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新勇 王成宗

图为主人翁南下干部罗桂生先生
火红的七月,骄阳似火。
记者赶往岳阳市湘岳医院住院部6楼20号病房。“罗老,哪儿不舒服住院了?”记者进门便问。“老伤复发,没大事”。他精神挺好:“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我,不仅住院免费,还一天补贴10元生活费。”
近90岁高寿的罗桂生,岳阳市平江县板江乡人(今岳阳县)。是一位参加过抗日除奸、解放战争、进藏修路、抗美援朝,5次立功的五级残疾老党员。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岳阳市委组织部给他送来了金灿烂的“颁给50年以上党龄共产党员”纪念章。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如今住在岳阳市蔡家社区一栋宁静的小楼内。

少年抗日除汉奸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弃守后,岳阳亦于11月12日失陷。湘北的岳阳、湘阴、平江等县均遭日军铁蹄践踏。平江县是革命老区,当年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影响深远。在中共湘鄂赣特委和新四军平江留守处的领导下,平江人民以各种形式抗击侵略者。1939年8月,13岁的罗桂生,参加了月湾少年潜伏队。他在二小队,和小伙伴一起,侦察敌情、传递情报、潜入敌后破坏敌人通讯线路……
当时,国民党82师驻防平江。有个东北籍副连长,满脸横肉、光秃脑袋,人们称他“刘光头”。他私通日军,暗地收集情报。1941年3月,少年潜伏队女子队,有个16岁的秦姑娘,开始注意和跟踪刘光头。刘光头察觉后向日军告密。秦姑娘被捕后,满身浇上汽油,被日军活活烧死。15岁的罗桂生随后接受任务,续续观察和跟踪刘老头。

“哪里有抗日武装,哪里有抗日活动,刘光头就去哪里蹓跶。”罗老说:刘光头获取抗日军民的情报后,以去北线(敌占区)看望妻子为名,把情报送给日军。罗桂生利用年少给亲戚送蔬菜、捎鱼干为由,潜入北线,跟踪侦察。多次见证之后,将情况报告给抗日驻军。后经军方调查核实,刘光头是日军收买的汉奸,少年潜伏队女队员秦姑娘被害,证实是他所为。抗日驻军经审判后执行枪决。月湾少年潜伏队和罗桂生因此而立功受到表彰。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平江县的地主、土豪们加倍盘剥穷苦农民。罗桂生的父亲因欠债被逼寻死。19岁的他为父还债,自愿卖身到本乡许家做苦力。1948年2月,国民党为内战大抓壮丁,罗桂生又为许家顶替壮丁,被送往东北绥中县国民党新5军独立师三团当勤务兵。当年5月5日晚上,他利用勤务兵之便,连夜投奔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学习整训,后被编入第七纵队直属通讯营。那年9月,他参加了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保证了锦州战役的胜利。一天夜间,罗桂生和两个战士一道,奉命送一紧急文件通过敌占区,通知另一部队天亮前赶到塔山北面一高地,按作战计划阻击敌人。由于沿途敌情不熟,摸索到敌军一暗哨时,“突突突……”一阵机关枪响,一个战士应声倒下,当场牺牲。他机智地一个翻滚,在夜幕掩蔽下,迅速通过敌哨,按时送达文件。天亮之前又准时赶回部队,立战功一次。
风卷残云回江南
1949年1月,天津战役俘虏敌军11.6万人,分批分地组织俘虏整训学习。罗桂生参加了对被俘人员为期3个月的整训工作,以提高“解放战士”的觉悟为重点,发动他们诉旧社会的苦,诉旧军队的苦。在诉苦的基础上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进一步解决部分“解放战士”思想不坚定,斗志不坚强的问题。这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政治工作的一大创造。在加强军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解放战争胜利进程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俘虏中有一营长,隐瞒身份,串通几个连排长,私下秘密开小会,有时他们还摩拳擦掌。罗桂生过细观察的同时,窃听到了阴谋内容。原来,他们在策划一次叛逃,趁整训人员调往石家庄的途中组织暴动。罗桂生及时报告上级,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天深夜二点多钟,正在站岗执勤的罗桂生警惕地发现被俘人员一个接一个地出来解手,俘虏营长东张西望,神态紧张,情况异常。不一会,一个被俘大汉悄悄从背后抱住了罗桂生的腰,另一个跑过来抢他的枪。说时迟,那时快,罗桂生飞起一脚,将抢枪人踢翻。随即鸣枪一声,枪托猛击抱腰敌俘的下裆,制服了暴徒。枪响之后,有准备的各排立即赶到现场,及时平息了这次暴动。往审讯查实,报上级批准,为首的敌被俘营长和几个坚持反动立场的叛乱骨干,就地正法。罗桂生为此获一级英模一次。
1949年3月中旬,罗桂生随胜利大军到达安徽安庆。4月20日19时,我军几百门炮火撕破了沉寂,火光闪闪,雷霆万钧,渡江战役开始了,二、三野突击团率先强渡长江。南岸敌炮齐放,机枪横扫。罗桂生所在排30多人乘一帆船划到江中心时,敌弹落在离船3米附近爆炸,巨浪将船掀得半立,部分战士落水牺牲。战士们冒着枪弹雨冲锋,登岸成功以后,解放军势如破竹,风卷残云。当时,罗桂生在12军军部独立工兵营3连任排长,参加了解放南京和上海战役。接着,挺进江西,解放金华。然后,遵命返回南京,再乘火车到达湖北孝感。
7月,正值南方盛夏炎热而多雨季节,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烈日当头,时而大雨滂沱。暑气蒸人,道路泥泞。作为工兵的罗桂生同战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在大部队前面一边修路、架桥,一边进军、剿匪,先后解放了荆州、沙市、常德等鄂西、湘西北一批城镇。在石门、桃源休整月余后,经慈利、大庸进军四川,参加了解放重庆、成都等战役。
进藏筑路二郎山
“二呀二郞山,高呀高万丈……”这首讲述为打通(四)川(西)藏线筑路将士英雄气慨,由著名音乐家洛水、时乐蒙谱写的《歌唱二郞山》歌曲,当年唱遍大江南北,也使二郎山闻名天下,使川藏公路更加神秘传奇。曾亲身参加过二郎山修路的罗桂生,每当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心情特别激动,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
“二郎山位于四川天全与泸定两县交界处,主峰海拔3437米,山上常年冰雪,时有暴雨,浓雾不断”。罗老见多识广:“1935年红军长征时翻越过二郎山,那时都是羊肠小道。”

1950年2月,毛泽东发出了:“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命令。这年3月,罗桂生调往18军支援司令部工兵十团,从四川雅安开始,后到二郎山紧张施工。一天打两至三个炮眼,几个月内完成炮眼千多个。“由于空气稀薄,饭很难煮熟,经常吃生饭。”罗老侃侃而谈:“开山劈石全靠一把铁锤,一根钢钎。冬天,战友们在齐腰深的大雪中修路。多数时间,身上捆着麻绳,系在腰间,在半山悬崖上,一个用双手扶着钢钎,一个挥动铁锤。18军数万将士,在军长张国华的率领下, 就是那样一锤一锤地修通了二郎山25公路盘山险道。修筑二郎山路段中,平均每公里就长眠着一名筑路烈士。”说到这里,罗老心情沉重,片刻不语。

1950年7月,抢修甘孜镇道浮大桥。罗桂生和7个工兵战友,从山上抬一株大树刚到桥头南侧,“嗒嗒嗒……”地响起一阵枪声,两个战友倒下河中,五人立即上山追剿土匪。百余斤的大树压在罗桂生的胸部,当即失去了知觉。后被战友救起送往康林二野野战医院。经医生检查,左侧胸部重伤,肺肝受损,腹部挫伤淤血。到医院内仍伤口流血,口里吐血,大便带血。“生命危急时,医院护士和部队文艺宣传队的姑娘们纷纷献血,是她们的鲜血救了我”。罗老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后又转院到成都二野野战医院,当时定为二等一级伤残(现为5级残疾)。
每天看电视,读报纸的罗老,非常关注二郎山的发展变化。他说:1998年,国家修通了全长8660米、宽9米的二郎山隧道,二郎山公路已是川藏交通的咽喉。二郎山还成为四川省级风景名胜。他笑了笑:“若有机会,希望再次回到那块热土,亲眼看看今天的二郎山。”
朝鲜战场忙运输

新中国成立不到8个月,朝鲜半岛爆发全面内战。美国驻远东空军和海军立即支援南朝鲜。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新中国的鸭绿江边。1950年10月19日夜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951年5月,罗桂生所在的人民解放军12军,奉命入朝参战。还在住院的他闻讯后强烈要求随军入朝。因为他已有残伤,没能批准上前线,被安排在吉林省安东志愿军四团留守处,担负汽车队军需物资押送任务。利用汽车输送军事人员和物资,是当时朝鲜战场实施后方机动和物资供应的重要基地。

“现代化战争消耗的是大量的物资和弹药。因而,运输供应在战场上具有重要地位。”罗老介绍说:“随着战争的推进,志愿军供应线迅速延长,粮食、弹药供应予盾非常突出,有时部队打得正顺利时,由于后勤供应跟不上,不得不暂时撤出战斗。美军也清楚这一点,他们把切断中朝人民军队的后勤运输线,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集中在朝的多数飞机,对志愿军后勤运输线实行“重点轰炸”、“集中轰炸”或“空中绞杀战”,既凶又狠。可以说,汽车运输队每天都是在敌机空袭中度过的。有一天夜间,汽车运输队开着灯行驶,被敌发现后,一批又一批敌机轮番轰炸车队,汽车一部又一部被毁。突然,罗桂生所乘汽车被一颗燃烧弹击中,他全身着火,立即跳下汽车,在沙地上滚了几翻,才磨灭了身上的火苗。有次坐汽车到前线执行任务,几架P—52型轰炸机低空飞来,雷鸣般的机声撼山动地,他迅速下车躲避。“哧——”,一枚炸弹正中汽车,瞬间汽车变成碎片。

当时,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在敌机连续轰炸下,大量汽车被炸坏,公路、桥梁被炸毁。沿公路两旁,到处可见被炸坏的汽车。然而,一支英雄志愿军的汽车运输队伍,也从战火中锻炼壮大起来。
“朝鲜山多林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汽车运输队,白天躲藏在树林之中,夜间关前灯,在汽车底下安装一个小灯,一辆接一辆地摸索着行驶。”罗老告诉记者:“根据实战经验,以后建立了对空监视哨,运输线上每隔几里的居高处设一观察哨兵,敌机来了鸣枪报警,汽车关灯隐蔽;敌机远去后鸣枪解除警报。用这种捉迷藏似的办法对付美机空袭,减少了汽车的损失。大家想方设法把军需物资运往前线,打击敌人。
“后来,经过多方支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拥有了大批飞机、火箭炮、高射炮等装备,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熖。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迫使美国佬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在朝鲜战场两年多,罗桂生运送军需物资上前线百余次。1953年11月,他从朝鲜回国,被安排到东北军区干部学校学习。因为他思乡念母情切,毅然回到了岳阳。先后安排在总后336工厂、3515工厂工作。1965年按革命残废军人条例退休。以后在岳阳参与了创办岳阳卫生纸厂、城北拉丝厂、南湖化工厂、城南糖精厂、市食品厂等8家企业。退休后的30多年中,他以残疾的病体,为国家创利税达亿元。

在罗老家里,记者见到了他获得的“辽沈战役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解放奖章”、“建设西南铁路纪念”(成俞线)”、“川康青公路筑路纪念”、“解放西藏纪念”、“抗美援朝纪念”、 “岳阳县第二届烈军属拥军优属模范代表会议”纪念、“给八大献礼奖章”(二一一工厂),以及“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家庭”等奖章、奖状16枚(张)。这位参加过大小战役数十次,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革命老人,是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见证人。
斗转星移,70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如今,罗老已是儿孙满堂了。儿女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有为,有的担负党政领导重任,有的已是知名企业家……回首往事,罗老感慨万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儿孙们幸福的今天。”他语气坚定嘱咐子孙:“要世世代代忠于共产党,要爱党、爱国、爱人民……!”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