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革命军人的信仰
作者:周其河
“信仰”这个词,对于稍有点知识的人并不陌生。它是指一个人对某个思想或某种宗教的一种信奉与敬仰,可说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
那么信仰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呢?有的人说,凡是活在世上的人都有信仰,依我的看法不一定吧。有的人在世上就那么稀里糊涂地过,无奋斗目标与追求,你说能有信仰吗?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人是有信仰的,而且都在为信仰不懈地努力。
没有信仰的人,生活是枯燥的、无味的、也是无聊的。因而无信仰的人活的是命,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般。
凡是有信仰的人,靠着信仰而活着、支撑着,为信仰而战。即使箪食飘饮,也会怡然自乐。有了信仰,宠辱皆忘,舍得一切。因而有信仰的人活的是人,具有生命意义的价值。
但凡有奋斗目标的都有一份崇高的信仰。翻开历史的书卷,追溯时光的涟漪,你会发现,不管是上至伟人志士,还是下至云云黎民百姓也罢,茫茫人海中都在追逐信仰的道路上,找寻那属于自已的答卷。
我这里要讲的是一个革命军人的信仰。小时候,我最爱看电影战斗故事片,有时放学宁愿饿着肚子,跑到离家十多里的村庄去看电影,而且不止一次。那些战斗故事片中的英雄人物,的确感染了我,陶醉了我,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产生了酷爱解放军的情感,从那时起,就立志长大后要当兵。高中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来到了人民解放军这个革命的大熔炉,接受毛泽东思想这所大学校的战斗洗礼。
五年多的军旅生涯,我耳闻目睹战友中的忘我战斗、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人与事;亲身感悟到我们每一个战友都怀有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尽忠,为民尽责,无私奉献,忘我奋斗;
战友之间结下了同患难共命运的牢不可破的战斗情谊。我深深懂得,战友们清澈的爱,只是为了祖国与人民,甘愿全力以赴、同心协力守护家国安宁。在连队红与火的集体大熔炉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摸爬滚打,枕戈待旦,这里镌刻着战友们的青春年华。让我亲身领悟到,一个军人的信仰是多么的崇高与伟大;一个军人的信仰是多么的纯洁与朴实。”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的安宁高于一切”,我们每个战士用孤独成就人民的幸福,用艰苦维护了富庶,用献身支撑起人民的安宁。这就是一个革命军人最可爱之处,也是连队战斗集体的光辉写照。

坚定的信仰就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正因为有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周恩来、贺龙,他们审时度势,排除中央代表张国焘的干扰,毅然决然举行震惊中外的伟大壮举,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从此人民有了独立的武装。正是因为周恩来、贺龙具有崇高的革命信仰,才如此作出惊震寰宇的革命义举。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他东渡日本求学,西涉欧洲寻求马列真理。回国后担任黄浦军校要职,为革命培育军才英才。参加北伐讨伐军阀,举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等一系列具有重大革命影响的活动。在革命的每一个紧要关头,都留下了他永不磨灭的革命足迹。这就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在激励着他,并为此光辉战斗了一生。贺龙总指挥,八一南昌起义前,身居要职。但他毅然放弃高官厚禄,投身革命,投身共产党。他统率的第二十军成为起义的主力军,为南昌起义的成功暴动,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人民军队的缔造创造了光辉的业绩。贺龙为革命毫无保留地奉献了一切,在他的影响下,贺氏宗亲为革命先后牺牲二千多人,这也是亘古罕见的,难道不值得颂扬吗!所以,信仰是一面旗帜,她在引领着革命军人勇往直前,永不退却。

坚定的信仰是方向,是灯塔。
自"八一"后,革命老前辈们,为了追求信仰、实现信仰,他们前仆后继,历尽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用双脚艰难跋涉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面临死亡,毫无畏惧。他们脸上浮着菜色,他们的眼睛凹陷,草鞋已经破烂不堪,军衣已经陈旧累年,可他们的眼睛依旧炯炯的盯着前方,他们铮铮铁骨,草潭中沉下去的是他们挺立的身躯,可他们仍旧是压不弯的是红军战士的钢铁脊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战士?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舍生忘死,在所不辞。这就是一个红军战士的崇高信仰。
也正是为了这个信仰,革命老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用小米加步枪苦战十四年,打败了东洋鬼子小日本。我们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他用忠诚捍卫民族尊严,应值得所有有血性的中华儿女的敬仰。他就像万里长城下的无数基石,勇敢抵御外来者的侵略。他的英雄事迹再一次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有信仰,完全可以克服很多常人难以克服的困境,虽然肉体已经死亡,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万古长青。
在《亮剑》中,我们看到的独立团,他们就是不怕死,他们就是永不言败。那个骑兵连,慷慨激昂,奋勇杀敌,没有一个退却或开小差,他们坚决跟鬼子战斗到最后一刻,全部阵亡,连小鬼子都脱帽致敬。可见有信仰的人,活着被人敬重;哪怕死了,也会被人敬仰。正如硬汉海明威所
说,"身体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正因为有了信仰,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一举消灭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用单臂托起炸药包,舍身炸碉堡。他的英勇壮举深深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林海雪原》中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独闯杏树林”,"智取威虎山”,身经恶战屡建奇功,是个出了名的侦察英雄、战斗模范。表现了他”忠诚担当、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革命军人的信仰,这个信仰是革命军人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为了人民与国家,英勇奋斗,赴汤蹈火,让鲜红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这个信仰从而使祖国结束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开始绘画新中国华丽的乐章。
正是因为有了信仰,赴朝人民志愿军凭一把炒面一把雪,最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及其十六国联合国军队。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稀奇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上甘岭战役,黄继光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们开辟出胜利的道路。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为完成匿伏任务,任凭烈火焚身,纹丝不动,严守纪律,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承受着肉体被焚烧的剧痛,用生命换取胜利。黄继光、邱少云对党至纯至高的追随,不因死难逼近而沮丧,反而更见其贞洁。可见他们的信仰是多么的坚定与珍贵。

坚定的信仰是灵魂,是魅力。
牢记使命,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勇于担当。这是和平建设时期人民赋予军人的职责。也正是为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信仰,每一位革命军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人民再立新功。
环境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但对于绝大多数军人来说,当兵就意味着告别繁华,面临寂寞,置身于穷乡僻壤,或是留守于边关冷月;意味着主动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浪漫潇洒,而必须与钢枪为友,与星辰为伴,坚守边疆站岗放哨;意味着耳闻目睹大多数人的自由幸福快乐,而甘于在战斗集体中接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和超强度的军事训练。意味着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必须义无反顾冲上前去。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抗击非典,严控新冠,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时时刻刻体现一个革命军人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伟大气魄与英勇气概。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是新时代精神的标杆,是革命军人信仰永驻的典范。他曾说过: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平时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甘当"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王杰,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面对即将爆炸的炸药包,他纵身一跃,挽救了十二人的生命,将自己永远定格在年轻的二十三岁。雷锋与王杰,他们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支柱着他们。
现在不少人在说,当今社会军人最可爱,其实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军人之所以最可爱,他们可爱在舍小家保大家,守土有责,乐于奉献;他们可爱在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与高尚情操;他们可爱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牺牲自我,不辱使命;他们可爱在永远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高贵信仰,保驾护航,抵御侵略,用军人的血肉之躯筑起坚固的绿色长城,这就是一个军人的初心永远,这就是一个军人的博大胸怀,军人永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

周其河,男,195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伍军人,曾在山东广播电台、济南日报、军区前卫报发表过豆腐块大小的通讯新闻。中心学校校长兼支部书记。曾在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杂志、省教研室、山西省教育教学论坛发表不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