜洋洋……
2022.3.4.15时草于汉川市永和安.新汉都。

刘水清,男,19510506出生,汉族,湖北汉川人,家住杨林沟镇沟南村161号。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助理研究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农村新报特约通讯员、信息员,农村新报读者俱乐部汉川市会长,湖北省农业厅农资打假监督员,湖北垄上频道首届农民记者,湖北法制报道特约记者,孝感晚报市民记者,楚天法治特约通讯员,湖北电台监听员,中国经济网湖北频道特约通讯员。汉川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化事业,散见多级报、刊、台、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