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相聚(散文)
原创•游雪莲
在暖阳倾洒的午后,我独自坐在阳台一隅,悠闲地品茗,享受着阳光的轻抚,慵懒的感觉让人浮想连翩,不久前那个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成为我难以忘怀的一天!

那是由荣县作家协会、荣县摄影家协会和荣县音舞协会组成的文艺小分队,以“打卡九棚山,探幽花龙沟”为主题,开展的文艺采风和送文艺下乡活动。

由于路途遥远,加之堵车,我们迟到了半个小时。刚到双河村,院坝里一群载歌载舞的美女已在热身了,他们是音舞协会的积极分子。

蔡支书简短介绍完村情,我们一行人就迫不及待的向九棚山顶进发。蜿蜒的山路两旁那些百媚干娇的小花儿,缀在低矮毛茸的青草地上,在风儿的轻抚下,慢慢摇曳着,太阳光在花枝上轻晃流动,撩拨着我的心弦,惊艳了每一个游客。

女人拍照爱臭美,男人喝酒爱唠嗑,花花世界各有所爱。女人就是花仙子,男人都是护花使者。见到这样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有把自己打扮得更美一些,才不负她的痴情等待。于是摄影家们干脆拿起单反,扛起摄像机,甚至拿出无人机,努力做一个好的摄影师,尽量把美女和美景收入镜头。

山上的丛林里,小木屋星罗棋布,露天茶吧的白色帆布在云雾里美如蜃楼。我们的到来让繁忙的工地顿时热闹起来。人头攒动,锣鼓喧天,歌声飞扬。简易的露天舞台正在搭建,工作人员只好在地上铺上一层彩条布。演员们在一间还未搭建好的小木屋里换上演出服装,准备好道具,等候表演。
主持人一声“演出开始”。把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了“舞台”上。汉唐舞《礼仪东方》拉开了活动的序幕,舞者火辣的身材配上火红的汉服,秀出不一样的青春。舞蹈很好地诠释了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兴文明礼仪之风,更好的展示我国人民文明礼貌,追求和谐的精神风貌,树立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独唱《感谢你》,让我可以在平凡世界发现我自己,不管是否有阳光照耀,我依然美丽,你让我明白爱你就是爱我自己,你让我学会珍惜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感谢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感谢乡村振兴的有力号角,让九棚山变得如此美丽。
舞蹈《水乡渔歌》,演绎了江南水乡姑娘,不荣州美女多情的韵致。虽然表演到精彩处,音响突发故障,但丝毫没有影响演员们的情绪,观众的热情也未降低。当演员们随着曼妙的音乐翩翩起舞时,观众们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器乐合奏《我的祖国》、独唱《再唱山歌给党听》、舞蹈《人民万岁》将整个活动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作家协会的诗人们也不放过展现自己才华的大好时机,利用歌舞换装的间隙无缝衔接,接二连三上台朗诵即兴创作的诗歌、打油诗……
年已古稀的赵熙研究会会长、作协理事吴老张口就来:九棚山上么多花,花龙沟里有豆花。歌舞美女打扮花,看得老吴眼睛花。一首首接地气的诗歌,引得大伙儿乐开了花。
主持人很懂得烘托现场气氛,把大家调动得热血沸腾,纷纷鼓掌助兴。最后,在观众的极力鼓动下,气宇轩昂,信步走向舞台,演唱起了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回答了今天活动的宗旨。
一个个动感十足的舞蹈、一首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赢得了周围观众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呐喊声。队员们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是啊,农民的劳作养育了我们,农民的勤劳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中华大地。乡村也需要阳春白雪,让文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文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人民大众服务。
文艺志愿者们同台献演,用歌声颂扬劳动者,用舞蹈展示劳动风采,用诗歌赞美大中华,向双河村群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的视听盛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大家欢聚一堂,品尝了九棚山上有名的柴火鸡后又马不停蹄地转移到本村的另一个景区花龙沟。
听当地人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从蜀南竹海带回一些斑楠栽种在花龙沟里,不知不觉这种竹子就长满了整个山沟,苍天翠竹“逼迫”当地退耕还林,独特的荣威穹隆造就的数公里狭长的沟谷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竹海。青青翠竹遮天蔽日。进入竹海,别有洞天。凉爽宜人小气候令游客们流连忘返。游客们品尝山里的农家菜,悠闲地享受这里的幽静,有的喝茶打牌,有的吊椅午睡,有的拍照录像,有的沿着沟谷探幽寻秘……

一路上欢声笑语,摄影家们不辞辛劳为大家拍照留影,此时阳光就是聚光灯,花儿就是调色板。高光时刻,我们都以最自然的笑脸,把最美的姿态留给九棚山、花龙沟,以此表达对大自然的深爱。
眼中的九棚山、花龙沟是美丽的,是的,带不走这山这沟里的美景,可我们带回了那些温暖的记忆,带走了那些开在鲜花上的一朵一朵绽放的诗意,找到了创作的灵感……许下与九棚山、花龙沟的下一季约会……

作者简介:游雪莲,女,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荣县作家协会协会会员,荣县农民作家协会会员,2021年开始创作,已有数十篇散文、诗歌在省市报刊、平台发表。
