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原创文学学会·名家名作】
母亲节抒怀
(新韵)
一一写在母亲节的日子里……
何金芳
(一)有娘多好
家中莫道有慈娘,
笑语欢天快乐偿。
绕膝儿孙歌伴舞,
高堂在上赛神仙。
(二)孤雁寻母
孤鸿失散寻娘亲,
泪洒山川一片春。
万唤千呼天地恸,
凄凉日夜乍温存。
(三)依旧难舍
娘去天堂子泪干,
难分舍弃意延绵。
仙乡那有人间好,
楚地凄凉受苦煎。
(四)涌泉恩报
怀胎十月育儿郎,
受尽折磨欲断肠。
谁解慈娘辛与苦,
涌泉恩报乐方长。
2022.5.8.
母亲节
(感谢母亲的节日)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节日起源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这个节日的发起人是费城人安娜·贾维斯,这个女子终生未嫁,膝下无儿无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国内发展
传入与流行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3] 。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在母亲节这天,中国的母亲们会举行厨艺比赛,时装秀等活动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组织母亲们旅游,评选优秀母亲等。
据互联网可查资料显示,母亲节最早出现在2004年新浪体育的一篇报道,其内容是一位美国体育明星平生第一次没有在母亲身边过母亲节,最终这名体育明星用篮球比赛的胜利告慰亡母。孝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篇文章因此打动了中国网民,从此美国的母亲节在中国的媒体上落地生根,关于美国母亲节的文章逐年递增。
中华母亲节
2004年,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提议成立中华母亲节。
2006年11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就曾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
2006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2007年12月13日,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行。会上发出了《创建中华母亲节》倡议书,全文如下: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是爱心的起点和基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初始源泉。设计好中华母亲节,让天下父母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被用心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心有一个受到唤醒、精致表达的节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对于承传中华美德,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对于提高人母的素质、对于家庭的和谐、对于培育全社会的爱心和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都是很好的平台。
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有着历代相传的孟子生日纪念,而且在明万历本《三迁志》等文献中有相应的依据。孟子的生日为周历四月初二。以这个日子为中华母亲节是较合适的。为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自愿组成“母亲节促进会”,并依法开展工作。
2016年中华母亲节与西方母亲节巧遇重叠。
典故传说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含义: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以防他学坏。
出处: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营口望儿山的传说
母与子
在辽宁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鲅鱼圈熊岳城。在熊岳城东那片碧绿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顶有一青砖古塔,远远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远方,盼儿早早归来,这座山就叫望儿山。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为了供儿子读书辛苦劳作,儿子决心苦学成才报答母恩。然后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许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很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年,两年,三年……母亲的头发都花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身影。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你,想你呀……”年迈的母亲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
其实,她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洒下的泪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做“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
随着发展,鲅鱼圈人民还保留着敬母爱母的古风。在每年五月“母亲节”这天,都要开展各种敬母爱母活动。不少人还在慈母馆内为自己的母亲立碑铭志,以表达对母亲的崇敬。
历史意义
5.10母亲节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记忆。多年后,许多往事都淡忘了,但过节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同时,节日具有广泛覆盖、不断重复、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人影响至深,所以重大的人伦节日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母亲节应该扎在心里面,去体悟母亲的爱。我们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另一方面,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有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一步步走向自觉、自信和自强,但路还很远,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动,不断努力。
母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我们理应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一个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而不是外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在孟子三岁丧父后,她就担负起教养孟子的全部责任。“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母亲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到现代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德。
生儿育女是为人母之始,以孟母为旗帜的中华母亲节选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因为这一天仉氏才成为孟母。现在有些孩子过生日只想到自己的快乐,而在传统美德中生日应当感激母恩,因此称生日为“母难日”,或径称“母难”。把孟子的生日定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意味着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
诗文礼乐
颂母古诗
母亲节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趁时光正好 好好去爱她
《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母亲节
《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母亲节油画
《代北州老翁答》
【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忘忧草(萱草花)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步虚》
【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常用歌曲
常送礼物
康乃馨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
康乃馨
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国际上献给母亲的花是康乃馨,它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着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细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红色的康乃馨象征热情,正义,美好和永不放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儿女对母亲纯洁的爱和真挚的谢意;黄色花朵象征感恩,感谢母亲的辛勤付出。
萱草花
萱草,在中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中国的母亲之花。
萱草花,又叫忘忧草。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
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非常适合供人观赏,它的花蕾叫金针,所以也叫金针蕾。在母亲节,子女为母亲送上一株忘忧草,祝福母亲远离烦恼和忧愁,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母亲之花、母亲节的主花:康乃馨
母亲节
康乃馨花语:魅力、真情、母亲我爱你、温馨的祝福、热爱着你、不求代价的母爱、亲情思念
香草:代表母亲品德高尚、高贵的花卉。
勿忘我的花语:真实的爱、永恒的爱
台湾地区送母爱的主流花卉:羽扇豆
羽扇豆的花语:母爱
萱草的花语:永远爱你母亲,伟大的母爱,慈母
送客家母亲的主流花:鲁冰花
鲁冰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母爱、刻苦耐劳、奉献
母亲节
18枝康乃馨+满天星代表给母亲的爱;
4枝火百合+18枝红色康乃馨+黄莺代表幸福安康;
2枝火百合+18枝康乃馨代表母恩永远;
20支粉色康乃馨、绿叶、石松、满天星代表永恒的爱。
93朵康乃馨象征永远年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天下所有的母亲送上最好的祝福吧!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母亲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尽一份子女的义务吧。
水晶
水晶象征纯净无私的母爱,如母爱般坚固并且不离不弃,纯净如母爱,细腻如母爱。
紫水晶,石榴石:适合高贵气质的母亲
黄水晶,绿水晶:适合事业型母亲
白水晶,粉晶:适合温婉知性的母亲
烟晶:功能性水晶,适合所有的母亲
花语解析
组成含义
1、真情不变:11枝粉色康乃馨,1枝多头白香水百合,满天星,排草,内层粉色绵纸包装,外层粉色皱纹纸包装,淡紫色缎带打结。圆形花束。
2、永恒的爱:20枝粉色康乃馨,绿叶,石松,满天星,粉红色布纹包装纸,红色丝带。
粉红色康乃馨:母亲节的象征
3、吾爱吾家:5枝金百合+5枝玫瑰+2枝非洲菊。
4、母恩永远:2枝火百合+18枝康乃馨。
5、给母亲的爱:18枝康乃馨+满天星。
6、灿烂笑容:16枝非洲菊+6枝紫莺花。
7、幸福安康:4枝火百合+18枝红色康乃馨+黄莺。
8、深谷幽兰:6枝洋兰+星花。
香水百合
高档切花,花期长,清香悠远,花束及插花中一般作为焦点花出现,可以有效提高档次,象征纯洁、富贵、百年好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花材。
百合(白):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葵百合: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财富、高雅。
火百合:热烈的爱。
黄百合:衷心祝福。
康乃馨
康乃馨:最普遍的切花,价格低廉,花期很长。代表的意义是健康、热情、真情、伟大、神圣、慈祥的母亲、亲情、思念等,是母亲节、教师节的主题花材。
康乃馨(红):相信您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
康乃馨(粉):热爱、美丽、祝母亲永远年轻。
康乃馨(白):表示吾爱永在、真情、.纯洁的友谊。
康乃馨(黄):长久的友谊。
其他国家: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洲和比利时,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 [11]
社会影响编辑 播报
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以新“24孝”为代表的中国式孝顺成为目前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专家表示,在西方罪感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中国孝文化价值需要重新审视。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传统孝文化需要进行进一步创造性传承与弘扬。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践行孝道的基本内容。以孝为本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伦规范。”对部分外国人而言,“孝顺”这个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在中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更好,子女希望父母晚年生活幸福,因此绝大多数是基于血缘亲情和伦理使命、不求任何回报的‘利他型孝道’。在西方文化中,与‘孝道’对应的提法有虔诚、感恩等,这种‘西方式孝顺’多是基于市场化规则和履行法律义务的‘利己型孝道’。”
“中西方家庭观也存在差异。”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家庭和血缘亲情关系,以家庭为核心层层外扩,形成了家庭—家族—社会—国家的基于人情的紧密关系。家,成为人们精神归宿的原点。西方文化则强调以个体为核心,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是法律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是松散的,因此家庭观念并不浓厚。 [12]
节日争议编辑 播报
2012年5月12日,新华网文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表示:“美国传统母亲节,许多人把它当成世界母亲在过,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宗教有不解之缘,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的印记。”
“不要以为过节是小事,过人家的节就跟着人家的文化走。”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们的重大节日都过人家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血脉吗?”
“美国人绝对不会说, 我长大了让妈妈享福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8]
2012年5月18日,西宁晚报表示:2006年11月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最终无疾而终。美国的母亲节早已深入民心,不仅因为“周日”方便,更因其深刻的感恩内涵而几乎成了国人的节日。再设立一个“中华母亲节”,纯属画蛇添足,因为这并不能保证国人从此不再过美国的母亲节,哪怕动用强制手段也没用。
卍 (来自梵文中的符号)
卍是一个符号,是佛教相传吉祥的标帜,来自梵文,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藏语叫做雍仲。武则天为其定音为wàn。在佛教中是佛祖的心印。
据《华严音义》记载:“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大周万国颂德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
卍(万,两个Z左旋)与卐(两个反Z右旋),早期是不同写法,武则天时代将卍或卐定为一种写法即卍,卍为汉地佛教专用写法了,另外,西藏的雍仲本教一直使用卍。有趣的是汉地佛教的“卍”字符与藏地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 所崇奉的“卍”符号相一致。雍仲本教的标志万字符,人民叫它雍仲符号,雍仲符号是永恒不变的意思,雍仲本教推崇的颜色是蓝色,蓝色也是永恒不变之意。藏族现在的诸多文化,包括哲学理论、逻辑,甚至诗学、医学等,还有许多藏族特有的习俗仪轨都是从幸饶佛陀时代开始的 。
卍的含义
“卍”字不论作为图案还是符号在西藏均随处可见。在汉语中该符号标志读作“万”。在藏民族看来,“卍”表达的是吉祥的含义,这一点,同汉民族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称“卍”为“雍仲”吉祥符 [3] 。
在青藏高原行走,不管身在何处,你总是能看见许多 “卍” 或者 “卐”的符号,在牧民的帐篷上,在农民的居舍中,在寺庙里,在大自然中……这种符号,不论左旋还是右旋,在西藏通称为“雍仲”。雍仲符号,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最为常见的图案之一,对于西藏文明而言,它古老而又神秘。
事实上,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希腊文明中,均出现过类似的纹饰,至于大洋彼岸的北美印第安文化、中美洲玛雅文化里,也能看到类似雍仲的字符。至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字符,不仅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 [3] 。
我们知道,最常见、最古老、又最能够代表高原文明特征的就是这个神秘的“雍仲”符号(又称“万”字符)。在高原文化中,无论是印度佛教前的雍仲本教时期,还是吐蕃的佛教时期,“雍仲”这一符号虽然历经各种变体却始终如一地存在着。它深深地根植于高原之沃土,在高原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作用。西藏岩画中出现的“雍仲”符号图案不仅分布的面积相当广(遍布西部、北部、南部);而且其延续的时期也相当长,贯穿于西藏岩画的早、中、晚三期; 这一突出现象说明这一符号本身极为古老的性格以及它与高原早期文化的渊源关系 [4]
“雍仲”符号极少单独存在,它更多的情况是与其它图形共存于画面之中。人们注意到在西藏岩画里,经常与“雍仲”符号相伴生的有如下一些图形:日月符号;日月、树木图形等等。也许研究雍仲符号与其它图案的组合方式要比研究单独的“雍仲”符号本身更具有文化学上的意义,因为这些与之伴生的物象往往是远古高原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现实或象征意义的内容。它们或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动物代表食物、帐篷代表着居所),或与宗教祭祀活动相关,如日月崇拜、树神、祭祀活动等等 。
卍与卐
卍(万,两个Z左旋)与卐(两个反Z右旋),早期是相同意思不同写法,卍或卐(梵文swastika,好运的象征),是古代印度宗教及其它一些区域文化的吉祥标志。
梵文中读作Srivatsalaksana(音译:室利靺蹉洛刹那),汉语读音万,日语读まん(man)。
流传历史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年),“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今天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
使用范围
用卐的佛教区
1、一直使用卐写法的:藏传佛教主流(不包括雍仲苯教)和蒙古佛教一直使用符号卐,慧琳音义与高丽大藏经主张用右旋卐字,日本大正藏亦采用右旋之说。
2、早期的汉地佛教:早期写法没有规定,两种写法都有。
卐(万)至今还是印度人、蒙古人等等的传统文化符号,并非纳粹标志,真正的纳粹标志是“外红(象征社会)内白(象征民族主义)加黑卐(错误认为象征雅利安人)”的组合体,由于很多人不了解历史和全球情况,把纳粹的组合体标志简化为一个符号,导致严重误解(其实单纯的红色旗或白色旗也不代表纳粹,世界上采用红旗的组织很多)。
用卍的佛教区
1、唐代武则天时代将卍或卐定为一种写法即卍,卍为汉地佛教专用写法了。
中国唐代武则天将卍或卐定为一种写法即卍,定为左旋,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汉地佛教由此区别了卐(反万)和卍(万)。卍(万)为佛教的专用写法了。
2、汉地佛教个别地方,例如,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世界红卍字会(红卐字会),两种写法都有。
3、西藏的本教则一直使用卍。
哲学看法
“卍” 、“卍”字符
“卍” 、“卍”字符
“卍” 、“卍”字符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也是印度佛教和印度教的标志,代表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之用。卍字是运动的十字,十字由横一和竖一组成,其意义在于教育众生拥有善良、仁爱、宽容、平等、和谐的本体同时,要树(竖一)个志向目标,保持独一不二,坚持恒一(横一)的目标十年,十字的运动代表精进与智慧,卍字代表了三昧的境界,即专于一境,众生大势可至。
汉字信息
拼音: wàn
注音: ㄨㄢˋ
繁体字:卍
汉字结构:独体结构
简体部首:十
部首笔画:2
总笔画:4
笔顺:折竖横竖
郑码:YIAI
五笔86:NHGH
五笔98:NHGH
五行:金
UniCode:U+534D
四角号码:12217
仓颉:NX
GBK编码:8564
基本解释
●卍wàn ㄨㄢˋ
◎ (有时)同“卐”。汉语字典 [卍][wàn] [《翻译名义集》音万](有时)亦作“卐”。
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记。象火炎上升,梵文音室利靺蹉。佛教中以“卍”为佛陀“三十二相”之一。武则天时,定其读音为“wan”。(“雍”是胜义无生,和谐永恒的象征,就是诸法的空性与真谛;“仲”是世俗无灭的意思)
音韵参考:[国 语]wàn,[粤 语]maan6, [闽南语]man6
卍符溯源
有人认为“卐”字符最早产生于印度和欧洲,是公元4世纪随着佛教的东进才传入中国的,属“舶来品”。也有人主张“卐”字符最早产生于我国。
有人认为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在佛祖如来的胸部头部有这个瑞相,如《方广大庄严经》第三卷说佛80种好中有“七十八发有五卍字”。这是一种“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藏语释义编辑 播报
在西藏,“卍”字不论作为图案还是符号均随处可见。藏语叫做雍仲,因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用“雍仲”这个佛号的佛教。在汉语中该符号标志读作“万”。在藏民族看来,“卍”表达的是吉祥的含义,这一点,同汉民族是一样的,可以称“卍”为“雍仲”吉祥符 [3] 。
“雍仲”吉祥符散人吉祥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特定的心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信仰。原始初民不解自然界和人类各种社会现象,将某些自然的。文化的事物看作吉祥,并相信其具有躲避灾祸邪祟。获得吉庆祥瑞的功能。因而,也就成了人们一代又一代向往和追求的对象 [5] 。
“卍”雍仲万字
“卍”雍仲万字
人们在佛教中常见的“卍”万字符,藏语就叫做“雍仲”,因为这原本就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吉祥符号。
“雍仲本教”的主要标志是由两个“卍”雍仲万字组成的“雍仲恰幸“。
正面的银河系有四条美丽的旋臂,与标志佛的“卍”字符非常相似 。
“卍”就是顺应日月星辰的自然转向,为了解决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创造了很多个藏文化的最初,例如天文历算、藏医、藏文,以及“五明学科”等等,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藏文化的源泉!古象雄文明就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象雄”起源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一带,从西藏历史的角度来说“象雄”几乎就是古代整个西部的代名词。
根基文化
中国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源头和根基文化。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象雄王朝,作为西藏文化的源头,在那片高耸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上,它所展示出的灿烂文明之光直到现在也依然映照着整个藏区,由此而延伸出的种种传统风俗文化也一直流传至今。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转神山、拜圣湖、磕长头、撒隆达、挂五彩经幡、堆石供、火供、水供、会供、煨桑、朵玛、酥油花、擦擦、金刚结;还有藏文、天珠、天铁、以及跳锅庄、宣舞、绘画艺术等等也都源自于古老的象雄文化。古老的象雄无论是文化还是宗教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象雄文化甚至影响了众多其他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依旧能够找寻到这些来自远古象雄的文明符号,至今依然能够看到来自远古象雄文明的遗存。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试图证明冈底斯山周边地区是古代喜马拉雅文化中心之一。有观点认为,西藏文化全部来自印度,此外并无其 他古代文明。实际上,该观点并不准确。佛教的传入对藏族文明、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藏族文化。但是,认为,藏族文化的最初源头不是印度佛教,而是雍仲本教。今天,本教对藏人仍有很大影响,一部分是本教的寺院、文献等产生的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间接影响,本教内容对藏人产生的影响。公元7 世纪佛教传入之前,整个青藏高原均为本教的天下。越来越多的本教文献证明,冈底斯山周边文化曾是喜马拉雅山区文化中心之一。以冈底斯山为代表的古代本教文化向四周辐射,向南甚至传播到印度。佛教诞生前,印度婆罗门教主干教派的起源与冈底斯山有关,他们的许多观念、看法的起源都与吐蕃有关,这些观念、看法传入婆罗门教后,婆罗门教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佛教。可见,诸多观念从冈底斯山发源,进入印度婆罗门教,渗透到印度社会,再被佛教吸 收,传到中国。这体现了文化回归,也是藏族人对佛教的接受和理解能够如此深刻的原因之一 [6] ”。
卍 (wàn),象征吉祥福瑞,武则天定为汉语读“万”。《红楼梦》中与茗烟发生关系的一名丫鬟即名为“卍儿”。 另有“卐”字,亦读作wàn,由于希特勒所用纳粹标识与其形似,故在一般情况下不适用。另外,在日本漫画家久保带人的漫画《BLEACH》(又译《死神》)中,斩魄刀的二次解放亦称“卍解”。
旋向问题
字形对比符号概述,卍符号的旋向争议
所谓左旋,是指卍像风车一样逆时针转,如“卐”;所谓右旋,是指卍像风车一样顺时针转,即“卍”。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卍;有向左旋──卐。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卐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卐字相乃是左旋──卐。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卐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奴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卐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左旋是对的,右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卐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武则天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右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雍仲本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奴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奴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希特勒在纳粹党旗中,使用的左旋卐,所以,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统一使用右旋卍。
宗教画卷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祇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45°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来源概述
“万”字古写法是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中都有出现,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均予使用。在梵语中为吉祥的所集,佛教中是释加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标志,公元693年武则天定读万音。 [7]
“万字”已经被印度教使用了几千年,它为印度教徒抵挡邪恶,带来幸运。“在印度古吉拉特地区,当一个婴儿降生时,人们就会在他的头顶画上‘万字’标志,希望以此来驱除邪恶。”在古代中国,万字是罗盘上四个方位的标志。从大约公元700年起,我们才把它和“10000”或“无穷大”联系在一起。在印度佛教传统中,它被称为“佛心的印章”;在藏传佛教里,人们把它和吉祥联系起来,并把它当成护身符。在印度耆那教(公元前6至5世纪在印度兴起,主要教义是反对祭祀,戒杀生,实行苦行主义,主张灵魂轮回说)里,在地中海文明里,万字四端的直角有时是弯曲的,或被延长、曲成更多的直角,从而形成迷宫。古希腊人认为万字是四个希腊字母构成的,因此在希腊语里它又被称为伽马十字(cruxgammata)。被称为雷神(托尔Thor)之锤的古代北欧护身符的形状就像一个万字,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万字这一符号在美洲的文明里并不常见。古代诺斯替教派把一种四条弯曲的腿形成的万字当作一种秘密符号,这跟(三条腿构成的)三曲腿图很相似。 [7]
其它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其中先说我们中国相关的。
洛书隐含万字符。
洛书稍为变化,就可推进万字符:
洛书
洛书
在万字符结构状态下,洛书隐含的,即不易一眼看出的数理关系,十分清楚地被反映出来,如两数之差为5的四组数;万字符的两个曲臂上,各数之和相等,均为15,等等。换句话说,万字符是对洛书的一种独特的数学解析,并且它反映出洛书与河图在数理方面的内在联系,只要把曲臂外侧拉直,洛书的结构形态就与河图一致。当有了洛书和万字符,把河图省去也可以,因为河图中的数理关系也基本得到了反映。鉴于以上分析,与其说万字符象征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还不如说万字符是洛书的转化形态,一方面,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从光线中看出万字符;另一方面,古人因崇拜洛书而敬仰万字符也是说得通的。
卍符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舶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卍符本土说
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本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雍仲本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雍仲本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雍仲本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雍仲本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本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本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雍仲本教寺庙名称和本波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本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卍符象征
“卐”符号从远古至今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
今天学术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
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
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
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
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
卍
卍
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卍”符号的轶事典故——周总理谈笑吃“纳粹” 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冬笋、蘑菇、红菜、荸荠等都雕刻成各种图案,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贵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请教。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不同文化编辑 播报
除了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东方国家里有“卍”字符的痕迹外,在希腊、非洲、在英、法等国的北欧文化里,“卍”字符也扮演着某种角色。在英格兰,“卍”字是一种装饰品;而在希腊,它则是一种“四角狮子”的代名词;在印度,它是一种“万”字装饰品。在美洲土著文化、罗马文化、塞尔特文化以及北欧海盗的遗迹里,同样可以发现“卍”字符被使用。 在20世纪早期的美国,仍然把“卍”字符用作童子军、男女平等、女孩俱乐部等的标志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第45军团的臂章。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一个犹太会堂里,“卍”字符曾被用作地板的装饰图案。其实今天的考古发现,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前,美洲的土著人在生活中使用“卍”字符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在德国,可知的最早使用“卍”字符的历史要追溯到普鲁士时代。在中亚还发现过大约公元前6世纪的犹太会堂使用“卍”字符作装饰。总的看来,在各种文化中“卍”字符一般都代表着好运、吉祥、健康的寓意。
碳原子的电子云某个角度象“卍”字符
碳原子的电子云某个角度象“卍”字符
不但如此,更奇特的是,还有细心的人发现如果从某个角度观察原子模型中的电子云形状也可以发现“卍”字符隐藏于其中。
从不同的角度看碳原子的电子云,会分别看到α(阿尔发,Alpha)、Ω(欧米嘎,Omega)和卍字符。
并非佛教特有标志
东方国家的人对这个符号相当熟悉,印度人把它叫做swastika;在中国,人们把它念作“万”,也叫做“卍字符”,日本人叫曼记(man ji)。它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普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来自于印度的佛教。在印度梵文中,SVASTIKAH一词是由Su和 Asati 两字合成,为“吉祥幸运”的意思。这个词的前半部分SVASTI-又分成两部分:SU表示“美好、幸福”;ASTI表示“是”。ASTICAH在一起表示“存在、生命”之意,所以卍字符在印度代表着吉祥、幸运。
民族烙印编辑 播报
如果印度的卍字符不足为奇,那么在六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出现卍字符就可能令人困惑了。
卍
卍(3张)
这个苏萨坟场出土的陶碗是古代苏美人陪葬品之一。我们经常在佛教葬礼仪式中看到卍字符,它代表了死者将“往生佛国净土”。那么,比印度的佛教早了三千五百年的苏美人,他们葬礼中的卍字符是否也有类似的涵义呢?卍字符也大量出现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西元前十至八世纪生活在爱琴海沿岸的古希腊人,普遍流行使用的彩陶器皿,其中许多绘就有明显的卍字图形。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一个锡拉岛出土的双耳瓮,上面描绘了一个送葬的图案。三个卍字符明显的出现在灵车和死者的前方,似乎带有引路的涵意。卍字符在古希
腊神殿和建筑中经常以一种连续图案出现;它也出现在雅典娜女神和巴特农神殿少女祭司的衣着上。而古典画家安格儿笔下的希腊主神宙斯,也穿着卍字图案的衣袍。巴特农神殿少女祭司的衣着文饰有卍字符卍字出现在雅典娜女神的衣着上。有考古学家认为,卍字符可以追溯到印欧民族宗教艺术中的“十字纹”或“太阳纹”。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希腊的卍字符都可能是古印欧民族的文化烙印。而古代印欧民族在迁移的过程中,在各地留下了遗迹。入侵印度的一族,带去了他们信仰的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的前身。(这说明了印度卍字符的来源。)
大约四千年前生活在塔克拉马干一带的吐火罗族(Tocharian)属于印欧语系白种人的一支。一九七七年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古代吐火罗人的墓穴,出土的许多木乃伊保存得相当完好。同时在墓穴中还发现一个陶碗,上面的卍字清晰可辨。显然,卍字符在他们的信仰中也和“永生”的观念紧密相连。
东西方同时并存
据研究表明,即使远在非洲也有卍字符的踪迹。一些非洲民族对这个图形并不陌生。加纳度量黄金的砝码造形繁多,其中就有卍字标记的。加纳人说卍字符和生命有关,是最吉祥的图形。古刚果王国的传统信仰中,菱形的卍字符也是神圣的标志。刚果文物的收藏家Marc Leo FELIX先生说:“卍字符代表了生命的四个重要时刻:出生、成熟、死亡、再生。上半部是人间,下半部代表灵界。是一种灵魂转生的观点,生命的不断循环。也可解释为一天的四个时刻:早上,中午,黄昏,午夜。”
根据卍字符的年代以及出现的地理位置看来,卍字符几乎是同时而普遍的出现在东方与西方,甚至出现在不同的陆块,而且意义和用法相当类似。它关联到人类文化中的非常重要的共同之处。它出现在庙堂、神殿中,它出现在生命的诞生与死亡仪式中,它出现人们在对生活的憧景和希望中,它似乎象征了人对生命永恒幸福的祈求,与信仰是分不开的。
卍同卐。《楞严经》卷九:“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晃,有千百色。”真鍳疏:“卍者,彼方万字也,如来胸前万德吉祥纹也。”《通俗编·数目》引《华严音义》 :“卍本非字。周(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上权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见《汉语大字典》51页。
与数学间关系
数学家发现,“卍”似乎是象征着使人眩晕,产生错误数学结论的符号。如果顺着“卍”的符号阶梯状的划下去,就会使人迷糊。也就因此,“卍”的本意----据科学家认为:“象征着一种魔念。”
符号新解编辑 播报
佛家卍,道家易家河图洛书、太极、四象、八卦与基督教圣经中的基路伯、十字架,是同一个符号演化而来。
这个符号其实很简单,它就是几何学中的正四面体(正三棱锥)。
三棱镜能分解阳光。(圣经旧约,彩虹之约)
这符号的含义却不简单,它是一个稳定态,永恒态。
人的基因双螺旋根本不完全,而完全态基因状态,或就是它。
它也是很多星系的悬(旋)臂,也是阴阳鱼的亲戚。
注:星系悬臂 或 星系旋臂 是不一样的状态,看过《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人会知道,这只是星系无尽状态中的两种。《大方广佛华严经》多卷都描写星系形状。“臂”字侧重于凝聚的状态,“悬臂”侧重于散漫的漂浮状态,“旋臂”侧重于关联的旋转状态。二状态均在《华严经》描述中出现,也在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照片中出现。故而“xuan”字弱其义,”臂“字强其义。都难以详尽真实(如来)之义。
特别注明
希特勒虽然不懂“卐”是什么意思,但他认为那就是权力的象征,有朝一日,他也想成为像院长那样的“掌权者”。不过,这只是希特勒将“卐”字作为纳粹党旗符号的一个推测罢了,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两个说法。第一个,纳粹党的含义是“国家社会党”,在德文中,“国家”与“社会“的字母开头分别是“N”和“S”。当两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时,希特勒灵光一闪,就想到了“卐”字。
第二个,希特勒受到了一个名叫“新圣堂骑士团”组织的影响,他们有着共同的“反犹”理念,于是,希特勒就沿用了这个组织的“卐”字符号。不过,纳粹党旗的符号与佛教的“卐”还是有所不同的,佛教的“卐”是金色的,纳粹的“卐”字是黑色的;另外,希特勒还把“卐”字左旋了45度,并不是原本端正的样子。
好巧不巧的是,希特勒更改之后的“卐”字,却是蒙古流传了数百年的符号。据外媒报道,蒙古一说唱歌手就因为在舞台上唱歌时,穿上了带有“卐”字的服装,于是就被一名E罗斯外交官殴打至休克,造成了一个天大的误会。所以,与佛教、纳粹有联系的“卐”字,大家还是慎用为妙,否则的话,也许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何金芳,艺名晨风,自号诗迷,福建漳州市长泰县人。中华文华传媒 (原中国闽南原创文学社文学顾问),军旅诗人,书画家。 1968年3月入伍,曾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现改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从事编辑工作,系部队文职官员。曾立三等功一次,并多次授嘉奖。1984年3月军转地方县政府机关从事新闻报道,系公务员,己退休,二级书画家,诗人。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闽南书画院常务理事,漳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市楹联学会理事。曾参与撰写建国后第一部《长泰县志》,县《民间故事》三套集成编撰工作。著有中华诗词《芗江清吟》一书。其作品在人民网,台湾网, 当代文谈,中华作家等微创平台发表。另有续集诗稿近四千余首,被诗词界号称为“高产诗人”。
“新青年兴家乡♡实践奉献青春力量”寒假社会实践 专题报道(二)
“虎啸中国年·年味”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暨壬寅年福虎闹中华艺术作品欣赏专场
中国著名作家刘岸长篇小说
《子归城》在喜马拉雅正式开播啦。
一件好事:从此刻起,直至整个春节,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听刘岸的《子归城》,不产生任何费用。叫限免。点开“节目”,就可以收听前六集。欢迎朋友们收听哈:
哪里可求《子归城》?请看这里:
扫码关注:【作家文刊】
《血染的风采》,一首要被忘记的歌曲,如同那场战争,在我们的记忆中失去。
魏能强 快手
ID: 1765474228
新加坡华人作家林剑、许利华诗歌作品集(五)《上帝的吻痕》——贺曾祥宇一周岁生日(林剑、许利华诗歌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