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 源 归 来
作者 邵春生
今天的日历是2022年8月18曰,去年秋天,老文友们去曲靖沾益"南国园"采风,回来后写了几个字。一年过去了,今天翻出来看,好象还有一丝余温。于是发老文友,让大家有一丝回味。
有位贵宾来参加我们这次珠源金秋采风活动。釆风归来在交流中,他说:"虽冷雨风寒的,气候不好,一种寒凉凄凄的外部环境。但我在几天的活动中,在一日三攴中,赴珠源,上马雄山,冒雨登胜境关,喝双龙玉泉水……参加这几天的活动总感到大不同。不单让我增长许许多多见识。不仅于此,让我切身感受到,也深深难忘的是这似寒冬之中有一股暖暖如春的文友之情的暖流能暖了互相的心:那么纯真,朴实,耿直,能感受到您们心灵不加掩饰的质朴。他滔滔不绝地对着我倾诉着:"互相说话,做事,一言一行都高素质有亲和力……"

后来我与几位老文友通话中,他(她)们也在电话里以及与我交流吋,都与我说了这种同样的感概。我想我们文友之间总有一种东西是珍贵的,让我们因缘相聚。有的走开,有的进来。缘在那里嘛!
人与人之间,各什各样。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嘛。但从正统的中华文化讲:是要有与人相处的正能量要素的,简单讲:珍惜:是文友情的基因。尊重:是文友情的凝聚力。互为师友:是文友之间学有所长,盛而不衰的源泉。

文友们原来也都是一方"霸主"吧。在各县市曾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几十年人生创作中有不少作品标炳一方,不是庸庸碌碌之辈。但这些老文友秉性所在,从来毫无霸气,默默地埋头创作,不为利禄所动而一直守望文学田园阵地,人生多少磨难冷遇依然。
这些称为草根的文人,大多相识、相知几十年。有几位文友虽相交不深,但也心有灵犀"臭气相投"吧!他们扎根红土接地气,生活在民众之中知寒热。血是热的,心灵只有暖流热气!退休了(也有几位还未退休的),相聚成文友。(不是搞文的都能称"友"啊!)说来还真是一个字:缘!

缘呵,难得!
文到动情时,以诗咏之:
文人风骚秉先贤,吾辈恭学精神传。
夕阳暖辉传友谊,红河波浪铸诗篇。
2021.10.16于苦旅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