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 猪 草
作者 英子
主播 池中一萍
今日出游,行走在山里的沟壑边,看到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草,我想起一个名词,叫“猪草”。
在我十一、二岁时候,常常进山找猪草。所谓的"猪草",就是喂猪吃的草。找这些喂给猪吃的草,叫“找猪草”。在我们山村孩子的生活中,这是一个名词。我们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事,就是找猪草。背上背筐,上坡下坎。走过一片片平地,爬上一道道山梁,寻找猪能吃的野草。在那个贫乏的年代,地里的庄稼不好,连猪草也不长,总是找不满箩筐。箩筐不滿是不敢回家的,家里的两头肥猪,母猪和小猪等着我的猪草呢。那时我还带一个六岁的姪子一起上山,还要帮他找满背箩,并帮他背到快到家时再让他自己背……很多野草猪都能吃,灰挑菜、汗菜、解放草、酸猪草、野荞麦……,有几十种。每天,泥里水里都要去。下雨天,就全身湿透了。头发贴在脸上,雨水顺着脸流,裤子裹在腿上。在淌着山水的小路上一步一步行走,走一步鞋子就往外冒水,脚在鞋里面打滑,鞋在路面上顺溜,右手还牵着小姪儿。
回到家时,天己蒙蒙黑。坐在火塘边烤着衣服,吃着包谷饭。大人边把火烧得旺旺的,边说今天的雨下得真大,雷打得也大,扯电把天都扯亮了,下雨你们就早点回来。我明白大人心里滿意,包含着心疼。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乐事,抓蚂蚱,捉蜻蜓,掏鸟窝,逮蝴蝶,看蚂蚁搬家。最好的是爬在地上刨地石榴,刨到后,在衣服袖子上稍微擦一下,便放到嘴巴里,公石榴不好吃,母石榴呈粉色,透着淡淡的红,软软糯糯,里面是鲜红的籽,甜甜的,微酸。还有更好玩的是烧一堆火,在地里砍几个包谷或者刨几个土豆,放在火堆上烧。烧得黑乎乎的,用包谷叶子垫着手,拿起就放嘴上啃。半生不熟的,嘴巴是黑的,脸是花的……。
长大出了远门,这些都慢慢过去了。在几十年的日子里,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看见猪草,我依然激动得眼睛发亮。都会忙不迭地奔过去,弯下腰,掐下一把猪草,捧在手心,放在嘴边,植物的青草味涌心入肺。嘴里默默念叨,猪草呀猪草,我今天採了你,又能怎样?在我找你的哪些岁月里,你在哪里……揽入怀中,慢慢走来,像见到久别的情人,痴痴傻傻的。每每会不经意地放入包中,带回家里。找一个干净地方放下来,直至放成干菜,仍不舍扔掉。仿佛生了根,长在我心里。留下吧,留下吧。永远,永远……,直到地老天荒。

作者 英子

主播 池中一萍


编者留个言:亲爱的们!听奶奶级的美女回忆童年的青葱岁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走!周末也去找猪草!?
本期编辑 曹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