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在英国
作者 徐宪叙
主播 池中一萍
2018年7月,要赴英国参加女儿的婚礼了。何不在婚礼上为即将成为亲友的来宾们送上几幅中国书法作品呢?因为在此前的交往中,我了解到西方人在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往往都喜欢互赠礼品,而礼品往往又是些小物件,诸如贺卡之类的,而贺卡上又是本人亲自书写的祝福语。这跟我们在节日或庆典送实用物品甚至现金大相径庭。入乡随俗,那我在婷娃婚礼上现场书赠书法作品,应该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了。于是出发前就将文房四宝带上。在婚礼上,仪式刚一结束,我就让儿子用英语替我向来宾们说:婚礼仪式完毕后,新娘的父亲将向来宾们現场书赠书法作品,等一下大家可以去索要收藏作纪念。于是,婚礼正式仪式完成后,大家照完集体照,很多就都围在了我的书桌边,有的还端着啤酒或红酒,看我现场书写,并等着要我的书法作品。

图为围观的宾客
我一边书写,儿子一边为索要者翻译并解释我現场书写出的诗词名句和成语的意思。有的親朋在索要前还会先向方毅询问并选择书写内容,方毅就给我翻译并又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这是写景的,这是励志的,这是关于福寿的,这是关于雅趣的等等,求字的人没有一个求写关于财富的,大概他们觉得有点俗吧。

当我写了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条幅后,一个朋友就问方毅,啥意思?方毅就用英语跟他们讲述,这是中国诗词的名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牧说的,它字面说的是历经过风霜的或秋风的叶子,比春天的花还艳丽,还漂亮,还耐看,还有内涵,其实也隐喻老当益壮,也隐喻成功总在风雨后的意思。一个有大胡子的人马上就说OKOK,要走了那张条幅。当然,我也判断不了他的年龄一一他是经历了风霜还是想走进风霜,因为欧洲人很多都有大胡子。“Ok,verygood,thanks”这些我熟悉的英语单词在我挥毫书写的过程中频频出现,不断传入我耳畔,欢悦甚至惊奇,企盼的眼神也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六十年代我学过英语,OK,verygood,thanks等词汇从他们口中频频出现时,我还是听得懂的。他们的表情我也看得懂,他们是真喜欢我的东西,一时,我充满了满足感。一个多小时,要求书写的,书写后要求合影的,络绎不绝。亲家芭芭拉心思细密,挺会关心人的。在婚礼上她一直在忙前忙后,招呼着方方面面的客人。她见我不停地在书写,合影照像,便多次嘱咐我休息一下。但这么多人围着,我也停不下来,我一口气为来宾们书写了十来幅作品。第二天,家住利物浦的亲家芭芭拉发来信息,说,获得我的书法作品的亲友们纷纷打电话给她,感谢她,并请她向我表示感谢。还说,婚礼上获得的这书法作品,太好了,这个礼品太有纪念意义了,她们将珍贵收藏。有的还说他们第一次看见书法作品,第一次看见现场书法。听到这些反馈,我连续兴奋了好几天。是啊,书法是中国的独创,广义的书法是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载体,异国他乡的他们首次看见并喜欢当属正常。后来我想,既然他们这么喜欢中国书法,我何不将书法作为在英国生活期间的一项主要活动呢?
于是我决定,用各种形式开展书法活动。这一方面让我在英国的无聊时间得到了充实,更展示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价值。我准备有机会就到英国的大学里做书法讲座,讲中国书法了。我把这一构想跟婷娃交流。我知道,在那儿,沒她的支持,沒她跟我作翻译,任我有天大的本事,我是什么都作不成的。她听了后便全力支持,在利兹大学读博的女婿尼克听了后也极力赞成,给我加油,说到大学里做书法讲座是非常好的机会,哪怕没有报酬也应该做。于是婷娃就近向她所在城市,利茲大学发邮件联系.利兹大学位于英国英格兰利兹,世界前百名名校之一,有3万多学生。与被围墙圈起来的中国大学不同,她是一所没有校园围墙的大学,整个校园象一个街区。从各个方向逛街,不知不觉都能逛进校园。婷娃的家距校园不足2千米,我们散步走到了某教学楼或实验楼门前了尚不知道。我也经常散步到被草坪包围着的校园体育场里,看学生们在U形滑道上玩高难度技巧的滑板,自行车。

利兹大学孔子学院很快正式复函邀请,到他们那里作书法讲座。

利兹大学客座演讲邀请函
尊敬的徐先生:
得知您多年来研习中国书法艺术,造诣深厚,我院特热忱邀请您于2019年5月14日星期二为我院师生做一次讲座和演示。
真诚的GilesBlackburne
利兹大学国际商业副教授
商务孔子学院院长
我开始备课了。我想,我应该将我多年所学,所掌握的中国书法历史,书法理论,书法技巧传授给他们,要让西方的人知道我们中国书法艺术的高深,恢宏,美观兼实用。 为了让他们能接受,我还精心地制作了一个投影课件,上边介绍了书法人物,书法故事,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字样。为了获得素材,女儿方婷也帮我查电脑,但因为女儿在上班,时间不够用,我又让儿子方毅给我在国内查资料,下图片,网传到利兹婷娃的电脑上。
几个人用休息时间前后折腾了好几天,终于完成了一篇四千字左右的讲稿,几十幅图片组成的投影片课件。
心想,这个课件,拿到国内给大学生,中学生们讲,一定也很受欢迎。在备课时,我的思路有三点,要讲1、书法史,2、文房四宝,3,现场书法演示。教案中我从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开始,继而石籀文,一路写下来,篆隶楷行草,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以及南北朝的碑,帖等等,洋洋洒洒,颇为顺利,也颇为得意。
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为了让课堂增加一点趣味性,我还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书法人物趣事,如二王的,唐太宗的,流水曲觞,学书观碑等,还有书法成语什么金石气,一字千金等等。
教案准备完了,方婷把教案传给对方,让他们先了解一下,并准备翻译人员。两天后,那边传过来信息,希望面见,并通知我,大概有二十五人听课。这让我有点失望,据我了解,他们学院应有近百人,至少50人听课嘛。
约好时间,我和方婷,方婷的妈妈一起去到他们学校,预备会开始了。对方出席的有孔子学院的英方负责人和中方负责人,加上工作人员及他们专门请来的一个女生翻译,共六七人。
会议讨论了怎么授课。通过翻译,他们委婉地表达了,说看我的教案,知识量很丰富,很好,但不好教学。通过翻译进一步解释,我才终于知道了,原来我的教案不适用于他们,两个字:深了。
最后他们也提供了之前他们在普及中国书法方面的路子,并给我看些图片。我终于知道,他们对书法的认知程度,除了一两个中国研究生外,还仅停留在我们中国小学生的水平上。还只停留在学"写字”阶段。
这时,我才知道在这件事上我犯了个很大的错误,对他们,即我的授课对象,没有作深入的了解。我只想到尽可能全面地向他们传授中国书法,尽管我也曾考虑到了他们书法水平可能较低,但没想到这么低,除了一两个中国研究生外,他们绝大多数人在这方面基本还是一张白纸。这也很正常,虽然他们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但术业有专攻嘛。更何况他们连中国话都说不明白,更遑论写中国字,更遑论用毛笔写中国字,更遑论知晓中国书法理论。于是,为了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吻合,我们又讨论,寻找出了另一个教学方案。

图为教学方案预备会
这时,对方翻译提出需要我写出另一版本的新教案,她说,有很多书法术语,她不太了解,她要提前作翻译准备。我呢,只想按原教案择要讲课。她表示,翻译有一定难度。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女儿方婷一直在跟我翻译。没有她,我便无法跟他们交流。甚至整件事情的联系都是靠她用电子邮件和对方负责人交流完成的。没有她,便没有这次书法活动。英方负责人看出了他们的翻译的态度,有点畏难情绪,也从电子邮件的往来和现场翻译中,看到了方婷出色的翻译表现,便委婉地向我表达:我们专门请来的翻译,时间很紧,她今天都是专门抽时间来参加这个预备会的。停了一下,他又说,你的女儿在身边,你们随时可以交流,是否可以让你女儿做你的课堂翻译呢?我想了想,当即回答:可以。我当然了解、信任方婷的翻译能力,更主要的,免去了我再写一次讲课稿的麻烦。于是回家,我轻松地只写出了我的讲课提纲,就算完事。在家里,这时教师出身的夫人,黄老师就拿我备的课调侃说事儿了。说我,沒因材施教,并玩笑地问我,知道对牛弹琴中,最笨的是牛还是弹琴的人?我明知道她所指,但也随她说,因为被她抓住话柄了。婷娃则答,这隐喻虽不恰当,也不应该,但还是弹琴的人。还说,爸爸如果这样讲课,好比陈景润要给小学生讲哥德巴赫猜想。当然,我知道她们并没有贬损对方的意思,而是说我没深入了解我将要面对的授课对象,无的放矢地备课。5月14日下午两点,上课了。院长助理用英语发表了简短的欢迎词,向学生们介绍了书法老师的艺术简历。婷娃则在旁边小声地翻译给我听。随后,我和翻译婷娃在掌声中走上了讲台。

我打开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书法两个字,我随及在讲台上写出了篆书,隶书的书法两个字。我的讲课就从大篆的出現即甲骨文的发现开始,讲最简略版的篆隶楷行草几种字体的出現,演变,屏幕上也就适时出现几种字体的字样。我时时停顿,婷娃就将我讲的翻译给学生们听。偶尔,我见他们出现了一两个首肯的动作,便知道,真不容易,还是听懂了。正在我较深入地讲某个书法人物时,婷娃小声地提醒我,爸爸,下面还有两个环节。我当即打住,是的,节省时间,还要介绍文房四宝,后边还要多留点时间让他们执笔实习呢。在他们实习即写字阶段,有一两个学生确实执笔都困难,显然点横撇捺的书写对他们都是高难度的技巧。这一节90分钟的课就在他们真正涂鸦的艺术行为中,嘻嘻哈哈愉快地结束了。下课后,英方院长代表孔子学院赠送了纪念品,表达了感谢。双方合影留念。当然我也免不了向他们赠送我的书法作品。



作者 徐宽叙

主播 池中一萍


本期编辑 曹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