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俊平:祖籍河北石家庄,出生在山西太原,成长上学工作于内蒙古。由乡村走进城市,从一线教学到行政管理,先后在中学、小学、教育局、招生办就职。退休之后仍具饱满教育情怀,一直关注高考动态及就业形式,连年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业余时间学习写作,偶尔拍照留住岁月,不求出名,只为娱乐。

科学设计高考志愿
李俊平
高校录招临眼前,莘莘学子夜难眠。
人生道路需规划,志愿蓝图早绘编。
目标院校详解读,心仪专业细斟研。
阶梯预案科精准,顺理成章美梦圆。

填报志愿指南
李俊平
高招志愿网上报,简要指南供参考。
录取流程要清楚,场所选择很重要。
网吧家中虽方便,突发情况难预料。
指定地点为首选,网信电力全程保。
志愿填报分段止,考生务必要记牢。
动态排名随时看,优选方案信手调。
院校章程细解析,自身条件详对照。
招生院校几百所,避开弱项精心挑。
专业性质要分清,发展方向需早晓。
未来趋势宏观看,按时就业才自豪。
服从调剂是否填?利弊关系衡量好。
闭网时刻最关键,把握命运几十秒。
登录密码严保管,以防枪手偷调包。
精准设计细心报,莫听外行乱指导。
十载寒窗辛苦尽,一朝命中声名到,
称心专业前程广,如意院校任翔翱。
咨询热线:15848919453(微信同号)

高考志愿填报之我见
李俊平
高考是近日社会各界议论的热点话题,填报志愿牵动着众多上线考生和家长的心,志愿填报是考生未来人生的起点,是将来进入职业生涯的初步定位,也是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抉择。
考生能否依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兴趣爱好、职业取向筛选出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能否在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做到对号入座精准占位,能否顺利被第一志愿录取而一步到位,对于考生来说是继文化课考试后的又一次大考,这次考的并非课堂所学知识,而是正规渠道信息流的汇总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的分析判断,是未来人生职业取向的定位,这一繁琐复杂难度较大的课题,只有亲自参与过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善于归纳总结的老师才能讲清说透。
有人说“前三天考学生,后一个月考家长”,也有人说“高考成绩占六分,志愿填报占四分,考得好不如报的好”....... 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鱼龙混杂的填报志愿机构,众说纷纭的小道消息,搞得家长和考生雾里看花,摸不着边际理不出头绪,有的考生盲目从众,仿照同学的志愿填报导致牛头不对马嘴,有的考生完全依赖填报志愿机构,所报志愿严重偏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有的考生志愿被他人代报而引起纠纷......
本人凭借多年从事高考招生工作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历年来指导众多考生填报志愿的实战经验,就考生如何科学合理填报志愿作提纲式总结,供考生和家长参考,但愿考生在设计志愿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避免因志愿填报不科学、不合理、不精准而造成“高分低就”、“上线脱档”或录取院校不理想、录取专业非所报的后果。
一、读懂招生政策
高考可以说是目前各行各业中最阳光的工程,从报名、参考到院校录取,从照顾条件到降分政策,从招生简章到招生章程,从招生名额到计划调剂等一系列的政策、规则、细则已全部向社会公开。考生填报志愿前的首要任务是读懂招生政策,熟悉相关规则,设计志愿前要细读官方公布的招生计划、院校招生章程、招生专业要求,弄清录取流程、投档比例、调档原则、排序方法、专业调剂、退档原因等,只有把上述一系列政策、规则、章程、流程读明白看清楚,才能为下一步科学合理的设计志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详解意向院校
高校是考生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学校对考生未来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设计志愿的第一要素就是了解学校。了解一所院校既不能从学校名称上鉴别好坏,也不能从学校所在的城市来判断其优劣,名称高大上的院校不一定是名牌大学,如过去一直生源不好的纺织类、煤炭类、钢铁类院校更名为“xxx科技大学”后身价倍增生源爆满,设在大都市的院校不一定全是“高大上”,从历年招生录取的统计结果看,校址设在“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的院校录取分数线炒的很高,考生只追求大都市而忽略了学校本身。目前我国有普通高校29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1200多所,还有游离于国家计划之外的“野鸡大学”392所。学校有三六九等之分,虽然“211”、“985”、“双一流”的概念众所周知,但“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地属院校”、“部省共办”代表什么?“强基计划”、“专项计划”、“定向录取”如何理解?“分校”、“独立学院”、“二级学院”、“校企联办”、“中外合资”等有何区别?“国办和民办”、“高职和高专”如何鉴别?琳琅满目的高校,五花八门的名词,大部分考生和家长不能完全读懂,其实,每一所院校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特点,学校强项在哪里?主打专业是什么?学生就业渠道是否畅通?这些都应在了解范围中。记得曾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一考生在第一批院校正式录取之前就接到一份“xxx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按照入学须知准时去该校办理了入学手续并就读,在半年后的一次“结业考试”中,才知道这是一所未列入国家招生计划的“野鸡大学”。此考生当年的高考成绩已上二本线,完全可以被录取到正规二本院校,由于不懂招生政策导致终身遗憾。
三、明辨专业性质
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关系到大学阶段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未来职业取向的定位。某某专业开设多少门必修课,有哪些选修课,这些课程可应用到哪些领域、哪些行业,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设计志愿时一定要剖析清楚。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填报志愿时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考生既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合个性特长的专业,又要考虑此专业将来的再深造机会和就业趋向,就业趋向与社会发展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时很热门,四年后却遭冷遇,究竟哪个专业将来好就业?不仅需要了解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各行业各领域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还要纵观国际经济发展形势,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认真分析理性判断。目前我国大学本科专业共有13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740个专业。报考志愿时既要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专业,还要预测未来社会各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本科四年,专科三年只是一个学习周期和成长过程,最终学有所用、走向社会、顺利就业才是考生最为关注的焦点。
四、科学设计志愿方案
高考成绩和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在六月二十三日左右公布,六月下旬试点高校对入围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组织考核,军事、公安、司法等提前录取院校录取工作相继展开,第一批录取院校在七月三日开始,这阶段考生的当务之急就是设计志愿定出方案,虽然高考志愿实行“网上填报”、“动态排名”极大地方便了考生,随时可看到自己在“院校排名”和“专业排名”的动态位置,但每一批次的院校从划线投档、院校阅档、预录取、正式录取的所有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工作日,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只有几小时或更短,这就需要提前设计出几套方案在正式填报志愿时对号入座。设计志愿的依据是高考成绩在相应批次的排名和院校录取投档线的预测,这就需要从正规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分析研判一所院校的投档线和录取线,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角度依据考生的兴趣、性格等因素,设计出几套梯度排列的既符合考生发展计划,又接近未来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的理想志愿方案。在正式填报志愿时就可精准定位、对号入座,达到第一志愿顺利录取之目的。
最后,祝愿所有上线考生设计出科学合理,定位精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高考志愿,第一志愿顺利录取,在理想的大学激发出最大的潜能,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2022年6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