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记锁行 美名远扬
文/周永素
在重庆南岸上新街,有一家响当当硬梆梆的“重庆段记锁行”。以前,这锁行的名称是“重庆段记开锁行”。现在,少了一个“开”字,不是不开锁了。去掉“开”字,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这就不只限于开锁、修锁,还卖锁;还有培训、教育;不只是一家店,还发展成为连锁店;不只是结构简单的A级锁、结构复杂的B级锁,还发展到智能锁、指纹锁;不只经营锁的业务,还增加了木门、防盗门的经营。
“段记锁行”,掌门人是段茂和。
段茂和原籍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一九五八年出生,现年六十四岁。兄弟姊妹七个,段茂和排行在男性中第三。
在段茂和的童年记忆中,刻骨铭心的就一个字:“饿”!
求学之时,段茂和就读长寿七中,那也是长寿顶呱呱的好学校。因段茂和学习努力、成绩好、字写得漂亮,班主任老师就把办黑板报的事交给他。每次出色地办完黑板报,班主任老师总要塞一个干壳饼给他作为奖励。在那些年头,吃饭要定量,买米要粮票,一个不起眼的干壳饼,不是山珍海味,却是老师从牙齿缝中省下的口粮啊!班主任老师看段茂和学习勤奋成绩好,思想进步肯做事,就推荐段茂和加入了共青团。
扯扯绊绊,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家里再也凑不出两块钱学费。段茂和向残酷的生活低头,他回到乡里,扛起了月亮锄,只得到土中去刨食。这以后,段茂和曾经到生产队的砖瓦厂打砖。
后来,段茂和跟随大哥到镇上学修理修配手艺,开始接触到修锁配钥匙行业。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梦想过上好日子的段茂和,闯荡来到重庆谋生。在观音桥摆路边摊,经营修锁配钥匙,换伞骨伞架,换拉链等为百姓生活服务的小生意。那时候,每天还要交给生产队一元钱,一个月三十元。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忙时段茂和回家干农活,忙完农活再返城干修理本行。
这以后,为了谋生,段茂和进校办工厂当钳工、干铸造。因为聪明能干、忠实可靠,还协助管理,当上了车间主任。
一个偶然的机会,段茂和看到卖水果既自由,也赚钱,就从厂子里跳出来去卖水果。说起容易做起难!真是条条蛇都咬人,水果卖不掉,很快就烂了。段茂和亏得血本无归。
这时候,段茂和心灰意冷。生意如此难做,市场寸步难行,便产生了回老家的念头。他去观音桥的幺姨家里,幺姨给他煮了一大碗面条。这一大碗面条,在段茂和的老家,已经算是奢侈的享受了。他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面条,一边在问自己:“吃完面,我就真的认输了?回去了?”
段茂和又是一个不肯轻易认输的人,他心有不甘。
他心里对自己说,一个人可以有梦想,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好日子。但是,不能只是停留在梦想。如果不艰苦奋斗,如果害怕困难、经不起挫折,轻易就放弃了,梦想岂不就是空想了吗?不行,我不能当逃兵!我一定要在重庆闯出自己的事业!
做什么呢?自己唯一还有一点修补手艺,那就做修补,还是当“锁将军”,干老本行!
那个年代,南岸区政府、区委还在上新街,这是南岸区比较热闹的地方。段茂和就选择在上新街摆摊。段茂和从开始的择地摆摊到租房开店;从一般的修修补补到研究门锁。日精月进,慢慢地淡去修补而从事防盗门锁的开锁、修锁、换锁服务。这在当时,南岸区没有第二家,整个重庆也是很少。段茂和的生意越来越好,慕名而来的徒弟也越来越多。不管是熟识的或是慕名而来的,还有周边群众,都叫他“段师傅”。这三字,包含着尊重,包含着信任,包含着亲切!
当工商局开始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段师傅第一批主动申请办理了营业执照,他也是“南岸区私个协会”第一批会员。
2008年,《重庆晨报》评选开锁诚信单位,段师傅光荣上榜。《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电视台630栏目,先后登门采访报道。《重庆晚报》有篇文章评论他:“楷模行善事,大爱感染千万家。”段师傅说:“我就是个小老百姓,莫要忘根忘本。要做善良的人,不要整人害人。”
开锁,是个特种行业。锁这个东西,老话说,只能锁君子,锁不住小人。开锁匠,能打开顾客要求的这种锁、那种锁,但绝不能打开自己心中的私心杂念之锁。心中的这把良心锁,必须牢牢锁住,必须相当牢靠,绝不能生锈。

国家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经济突飞猛进,城市日新月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相伴而来的,开锁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段师傅,经过几十年的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早已经成为开锁的行家里手,技艺精湛。他就爱说那句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是金是铁,试了才晓得。”如今,在段师傅手里,一般结构的A级锁,几十秒钟内打开,业内通称“秒开”;结构较为复杂的B级锁,40分钟打开;结构特别复杂的C级锁,包括电子锁、智能锁,至多4个小时可以打开。
段师傅开锁,当然要收费、要钱,不要钱喝西北风?说白了,开锁,也同样是谋生的手段。然而,在段师傅眼里,同样是钱,有的能要,有的绝不能要。有时,段师傅不但不收钱,还要倒贴钱。段师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也有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一把门锁,满城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凌晨两点,段师傅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不停地响了起来。被吵醒的段师傅迷糊中摸索着手机,他很平静,从事开锁行业30多年,自从有了第一个手机以后,半夜机响已经成了常态。一定是哪个客户又被锁在门外了。清醒了两秒,定了定神,段师傅拿起电话,看着显示屏上派出所张警官的来电,心里紧张了一下。“你好,张警官”。“段师傅吗?不好意思这么晚吵醒你,现在方便吗?有个小区住户有钥匙开不了门,我们怀疑进了小偷。你看能不能过来一趟,配合我们一下。”段师傅猜得没错,一般派出所警官来的电话情况还是比较特殊。“好的,哪个小区,几栋几号?嗯,行,半小时到。”在确定好了上门地点后,65岁的段师傅想让儿子去处理这个事情,因为自己这段时间没怎么休息好,加之也想慢慢退位了。但又一想还是算了,年轻人晚上应酬也多,万一喝酒了,酒后开车去处理肯定是不行的,还是不吵醒儿子,自己去吧。
到了约定的小区,段师傅见到了张警官和房屋的住户,住户是一个20多岁的“愣头青”,喝了酒。经了解,房子是这小伙子前几天才租的,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锁都好好的,回来就开不了了,这老旧小区是不是来了贼把锁也弄坏了。段师傅也不好判断,上楼再说吧。在小伙子带领下,大家走到了5楼2号房门前。空气紧张到凝固了。如果真遇到贼,贼还在里面吗?段师傅轻轻放下工具包,拿出专用的检查工具开始查看防盗门锁的情况。钥匙扭不动,锁芯出了问题或者里面插了钥匙。再继续,检查到天地锁是锁住的,钥匙都转不动天地锁又怎么锁上的呢?段师傅的心里有了疑问。
“小伙子,你早上出门的时候用钥匙反锁门了吗?”小伙子在一旁感觉晕乎乎的,但这个时候还是打起了精神。“没有吧,我直接关过去的,没有反锁门的习惯。”段师傅继续检查,小偷进屋的情况他这么多年还是经常遇到,进屋后反锁门的情况还是很少的。不对,里面保险锁住的。房屋里面有人!段师傅紧张了起来,向张警官示意屋里有人。难道贼还在里面?所有人的心跳加速。
需要再叫增援吗?“现在都先别动,离防盗门远一点。”张警官脚步轻轻地往楼下走,拨打着电话。
段师傅站在了一边,飞速思考着这样门锁情况里面会是怎样的情况。人是肯定在里面的,要真是贼,为什么会在屋里呆这么久且全部反锁呢?不对,贼不可能笨成这样!反锁的钥匙又是从哪里来的?难道哪里错了?先敲门再说。段师傅把疑惑告诉了张警官,建议还是先敲门,有危险堵住门再说。张警官来到防盗门前,示意大家做好防范准备。咚咚咚……楼道间的声控灯被不停地敲门声震动着亮着。
“哪个?”一分钟左右,屋内传来了问话。“我是派出所民警,小区保安也在这里,请开门。”当听到屋内迷糊睡意问话的声音后,段师傅和大家一样心里轻松了很多。也许是屋里人从猫眼看到了警察制服,门很快从里面打开了。一个穿睡衣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缝的一刹那,大家都确定了这是一场误会。
一脸惊讶的小伙子醉意全无。“难道是你记错楼层了?”张警官淡定地看着年轻人。“不好意思,我马上上楼试试。”小伙子急忙跑到6楼2号门口插进钥匙转动,门开了。“实在不好意思,我喝多了,才住进来几天,也记错楼层了,对不起。”
“把段师傅的费用先结了吧”,张警官看向段师傅,毕竟这么深夜了,收费是应该的。年轻人问多少钱,白天80元大晚上的收120,这是段师傅行业的正常收费,但看着年轻人也花得冤枉,就收100吧。年轻人听到收100,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师傅,马上月底了我还没有发工资,我这里只有50了,你看50行吗?或者先付50,发工资后补上。”
段师傅看着年轻人递过的50,看了看张警官,轻轻推开年轻人的手,没有收钱,小伙子自己留用吧,今后小心在意点。段师傅跟张警官打了招呼,转身下楼,开车回家。段师傅心里有庆幸,还好不是贼进屋哦;有温暖,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苦,能帮就帮,这也是温暖年轻人成长的过程啊!
可收可不收的钱,不收;不该发的横财,更是发不得。
树叶沙沙响,好像在回忆白天的热闹和繁华。
黑沉沉的夜空,疲倦的月光躲进了云层,只留下几颗星星放哨。街道像平静的河流蜿蜒在浓密的夜色里。深更半夜,有人“咚咚咚”敲门,急匆匆地来向段师傅求助。原来那人外出办事,一不小心,车钥匙、车辆行驶证、身份证全都锁车里了,离家又远,不方便拿备用钥匙。那人从包里东摸西摸取出名片递给段师傅确认身份。
等到段师傅终于给“名片哥”打开车门,那人开车走了。段师傅也正要打道回府,忽然脚下绊了一下,捡起来看,一个黑包,打开看,包里有钱,数了数,28600元。好像就是刚才那位“名片哥”的包吗?他就直接打电话给那人,询问是不是丢了东西,对方说,没有啊。段师傅说:怎么没有,一个黑包,里边有钱。对方才猛然想起。段师傅听他说出的金额基本对上号,就叫他赶紧又开车过来拿钱包。
段师傅回家后,跟老婆说起,老婆半信半疑,以为老段吹牛呢。段师傅于是又给对方打电话,想让他给老婆证实一下有这件捡钱包还钱包的事情,没想到再打过去,始终打不通。老段也傻眼了。老婆埋怨段师傅:“就算你拾金不昧,捡到钱包也应该交到派出所,通知失主自己去领取。这下好了,对方把你的号码都拉黑了;一则说万一那不是他的钱包,他报数金额只是龅牙齿咬跳蚤碰了巧;也或者万一他明天睡醒了到派出所报案,倒打一耙冤枉你偷了他好多钱,我看你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段师傅也懊悔自己只是一门心思想到物归原主,却是没有多想。
第二天,果然派出所打电话来了:“段师傅呀,请问你昨晚是不是帮别人开车门捡到钱包?现在对方找到派出所来了。”老婆在旁边一听,气不打一处,“看嘛,安逸了!好心不得好报,好泥巴打不到好灶。”段师傅心头也是咯噔一声,当真人心不古了吗?他闷闷不乐地来到派出所,看见“名片哥”就气愤愤地问:“我昨晚后头又给你打电话,你为啥不接?”
“名片哥”笑眯眯地说:“您跟我打电话了吗?对不起,我昨晚回家晚了,手机关机充电。今天专程赶过来。”段师傅没好声好气,“当时都没说金额不对噻,为啥瞌睡醒了反倒想起了向派出所报案?”
“名片哥”脸上写满谢意和敬意:“我不是报案,是来送锦旗的!”
民警协助“名片哥”打开桌上的一面崭新锦旗,上面镌刻着金光闪闪八个大字:“拾金不昧 诚信经营”。
段师傅感觉脸上有些热乎滚烫!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预约第二天下午三点钟开锁。段师傅到了开锁现场,见天地锁也锁上了。费力不劲开了天地锁,弯腰开正门锁时,这年轻人动手拈段师傅的手机。段师傅假装不知,站起身,说:“这门我打不开,另请高明。”下到三楼拐角处,年轻人凶相毕露,从衣服里头扯出一把刀,抵住他的胸膛,威胁说:“你今天开也得开,不开也得开。”段师傅轻轻拨开刀子,说:“你捅我两刀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样吧,我打不开,有人打得开。”段师傅给侄儿打电话,大声地说:“这家的锁,我打不开。我啷个晓得啥原因打不开呢?你快点来开噻。”下了楼,三个年轻人东张西望,很不耐烦,说段师傅骗他们,举起拳头相威胁。在这危急关头,侄儿带着几个精壮大汉赶来,三个年轻人如鸟兽散,一溜烟跑了。原来,段师傅的侄儿接到电话,就知道出事了。侄儿明白,没有老辈子打不开的锁。即或是真的打不开,也不至于叫我这当侄儿的去开。我有几把水,老辈子还不清楚?
有个小伙子说钥匙落在屋头了,要开锁。走到半途,见竹林旁边有七八个鬼头鬼脑的小混混聚在一起。段师傅感觉不对劲,捂住肚子叫:“哎哟,水火不留情,行个方便。”钻进竹林,从另一边上了公路,打个出租车就跑了。隔天,派出所拿来一个开锁工具让他确认。原来,就是那一伙人,另找了个开锁匠,骗他开门,把屋头的东西偷了不少,还把开锁匠狠揍了一顿。幸好,派出所及时破案,东西归还失主,赔偿了开锁匠医药费。
再一次,段师傅到大石坝开锁。事成后,对方蛮横不付钱,居然动手打他,还把劝解拉架的老太婆砍伤了。段师傅把他拉到派出所,派出所责令那耍横的人把房产证作为抵押,付段师傅的钱,赔老太婆的钱。段师傅顺便把开锁的五十元全都给了好心劝解拉架的老太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江北郑家院子有个孤老太婆,记性不好,总是丢三落四,三天两头就要段师傅过去帮她开锁。每次进门,一股酸臭味扑面而来。段师傅对她,不只是不收钱,反倒是十块、二十块的塞给她。段师傅的想法很简单很朴素,也很了不起:“钱不钱没关系。我帮不了所有的人,却可以帮眼前的这个人。”
段师傅这手艺,救急如救火。诸如:有的把钥匙忘在家里了,回家时进不了门;有的刚出门倒垃圾,一股风吹来把门关上了;有的把钥匙扭断在锁孔里了;有的锁孔被人恶作剧给堵上了;有的小孩在室内把门反锁上了;有的人把钥匙弄丢了......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还有,配合公安民警办案、配合消防队救火,更是让段师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一想到这些,他的心里暖暖地升起了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段师傅饿过饭、吃过苦、受过穷,改革开放好,党的政策好,加上自己努力,过上了好日子,总是忘不了还有困难的那些人。他上了年纪,不但教儿子继承事业,还教育儿子政治上要求进步,“听党话,跟党走”,不忘本。现在,儿子积极靠拢党组织,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
段师傅收的徒弟不少于七八十人。他挑选徒弟的标准,只挑选眼神正,人身正的。眼神游移不定,鬼眉鬼眼的,摇摇摆摆的人,绝不收徒传艺。
段师傅的名声好、名气大,找他的人很多,生意越做越好,江北、沙坪坝、望江、唐家沱,随时随地,随叫随到。
如今,段记锁行已经能开指纹防盗锁。他的技艺,识别能力强,能快速识别掉皮手指、脏手指、干手指、浅纹理手指、粗糙手指、老年手指。从营销专业毕业的儿子更是发扬光大,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把外宣品牌扩修成为十分醒目的“段记智能门锁”。
上说到天,下说到地,段师傅,不就是一个开锁匠吗?对的,没错!开锁匠,与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都是工匠。既然是工匠,是匠人,应该具有匠心,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精神。
段师傅,没有骄人的学历,没有显赫的职称,却有爱业敬业的职业精神,却有精湛的技艺,却有良好的口碑、却有创业的雄心。他说,诚信第一,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段师傅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人,他心里明白:关锁、开锁是有章法的;收钱、付钱是有规矩的;做与不做,是有底线的。说白了,要做事,先做人。
“锁将军”段茂和还有什么期盼?希望儿子把已经创立的事业传承下去、发展下去,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越做越强。
(南岸起风景——南岸区作协/南岸区私个协联合采风行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