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印象【二】
作者 任恩扬
朗诵 红雨橙
威尼斯是个小城,面积只有7.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4.3万人们过着安宁、自然的生活,就像一千年前一样。
我们顺着狭窄的街道,在城里漫无目的地游逛。狭小低矮的店铺里,花白头发的老人在吹制玻璃工艺品。炉火映在他红红的脸上、白白的长须上,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美妙的油画。他全身透出一股自豪与满足的神气,对生活充满自信与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表情令人羡慕。
在制作皮鞋的小作坊里,年轻的鞋匠正埋头缝制,一声声“咝-咝-”的声音,在夏天宁静的空气中,是那样地绵长和悠远,给人们带来了对中世纪的回忆与怀念。

我在想,他们原本可以把这些工作场所都搬到商店的后面去,让前边的店面只陈列出售的商品,为什么要在店面加工呢?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把制作过程让游人看到,提高商品的知信度和商品的价值;另一个,或许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威尼斯人不愿意破坏他们城市的形象,力求保持他们的历史和传统;他们要把自己融入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而不愿意成为只会挣钱的工具;他们把工作、劳动当作了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展示美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劳作和痛苦的过程。
啊,令人羡慕的威尼斯人。等我们再回到圣马尔科广场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的傍晚了。人们都聚集在广场上,欣赏威尼斯的日落美景。天空中洒满了绚丽明亮的晚霞。把天空、海洋、岛屿、教堂都染成一片金红色。海面上散漫着几艘“贡多拉”。这是一种小木船,长约10米,宽不到2米。有一个高高耸起的船头。船尾一支长桨。整个船漆成黑色,有一种中世纪的沧桑感。船夫披着长长的黑斗篷,戴着黑色的宽檐帽,留着浓密的络腮胡鬚,十分威武、粗犷。船中间有一张方桌,铺着深红色的天鹅绒,上面放置着银酒壶、银酒杯。坐着一位穿猩红天鹅绒的意大利女郎。浓密的、乌黑的长发披到胸前。在晚霞的映照下,多么潇洒,多么浪漫。

突然,一声高昂、浑厚、充满磁性的男高音划破了蔚蓝的天空。广场上顿时安静下来。“桑塔洛西亚”这首意大利民歌我听过很多次,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这高亢的、雄浑的、饱含深情的歌声,带着人们飞过亚得里亚海空,飞过亚平宁山脉,向着浩缈的太空上升,上升。
天空渐渐暗下来了。天边的晚霞镶上了紫色的,天空慢慢变成了浅绿色。大海翻卷起黑色的波涛。而人们却不愿离去。他们尽情地欣赏着大自然创造的瑰丽景色;尽情地聆听着大自然演奏的天籁之音;尽情地呼吸着地中海吹来的沁人心脾的凉爽的风;尽情的享受着人世间这一美妙的瞬间。我不禁想起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因为白天即将逝去,人们才更加珍惜这短暂的黄昏。人们总是倍加珍惜那些即将逝去的一切。
我们站在海边的礁石上,任海风吹拂着披散的头发,看矫健的海鸥在疾风中翱翔,听船夫的歌声在疾风中激荡。我久久地,久久地徘徊在辽阔的海边……..这就是威尼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任恩扬(三求斋)


主播 红雨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