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江印象之一 古城新貌
作者 三求斋
播诵 红雨橙
傍晚,夕阳照在远处的玉龙雪山上,白皑皑的雪峰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玲珑剔透。古镇的大水车缓缓地转动着,发出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古老的节奏。石板路两旁的清澈的溪水中,绿绿的青苔随水波浮动着,在夕阳下变幻出一种神秘的色彩,仿佛置身于若隐若现的梦幻中。空中飘着纳西古乐的悠扬而缓慢的乡音。沿着清碧的小溪走去。溪畔是一排两层的木楼,屋角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木桥上,一个个盛装的纳西少女在举手邀请客人。一间间酒肆,一座座茶楼高朋满座,笙歌盈耳,客人们在这里享受着古城的浪漫与温馨。
我们选了一张临水的方桌。品着雪山水中长大的野鱼,嚼着高山草原喂养的牦牛干巴,喝着真正的藏族的青稞酒。一边天南地北有一句无一句的神侃,一边听着纳西歌手在吉它伴奏下唱“青藏高原”,这歌声中有一股纳西汉子的剽悍和粗犷。略微有一点沙哑的喉音使人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似乎在夕阳下,在威尼斯的海湾,听长髯飘拂的穿着黑披风的船夫唱“桑塔罗西亚”;又好像在薄暮中,在湄南河边的酒吧中,听弹着吉它的流浪歌手唱“美丽的梭罗河”。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流逝;岁月在这里迅速地淀积;思绪在这里自由地放飞;灵魂在这里缓缓地升华。这小桥流水,这水榭高楼,这串串红灯,这欢声笑语,这美酒金樽,仿佛那温柔妙曼的秦淮河,那诗情画意的苏州城,那香味诱人的城隍庙,那温情融融的濯锦江。在这里,金钱随意挥洒,情绪恣意喷发,身体尽情放松,灵感逐渐回归。人们在这里与自然溶为一体,远离了尘世的纷繁与争斗,远离了身心的疲惫与伤痛,重新获得大地赋予的神力,重新回归自然给予的安宁。
小河对面传来了“纳西古乐”的悠扬的乐曲声。那激扬高亢的竹笛,送来了大唐盛世的豪放;那婉转缠绵的南胡,带来了香格里拉的神秘;那低沉浑厚的大胡,倾诉着高山雪原的辽阔;那空灵悠长的洞箫,传诵着中华远古的韵律。那仿佛仙乐般的旋律,令人如痴如醉,入迷入神。“纳西古乐”融合了中华古乐、纳西民乐、洞经音乐、东巴舞乐,在丽江古城绽放出一朵民族文化的奇葩。演奏者大部分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东巴。穿着金线刺绣的十分漂亮的长袍,手执年代远久的民族乐器。这个“曲调老,服装老,乐器老,演员老”的乐团,在团长宣科的带领下,远越重洋,到世界各地演出。比利时王宫、维也纳金色大厅都留下了他们古老的中华之声。这沉稳低回的音乐穿过纳西民居的四合院,穿过小桥流水的四方街,飞向千年冰封的玉龙雪山,飞向辽远浩渺的天际。
这就是丽江,这就是神秘的不夜之城。
作者 三求斋


主播 红雨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