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刻书法双擅 丽俊雅逸出尘
——读罗光磊先生篆刻和书法
文 | 周壮志
罗光磊先生是当今湖南篆刻界中坚力量,是谢梅奴先生入室弟子,有出蓝之誉。我与先生相识相交相知三十年,今先生嘱我评一评其篆刻书法,令我汗颜。不顾浅陋,妄言一二。
我欣赏篆刻书法的个性、趣味、嗜好与光磊先生相近,可能我对先生的艺术风格、形式的偏爱,左右了我对其的评价。我读了光磊先生这一批印章,我觉得有三个特点:
一是风格明丽雅致。看先生的印,第一个感觉是有高雅华贵,潇洒脱俗之感,在当今篆刻界矫矫不群。读先生之印使我想起梨花院落,柳絮池塘之景,与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致迥异,给人的感觉是穆如清风。先生的印章给欣赏者的内心感受是作者治印时的舒畅惬意,情境相偕。
二是篆刻传承有绪。光磊先生业师是谢梅奴先生,谢先生又师承唐醉石,醉石先生是民国期间浙派新军。光磊兄是醉石先生再传弟子,治印途径是追古玺汉印元朱,摹浙派黟山福厂,旁涉金文、瓦当、钱币。薄刃冲刀,轻行取势,线条起讫干脆利落、斩钉截铁,所作刚劲俊俏、端庄典雅。
三是能破黟山藩篱。从光磊先生所刻的印来看,深得牧父精髓而又有所发展。先生在篆法、笔法和刀法三者之间试图找出一点自己的特色,这一点特色,要细细品味才会发现其“新”。时下学黄牧父风格一路的,刻得有如算子,有如“仿宋体”,模样呆板,没有体会到牧父印中的方圆关系,把线条刻得直来直去。光磊兄能从黟山人印中体会出“曲”与“圆”,用“曲”破板滞,用“圆”纠呆板,特别是能体会到牧父白文印中的白文笔画轻、重、宽、窄关系。更值得一提的是,光磊先生的参古玺甲文镜铭一类的朱文印,是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就已超出乃师之上。
谢榛《四溟诗话》讲“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米曲为料,酿成则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洲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论作诗与治印同一理也。时下,学黄牧父印者众,而先生能别开生面,学牧父而能化,在印坛能独树一帜。为什么?醇味如一,刻者不同尔。
先生这一批印中,“别云轩”“友善”“应如是住”“敬事”“明斋所藏”“舍得”“金声玉振”这类小印,文字线条以圆转为主,巧中寓拙,丰富多变,刻得最为精彩,堪称先生的代表作中的精品。“桃花江畔美人依”“江天暮雪”“烟寺晚钟”这类朱文印也刻得很有特色,一看就知道是罗光磊先生刻的。
“问梅消息”“西泠印社中人”“此乐何极”“梅花手段”(朱文)、“明斋五十岁后作”“惟楚雅集”“地铁元年”“修身齐家”“几生修得到梅花”“沙鸥翔集”法黟山派的刻得清俊而寓变化,去掉了牧甫印中的板滞,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修身齐家”中的“身”字最末一撇的处理,“西泠印”与“社中人”方圆的对比等等,增加了许多美的元素,使印章刻得精纯典雅,劲挺秀润,美且有动感。
“敬事”“明斋所藏”“舍得”“应如是住”“友善”“桃花江畔美人依”这一类印,以古玺形制,参以金文、甲骨文,特别是有一些字的部位如“敬”“事”“明”“舍”等留有一小块,有铜器斑剥之趣,更增加了印面的古朴苍茫之感。
今择其中三方赏评。
“浮光跃金”。白文印以粗线条刻成满白较易,细线条很难处理,往往容易变得生硬、呆弱,此印以己意法陈豫钟,“光”和“金”的点的处理化去板滞,“跃”字“足”旁破边与“光”字右边的破相对应,使之整个印面刻得典雅、苍茫、恰到好处。
“江天暮雪”。此印有六个大小不一的圆点,看到这方印使我联想到丁敬的“上下钓鱼山人”印。为解决印形方长,将江字错位,天字下部弧形,雪字“雨”头,两笔方形,形成一圆一方,相映成趣。暮字上部“艹”头采用“䒑”部来处理,取汉镜铭文形式,遥接汉铜凿刻,近承牧父,又独具自家面目的代表作。
“别云轩”,三字采用二一格式,别云二字与轩字各占一半,以古玺式,“轩”字正格,“别”字力、刀相向,一高一低错落,刀字向右倾,“云”字采用象形文字,以斜形处之,与“刀”字相平行,顶住“力”部。“别云”二字之“斜”与“轩”字之“正”,正好一斜一正,情趣盎然。
先生这一批印中,有一组潇湘八景组印,这一组印刻得相当精彩,清新俊朗、赏心悦目。边款也丰富多彩,囊括了先生篆刻的各种风格,有圆有方,有细朱文,有白文,有汉印格式,也有秦印风貌,还有先生特有风格的大篆风貌的朱文。边款亦多样,有篆书、隶书,还有阳刻,总之是一组不可多得的佳构。细细推敲,吹毛求疵,“渔村夕照”一方边款比正文内容好。“渔村夕照”,此印确实很难刻,四字中三个字笔画多一个字笔画少,很难排列。在照字“刀”头加一横画,想减少“夕”字笔画少的缺憾,来填补此处空白,但这一横画好像一只象鼻,似有画蛇添足之感。“邨”字“屯”部下方过分扭曲,也似不妥帖。吴让之题赵之谦印中有一句“窃意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值得细细体会。
黄庭坚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乔大壮先生将牧父“器父”这类金文印发扬光大,而成就其在印坛地位。光磊兄若能从黟山上溯秦汉,以商周金文和新近出土文字入印,方圆并用,牝牡相衔,定能开辟出印坛新天地。
光磊兄以篆刻名天下,而其书法也相当可观。先生大篆以钟鼎文为基础,参以诏版权量,古拙奇诡,间以小篆体势,用笔流畅,耳目一新。小篆学王福厂,用玉筋蜾扁之法,铁线盘纡,纤挺光洁。典雅安详,圆畅中含跌宕之趣;俊逸生动,匀整中寓变化之美。隶书以汉碑为本,工整精细,四面拓张,看似规正,实则巧丽,笔致古朴。“读书”一联,来自王福厂隶体,而又别有风貌,“烟云”诗,有《曹全碑》之飘逸,又有《乙瑛》之端庄,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与时下写隶书的有较多的文气。楷草少作,然行楷清新雅秀,非一般作手可比。近于大楷用功甚勤,勇猛精进,蔚然可观。
欣赏者总是从自己兴趣出发,感受艺术形象,理解作品意蕴。同一部《红楼梦》,史家、政客、才子、道学先生、痴男怨女欣赏的出发点不同,所得迥异。同一部杜诗,“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对光磊兄所刻印,所作书纯从我个人喜好,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不一定入方家法眼。

祖国万岁
3.5cm x 3.5cm x 6.0cm 印度石 2019年

澄怀观道
4.5cm × 4.5cm x 7cm 辽宁石 2018年

传家处世隶书七言联
95cm × 20cm × 2 纸本 2021年

地铁元年
3cm × 3cm x 5cm 青田石 2014年

公私合营
3cm × 3cm x 8.3cm 青田封门青石 2020年

东浙西泠篆书七言联
180cm × 30cm × 2 纸本 2018年

和顺致祥
3cm × 3cm 印度红石 2021年

望民所望
3.1cm x 3.1cm x 6.0cm 老挝石 2020年

光辉历程
3cm × 3cm x 5.3cm 昌化石 2017年

张宗祥先生诗一首
138cm × 35cm 纸本 1988年

向雷锋同志学习
4cm x 4cm x 8cm 青田石 2020年

诸事圆满
3.2cm x 1.6cm x 5cm 芙蓉石 2019年

隔江山寺闻钟
4.5cm × 2.9cm x 9.5cm 老挝石 2018年

汉卷云纹半瓦当题跋
68cm × 45cm 纸本 2021年

应如是住
1.6cm × 3.5cm × 3.8cm 老挝石 2015年

莲花雅韵
3cm × 3cm x 5.3cm 老挝石 2020年

柳阴堤畔闲行
3.3cm × 3.3cm x 10cm 寿山石 2018年

陆游诗句
26cm × 16cm 纸本 2020年

马
3.2cm × 3.2cm x 9.5cm 青田石 2021年

政通人和
3cm x 3cm x 4.5cm 印度红石 2018年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
138cm × 69cm 纸本 2021年

群书晴楼隶书七言联
70cm × 10.6cm × 2 纸本 2021年

自胜者雄
3cm x 3cm x 10cm 老挝石 2017年

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
95cm × 180cm 纸本 2018年

十九近百篆书七言联
68cm × 13cm × 2 纸本 2017年

纵意所如
3cm x 2cm x 7cm 芙蓉石 2017年

梅花手段
3.5cm × 3.5cm x 6.5cm 寿山石 2016年

使我开怀唯夜月 令人深省是晨钟
136 cm × 36 cm × 2 纸本 2013年

千祥云集
3.3cm × 3.3cm x 8.5cm 老挝石 2021年

清溪浅水行舟
3.5cm × 4.5cm x 8.5cm 寿山芙蓉石 2018年

殷勤消息隶书七言联
138cm × 22cm × 2 纸本 2019年

亚洲雄风
3.0cm x 3.0cm x 7.5cm 印度红石 2022年


来源丨岳麓印社、时代中国杂志
通讯员丨南沙
发布丨何媒矩阵、何媒工作室
责编丨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