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语文老师
作者:游雪莲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我遇到过很多好老师,但是,能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要数中学阶段的三位语文老师。
上初一的时候,进校模拟考试,语文科考了第一,大大激发了我学语文的兴趣。语文老师姓晏,从小学调到我们学校任教的,据说是顶替他父亲,后来进修师范中专毕业。
晏老师中等身材,腰杆笔直,爱好抽烟,门牙有点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说话慢悠悠的。爱穿一身中山装,一看就是比较正统那种,家在农村,典型的顾家男人。偶而会背点谷子、麦子、包谷之类的东西在学校附近的打米房加工后顺带回家。
上课铃响,晏老师不急不躁地慢慢走进教室,腋下夹着几本书,每次都会将书一本本的在讲台上码齐,抚抚边角上的褶皱,扫视教室四周,才开始讲课。
一次放农忙假后,抽背《故乡》一文中要求背诵的段落,连抽五个同学都没背上,他最后叫我背,我看得出他满怀期待,因为我是语文课代表,结果我也没背不上来。这时课堂上一阵乱哄哄的,老师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先是将粉笔擦在讲台上一拍:大家不要讲话了。他大失所望地说了:“你看你都背不上来,这下咋子办呢?回家翻过书了吗?”我把头低得很低很低。晏老师一边说,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粉笔,在讲桌上一下一下磕着,左手揣在裤兜里,眼神瞟到教室后墙:好吧,我今天抽六位同学一个都背不上,这课看还怎么上?我当时无地自容,巴不得下课铃声马上敲响。放农忙假回家挖红苕点胡豆,白天干活累了晚上吃完晚饭就呼呼大睡了,早把作业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我同桌的男同学吓得不行,两臂围起将头埋在课本上,生怕抽到他。晏老师那天像是心情不爽,只听他说了句:你是课代表要带好头,为同学们树立榜样。他叫我坐下,我还沉浸在悲伤中,后排的同学直蹬我的凳子,坐下坐下,旁边的同学也踩我的脚示意坐下,我才回过神来。同学们异常的安静,我仿佛听到老师手表微弱的嘀嗒声。对老师的批评,自此,耿耿于怀,课间上厕所也从教室后门出去,收齐的作业本,也错开与晏老师碰面的机会,在路上遇到他我也低着头绕道走。语文课,我再也没有主动举手回答过问题,尽管我仍然喜欢语文,认真听课。
后来学校举办野外征文比赛,他带我们去青龙水库春游,我得了一等奖,并在课堂上讲评,但我余怒未消,没有与之和解的意思。
听说后来晏老师又调回了原来的小学任教,原因是要有本科以上学历才能教中学,毕业后再也没见过她。
现在想起晏老师时,心中满是愧疚。
高中第一位语文老师是女的,尹老师,卷发,微黄,很软。个子高挑瘦瘦的,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双眼皮,戴眼镜,脖子较长,但给人神采奕奕的感觉。气质也相当斯文,温文尔雅,习惯用食指轻轻拨一下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川师大毕业,身材也好,正合我心中暗暗的期待。第一位用普通话上课的老师,犹如一泓清泉在我心里轻轻流淌,令人陶醉!
本来就喜欢语文课,现在遇上这么漂亮美丽的语文老师,我对语文课更加热爱,巴不得每天都有她的课。本来早读该读英语的,也偷偷地读语文,即便是那咬口的古文也读得字正腔圆。页脚的注释也从不放过,通通地一字不落地读。
尹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经常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当我多年后重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还记得当年她朗读的情景,一向温文尔雅惯了的面庞,当读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时,她立刻瞪起了眼,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脖子上暴起了一道道青筋,真的就好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样”。感情高度激昂,教室里一片寂静。
她布置的第一次作文是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我写的《阿婆的储糖罐》,后来被当做范文朗读评讲,让我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
尹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没有忘记我最早是从您那里认识《读者》、《演讲与口才》的——这两本杂志对我一生的影响我无法言说。我的文青语文老师,我永远爱您。
分文理科后接替的是唐老师,瘦瘦的身材,喜欢穿中山装,左上的荷包爱插两只钢笔,下包随时都放了一包香烟和火柴盒。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不高的个子,佝偻着腰身,咳咳嗽嗽,爱抽烟。讲起话来声音有些沙哑,慢条斯理。神情流露出一种悲观无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教他的书,骨子里却透着一种忍劲儿,不相信任何人。本就不多的头发中还有许多白发,眼角边是皱纹,一双眼睛闪着光,透出些许严厉,面色有些苍老,一副老学究的样子。
手里总捧着一个不知什么年月已然掉了漆的保温杯,缓缓地挪进教室,往讲台上一站,大家的目光立刻集中在他身上——不为别的,光他那靠后到夸张的发际线,在讲台上就显得非常有“危机感”。

唐老师上课挺严肃的,若是有同学在课堂上捣乱,他会停止讲课,待鸦雀无声后再继续。遇到作文课,他就坐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边改作业边抽烟,抽完的烟蒂随手向窗外扔去,有次烟蒂飞在窗棂上折返回来弹在一同学的书上,差点燃起来。同学吓得脸色惨白,他慢吞吞地说不碍事不碍事,掸掸书页上的灰尘,然后慢慢地、轻轻地吸溜一口泡着茶叶的热水,停顿片刻,又开始讲课。
唐老师诵读课文时,扮演着各个角色的腔调,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要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都给宣泄出来。经常在课上举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事例,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他风趣幽默的讲课方法,常常使我们茅塞顿开,喜笑颜开。
正当我们听得陶醉的时候,下课铃响了,唐老师的讲课戛然而止。虽意犹未尽却期待下节的精彩!
他常常对我们讲: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希望你们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学到的知识,别人是偷不走的,除非把你的脑袋砍了。
唐老师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他说是他的亲身经历,在文革期间他的家被抄过,那些心爱的书籍都被拿走了,只剩下那些泛黄的笔记本散落在家中。这可是他大半生的心血,谢天谢地没有拿走,都是他的读书笔记,这才是精华。他说要把厚书读薄,边读书边写写读书笔记,然后再把薄书还原。当时老师说这些,我不屑一顾,也没有好好地琢磨,后来工作后,一次听一位成功企业家演讲,也说到这方法,原来他也是唐老师的学生!
每当我叫起唐老师时,眼中透着的是感激的笑意。谢谢唐老师是您教会了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十多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与老师们的联系也渐渐少了,可是我心里却时常感念着三位语文老师那些年对我的关爱和教诲。师恩如山,我无以为报,惟愿带着感恩之心,踏踏实实做人,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不负恩师的期望。
作者简介:

游雪莲,四川自贡人,文学爱好者。自贡作协会员,荣县作协理事。多篇散文、诗歌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