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长诗)
文/静川
从丰满大坝出发
沿着无限的江堤
收藏你的身影
我不担心,你会走失
你的源头
安放在我的心里
水可以慢慢的流
我可以慢慢的走
沿途的每一棵树,每一栋楼房
都是你
熟悉的身影
历史,在你的眼前走过
多少前朝旧梦
被你合成一本书
松花江,她看着我长大
她比我母亲还母亲
一直怀抱这个城市
不肯放手
阳光镀亮头道码头的栈道
通江的房子
和姑妈的影子
被时光悄悄收走
与表姐一起背靠的青砖瓦黛
只能在自己的青春记忆里
翻找
只有江水还是老样子
好像一辈子也没走出吉林市
电影节、马赛、冬运会
让这座城市
更加著名了
我,不再试图打捞
流逝的岁月
记住这座城市,记住
相处一世的河流
黄昏时,小雨霏霏
彼岸是家乡的中心
傍晚的荷香
涉水而来
脚下的马莲草
花是蓝色的
轻轻随风倒向一侧
马莲,我突然想起
你的名字
跟着你行走
我也能想起点什么
二道码头
三道码头
还有老吉林城里
那十个很著名的门楣:
临江门、德胜门、致和门,还有大东门等
静静的流水,流过三道码头
流过古城的
东南角
东南角,你一定见过文庙
和文庙旁边被人弄丢的
魁星楼
魁星楼,我虚幻
门楣虚掩
想沾一点
钟馗的才气——
眼前,都是遗憾!
文曲星人去,楼也去了
一壶茶握在我的手里
我想努力掏空
他的满腹经纶
历史的石阶下
吉林市的东南角
却弄丢了一处——
文化经典
没了你
火烧船厂那一幕
谁能为我作证?
魁星楼,我一度感谢咸丰
曾为你
打过一次文化补丁
我还感谢过同治爷
曾为你粉刷
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
魁星楼没了——
我记不起,义和团用拳脚
怎么给自己,练出
很多伤疤!
我爷爷的爷爷,昨天
在历史的废墟里
拾起了一句
沙俄驻军丢在东北的一句脏话
他临终时告诉我:
斗拱的下面
曾经藏过日本倭寇的密谋
都说天机不可泄露
满洲国还是在我爷爷的预言里——
举手投降!
我站在第一实验小学的门口
我只看见魁星楼的石碑
和“文光射斗”四个字
我很失落——
走进文庙的大门
幸好圣贤的笔记还在
孔子的魂有分身术
有一部分,一直安居在我的故里
我是需要,我的孩子
能被这里的神祇点化
学业有成
但必须经商
在“道冠古今”的门外
旧书,古玩,钱币,花,鸟
都有百年复活的灵气
如果有生命与你对话
可以不限年代
方的,圆的,长的......
摊位上的书
老物件
它们的瞳仁会向你
眨巴着
“白山书院”
招牌文气。我想与它背靠老墙
几家少言寡语的旧书摊
围庑这条街巷
幻觉中,常有戴礼帽穿长衫的人
打马夺路而去
道冠古今的大门
每天都是虚掩的,你一推
就能带着孩子
走过状元桥
松花江的水
一直在文庙前流淌
她让我想起远埋在地下的
灵秀的长窗
和砸碎的石碑,折断的方砖
那一处被拆的魁星楼
江水流过深秋
法桐叶片飞舞
它引领我绕过廊庑
在大殿里回忆
走进大成殿、崇圣殿
我想一个人走进三进院落
攀升的台阶
通往圣贤的所在
日照两侧辕站
回廊泮池,再过状元桥
我听到背后
魁星鼓被秋风击了一掌
大门之外
广场辽阔
一尊孔子的雕塑
融入湛蓝的天空——
落叶飘入水里
乌拉,安于大江的一偶
我背靠吉林的历史
让平凡的诗句,远离了技巧
硕大的牛皮鼓
被孩子敲响
我的手指,却在德胜古门的铜环上
触及八旗戎马的风尘
扁舟划破流水
鼓点震撼
推动失眠的桨音
浪花碰撞小桥的画廊
彩灯围绕小居的隐秘
我听到七月的舞台
被蟋蟀的翅膀朗诵
陶醉的还有月亮
是她的失足
我也掉进水里
这里是塞外江南
吉林用灯光搭建城池
夜很深邃,鸟不说话
一步誓言穿越隔世的爱
我与你
在玄天古城相逢
还有我的江水
古乌拉,又是谁
用荷叶掩映水岸
入夜之后的松花江
薄雾拂面而至
唯有整夜的荷香
飘离九龙山
暗袭一路琴韵......
沿江一路向北
两岸新楼如锥
时光流转历史的乾坤
阳光下溜光的马路、栈道
它向城市引申更美的词汇
岁月的断章,引领着
风花雪月的文本,它只能为我
捡些青砖黛瓦。我想在
龙潭大桥开车过江
再去看看龙潭山
现实遭遇拒绝
(大桥正在施工中)
对岸是尼什哈河
离开高大的立交桥
水消失在水中
我看不到鱼也看不到浑浊
但我想看着
你继续远行
绕过清源桥
爬上龙潭山顶,南天门
让我内心忽然敞亮起来
放眼望去,城市被你划分南北
松花江啊——
你一路接纳纯朴的历史
也一路接纳
被囚的尼什哈河......
回望松花江环绕的吉林市
我想起了一段段历史故事
故事里有康熙帝的《松花江放船歌》
有火烧船厂,牛家舍粥......
还有邱苏滨笔下的
2022.9.22.整理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