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汉新
我母亲的五一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父爱如兰花开四会,父母亲逝去的身影花絮宛如电影浮现在我眼前记忆犹新.周末,就在我们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制定五一出游计划时,妻子嘱咐我千万别忘了提前给母亲打个电话,她说,你就让妈早点过来吧,咱们今年一起出去过劳动节。
应该是叫奶奶过来和我们一起过五一节。我那调皮的儿子强强在一旁纠正道,劳动节呀,奶奶天天过。
听着强强那奶声奶气的童音,看着他那副一本正经的摸样儿,我和妻子都忍不住地笑出了声。
说起我那在乡间劳作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他在我儿时印象中总是忙碌的,喂猪,担水,劈材,烧饭,甚至是哼着小曲哄我睡觉时,她的手中还不忘纳鞋底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读懂了母亲的艰辛。因为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家庭重担基本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特别是父亲去世后,孤独的母亲明显衰老了许多,如同一株在秋风中摇曳的芦苇,单薄而坚韧。
在小城安家后,我和妻子便想把母亲接来同住,可是母亲总是不肯。母亲说自己在乡下生活习惯了,邻里相亲的还可以相互串串门,聊聊天,她可受不了城里的那份拘束。不过,他只要得闲就会进城去看我们的。
此后,母亲总会隔三差五的给我们送些新鲜蔬菜和鸡蛋过来,更让我们过意不去的是只要母亲一来,她都会帮我们把房间彻底打扫一遍。看着干净整洁的家,也就难怪妻子经常开玩笑地说,母亲来我家就是过劳动节的。转眼间,我们的儿子已经上中学了。多年来我真的已经记不清母亲到底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劳动节了。
其实我也多次劝说过母亲,以后这些家务活不用她做了。可母亲总是笑笑说自己干活习惯了。其实,我知道,这平常的习惯,就是母爱。
母亲,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这样的年龄,正需要关心和照料,最需要有人与她说心里话,拉拉家常。然而母亲总是牵挂着不在自己身边的儿子,时刻想着自己还能为儿女你们分担些什么,这让我心里顿时涌上一股隐痛和一份自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永远弘扬传承家风,父母亲生活不容易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多孝敬父母亲吧。今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陪母亲过一个幸福团园欢畅的劳动节。想着,我已情不自禁地拨通了老家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
我想,什么是孝,这就是孝,儿女回家不一定要给父母多少礼物,有时间就回家,陪他们说说话,散散步,做做饭菜,洗洗碗筷,扫扫地,为他们洗洗脚,剪剪指甲,让父母亲感到舒服,感到温暖,不孤独,不寂寞。我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有孝心,要是缺少孝心,回到家,给点钱,给点礼物,然后扑在麻将桌上,那是缺少对父母细致的关爱。因此工作再忙有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亲吧,让孝心时时刻刻温暖着父母亲。 2 我父亲的细节 我的财富
父爱如兰,花开四会 ,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关怀我情景的画面,鼓励我工作生活坚持不懈砥砺前行。父亲的身影像电影花絮身临其境浮现我眼前父爱如山如兰宛如兰花盛开芳香飘万里。我的父亲是一名会计,他的口碑很好,会计岗位工作了40年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精细准确无差错。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同学的家长一旦知道了我是谁家的孩子,立马格外亲热起来,还一个劲地夸父亲的好,说他干会计工作如何认真,每月会计报表一目了然很清楚,我这才明白,是父亲认真细致的品性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其实,父亲的细心不但体现在工作上。记得那晚,我在家做作业,父亲坐一旁陪我,顺便翻阅我的语文课本。忽然,父亲示意我停下。他指着课本,问我,这个读什么字,蝇,苍蝇的蝇。我答。你看清楚。父亲说。我这才发现,原来课本上把苍蝇错印成了苍绳。父亲又问,老师给你们指出来了吗,我摇了摇头。父亲要我继续做作业,他拿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起来。等我做完作业,他将写了大半页的纸折叠好,放进我的书包,说,这封信你明天交给老师。蝇和绳,区别大着呢。
父亲注重细节的认真劲儿,我自小感悟很深,并让我受益匪浅。我参加工作,分配到酒钢炼轧厂。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我的同事个个抓耳挠腮,为找不到对象而发愁。桃花运却幸运地降临到我的头上,我家邻居王大叔主动把他的姑娘介绍给我认识,他说,说我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他,他认定我是个有出息的人。当秀气的姑娘第一次踏进我家门时候,我发现她眼睛一亮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房间,尤其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被褥,把她的眼睛吸引了过去。原来这个姑娘也是个爱整齐,心很细的人。姑娘后来成了我的妻子。后来,我参加工作,注重细节的家风更是我如鱼得水。由于我工作认真细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炼轧厂先进工作者,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肯定任可。
千里之体,溃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平时我对儿子的影响,沿用了我父亲的风格,身教重于言教。儿子做事情很认真,有一天我问儿子,你有什么秘诀,儿子笑道,不是你传授给我的吗,注重细节,诚信待人。
对啊,这正是我的家风,父爱如兰花开四会的父亲。
刘汉新,嘉峪关作家会员。喜欢直播写作唱歌摄影书法绘画体育,多次获奖,2018年散文祖国颂荣获甘肃工人报一等奖,2021年诗歌向党致敬荣获甘肃工人报一等奖 美文刊发于嘉峪关日报酒钢日报甘肃工人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