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天钊在杏林
认识汪天钊是从文字开始。
2014年6月,第四届苍生录全国有奖征文期间,我在河洛文苑看见署名为“蟋蟀”的一篇文章《德章大伯》,写的是他们村里的一位村民。该文的笔法十分细腻,对一位几乎被时间遗弃的老人充满了同情,其写实格调非常符合征文要求。于是我私下给他留言,让他把这篇文章发到我们的征文邮箱里。


苍生杯评奖的流程非常严格,具体操作环环紧扣,任何一个评委都不可能主宰评奖的结果。作为具体选稿人,我先要在所有来稿中选出最有可能获奖的篇目,篇数为设定奖项总量的一倍半到两倍。这些选出来的文章全部隐去姓名,打印出来之后,分发给7名评委各自独立打分,分数从80~100分不等。尽管评委们打分的标准会有差异,但真正的好作品是不会被遗漏的,因为聘请的评委都是富有写作经验的高手。最后我们把七位评委召集到一起,把每一篇作品获得的分数相加。分数较低的被自然淘汰,分数最高的便顺理成章地拔得了头筹。
后来《德章大伯》被评为优秀作品,并被编入第四辑征文作品选集,作者蟋蟀也就是汪天钊,名正言顺获得了500元奖金。我们按照制定的评奖规则行事,每位获奖作者都是因他们的作品质量而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与我这位选稿人和主编绝无干系。每次当评委们完成了大量阅稿和甄别工作之后,出资人刘海先生,照例只是请大家在一起聚个餐,感谢评委们的辛勤劳动,并无一分钱酬劳。这是我们在聘请评委时就有言在先的。
在这次获奖之后,天钊又接连3年参与了征文投稿,并且获得了一次优秀作品奖(奖金500元)、两次二等奖(奖金1000元)的骄人成绩。

第四届苍生杯征文评委黄秉忠为汪天钊颁发奖金

第五届苍生杯征文评委刘建超为汪天钊颁发奖金
2015年8月8日,第五届苍生杯颁奖仪式及洛阳电视台当晚播出采访汪天钊的录像。

第六届苍生杯征文评委艺辛为汪天钊颁发奖金

上表为《老支书》一文在第六届“苍生杯”征文匿名评比中,获得评委给出的分数和排名情况。《老支书》原文及文学博士李少咏教授的评论链接地址:
https://m.booea.com/news/show_2677204.html&&share=13233946671&

第七届苍生杯征文评委赵小江为汪天钊颁发奖金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一再受到评委们的青睐,完全取决于他对文学的虔诚和敬畏。他的文字就像清冽的山泉,晶莹澄澈坦诚率真,从无装腔作势,坚拒高深莫测,远离自命不凡,绝不卖萌发嗲。读了他的作品,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接地气,什么是眼睛朝下,什么是不怕不识货。
我业余写作已40年,自认为不可谓不努力,却远不如天钊所抵达的文学境界;但是,有天钊这样的朋友和我同场竞技,也给这把老骨头注入了几分“尽量少落后一点”的坚持,催我打起精神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冷慰怀(右),40后,江西宜春人,职业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曾连续8年主持“苍生杯”全国有奖征文的选稿、编辑、出版并担任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